今天该怎样敬老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应邀参加一个单位的改革方案讨论会。涉及薪酬分配的时候,按照方案,那些退居二线、基本上不干活的老员工的收入,会比正在一线冲锋陷阵的青壮年员工多。这就引起了一些议论。眼看这一条要被质疑修改,我作为来宾、顾问,不得不发言了。
  我说:“一个家庭,年轻人养活老人是天经地义,而不管这个老人在家庭中有无贡献,甚或老人年轻的时候犯浑闯祸,给家庭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到家庭的正常延续发展,你都要养活这个老人。这就是天理,这就是文化,这个不能改。推及一个单位,一个公司,一个社会,让老年人日子好过,是文明的必然。只有老年人日子好过了,感到欣慰了,青壮年人才会有盼头、有奔头,大家心气儿才顺,才和谐。要不然,从老年人的情绪心态中蔓延开来的焦虑和惶恐会像潮水一样,到了青壮年人那里会放大成钱塘潮,成为我们现实的压力,成为社会不和谐、不安定的力量。”
  所幸最后此条没有修改,可见人心向善,道理讲通了,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我也佩服该单位领导,让我这个外人来说这些话,可谓用心良苦。
  文明就是对老弱幼小能够照顾。汉朝班超年过七十,远在西域带兵驻防,他给朝廷上疏,希望能从遥远的西域调回距离中土较近的地方驻防,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之句,原因是他老了,思乡情切。为了能让皇帝和朝廷体谅他,他给了一个理由,不是彼时的西域生活条件差———差也差不过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他只说了一句:“蛮夷之俗,畏壮侮老。”就是说那时候文化落后的地区,其人行事,尚力量,有时候遵从的是动物法则,弱肉强食。文化上的凄凉悲怆,班超受不了。
  尊老敬老是文明。但有的人说,有些老人不像老人,为老不尊,不值得尊敬。比如在地铁上打架咬人家耳朵,比如摔倒讹诈年轻人,比如到处不排队,比如喜欢闹事等等。这种非普遍的现象正是我們面临的尴尬。
  而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尊敬老人。尊敬是自己的事儿,不能跟被尊敬的对象要条件。我曾评论一个网上视频,有个老人暴戾、凶狠,我说:“我鄙视、批评这种行为,但是,如果跟这样的老人同在一个空间,我会给他们应有的尊敬和照顾,因为这个世界不管老人如何演变,我们都不能丢失敬老的习惯。”就像我给一个夏令营讲课,家长学员一大群,衣着、坐姿很多没个样子,我上去大喝一声:“起立!”全体向我鞠躬并喊:“老师好!”我亦鞠躬喊:“家长好,同学们好!”末了我解释,许某人不缺各位的尊敬,可是,大家既然是学习,就要完成一个礼仪:尊重千古师道。我也许没资格当各位的老师,但我在这里就代表着“老师”两个字,此刻向我行礼、尊重我,我此刻就如同古代的“尸”,代师道受祭,大家向我行礼,就是向千古师道行礼,延续尊师重道的文化。同理,尊敬任何一位老人,都是延续敬老的文化,这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
  我小时候见到的老人,皆有老人样儿。什么是老人样儿?即老人有老人的智慧风范,知道逊退避让,远祸去辱,不和年轻人较劲。但不是看着年轻人犯错误不说话,而是“君子不重则不威”,慈爱地关心年轻人。不跟年轻人开不合身份的玩笑,不跟年轻人计较,不没大没小。这种长期培养出来的威严和德行,到了老人该发言的时候,才能让年轻人听进去。年轻人听了这种老人的教训,也不觉得丢脸。
  一个社会,老人好,才是真的好。让老人安逸颐乐,才是促使社会和谐的能量。
其他文献
新居的楼下,长着几株白兰,足四层楼高,比我在天台种的三株大百倍。  经过时不仔细看,不知道是白兰,因为它只剩下叶子,看不到花,但却有一股幽香,从何处来?  大概是成长的过程中,起的变化,低处生花,顽童一定来干扰;全树开遍,则会引小贩前来采折。  白兰树的花,只让站在高处的人看见。  花生顶山,像长者的白发。  树干之大,根部之强,占着路边一席。  这棵白兰已不能连根拔起,移植他乡。  时道的进步,
这天,老头早上起来,门口站着一个送快递的小伙:“大叔您好,请签收情人节的玫瑰花。”一大束鲜艳的玫瑰花递到了眼前。老头一愣,立即笑了:“小伙子,你搞错了吧,我们两个独居的老人,会有谁送玫瑰花?还情人节呢。”  “没错呀。”小伙子拿出投递地址对了对,确实没错。老头只好签字收下了。  关上门,坐下来,老头想不明白,会是谁送的呀?  看着这一大捧鲜红鲜红的玫瑰花,用满天星点缀着,淡紫色的包装,足足有80朵
从68岁至76岁,八年中,我频繁出国旅游,花了不少钱。但这些开支都是在我的“财政预算”里事先大体规划好了的,所以用起来很是爽快,心里没有多少嘀咕。  我支付旅游费用时,在两个方面始终舍得掏钱,从不过多计较。  一是坚持选大型的、知名度高的旅行社,或参加由高级人士组织的团队出游。同时,一定要选旅游目的国家之最佳季节,即该地的旅游旺季。这种选择,特别是后者,往往团费要贵很多,但我绝不为省几百几千块钱而
我的人生可以用字母M来概括。  M有五个点。第一个点在平面上是最低点,人从这里出生,生而平等,无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都要死。当然,死会在另一个点上。  我们都希望往高处走,达到人生的高点。从第一点到第二点,中间的千辛万苦只有自己清楚。上珠峰对我来说是一次偶然。1995年,我发现腰椎有问题,医生诊断随时可能瘫痪。当时我还能活动,就想着一定要去趟西藏,以后如果坐轮椅去很不方便。到西藏一个月后和朋友长聊,
1991年6月30日,冯树凭和妻子罗巧珍创办的《家报》正式亮相,23年来,已经刊出1343期。  这其中既有大家庭欢聚的热闹场面,也有家庭成员外出的游记,还有家庭成员生病入院后众人争相照料的感动……虽然记录的都是家庭琐事,但字里行间却充满温暖。  《家报》第一期以母亲罗巧珍为主角,是手写版,此后办着办着就成了“打印体”,不仅如此,现在的《家报》还图文并茂,并且有了彩色版。“為了办《家报》,我爸爸可
退休前,刘松烈夫妇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刘松烈几乎没有双休日,由于工作强度大、时间久,经常不能按时吃饭休息,在工作的几十年里,前前后后胃出血九次。  这件事在夫妇俩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妻子潘素琴说:“从那之后,我就想着早点退休,然后跟他享受一下生活,因为说不定明天就不在了。”2010年,刘松烈60岁,单位仍希望他能留下来帮忙,但是刘松烈表示:“绝不能再多干一天了。”一辈子就这么长,总
2014年2月13日上午,18岁的石芳丽骑电动车急匆匆去服装店上班,途经北京燕郊一路口,在拐弯时刹车失灵,不小心把76岁骑自行车的韩健撞翻在地。  经医生诊断,韩健下颌开放伤,身体右侧第二至第六根肋骨骨折,还有轻微脑震荡,需住院观察治疗。石芳丽的父亲送来了一万块钱住院费。  石芳丽是广西南宁人,因家里经济条件差,去年年底高中輟学后,来北京打工。她父亲在燕郊打零工,母亲在商场做保洁,她自己也是刚刚找
老伴儿年轻时就喜欢钓鱼,见到有水的地方就会找根竹竿、绑条线,再找个针什么的做个鱼钩,应该说是克难钓鱼,也钓得乐趣无穷。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钓鱼?”他回答说:“喜欢是没有理由的。”  到台湾之后,钓鱼的器具多了起来,钓鱼的领域也从溪、河、池、湖,钓到了大海。每到假日,三五同好一吆喝,八里、淡水、八斗子,不论鱼篓空空还是满满,都晒得全身通红,尽兴而归。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钓鱼能那么投入。想想老伴兒
退休后,我把家中收入的大部分都存入了银行。每个月跑一次银行,跑来跑去,竟也跑出了一些“门道”。  到期转存多得息。每次到银行存款,办完手续时,我都不忘跟柜台里的工作人员说一声:“到期转存。”别小看了这句话,我的定期存单到期后,即便我忘了到银行办理转存手续,银行也会按照我的要求,自动将我存款的本息以相同的定期年限,按照自动转存当天的定期利率予以转存。这使我无形中多收了一些利息———定期存单到期后,如
2009年,退休赋闲在家的我,被儿媳“聘请”到她的网店做勤杂。一天,一位上海的老年顾客光临网店,她从店中所挂的服装图片中,相中了一款咖啡色风衣。她很想看看这件衣服的实际穿着效果,便向儿媳提出能否提供有关该服装的模特照片。我灵机一动,穿上风衣,煞有介事地在镜头前摆了两个造型。没想到这一小小的举动,竟产生了模特效应,这笔生意顺利成交了。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儿媳感觉到要想开好老年服装网店,这“网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