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节能优化设计研究——以五大连池市龙泉村住宅示范项目为例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ysse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建筑热舒适性差、节能技术水平较低、建筑整体能耗大的客观现状,通过问卷访谈及实地环境测试的方法,针对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的节能优化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以提升室内环境舒适性为目标的节能设计策略,并对建成的示范工程进行实测及验证,以期推动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节能的发展和推广.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深入研究特色小镇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概念与内涵.以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及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例,研究以体育产业为核心的小城镇发展思路和策略.针对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及城市设计提出控制性要求并形成法定成果,为体育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实践探索.
本文从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神木市国土空间格局特征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及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优化的发展方向,具体为:重构城镇空间,创新产业发展,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周期,避免城市过早走向衰退期,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改变城市生命趋向.
工业用地存量转型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积极意义.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元化产业引导方式,将存量工业用地重新开发,提高土地开发强度,提升工业产值税收,孵化高端产业领军企业,并拓展新的产业投资模式,为企业扩大生产、持续创新研发提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精细化、集约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工业用地开发模式将取代原有粗线条的开发模式.通过具体案例,探讨项目管理通过产业定位研究,重新定义边界条件,变被动为主动,寻求盘活土地资源的合理路径,探索全新的产
在城市用地拥挤,空间用地紧缺的快速城市化阶段,高校与城市的空间用地的矛盾日益凸显,应当思考校园边界是否该依旧高墙林立;如果不该,又要如何进行创新性优化改造.本研究重点对校园—城市边界空间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对边界空间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梳理关于校—城边界空间的代表文献,了解目前研究内容,总结影响校—城边界空间的相关因素.最后,对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受到极大的影响,住区成为人们对抗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场所.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住区的健康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将绿色建筑与健康住宅结合,塑造新的绿色健康住区.通过对现有住区问题的分析,从住区布局、生态空间、住宅户型、智慧化服务设施四个方面进行绿色健康住区的设计与运用,旨在为后疫情时代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住区设计方案.
以汕头市濠江区珠浦村潮汕传统民居原型为例,对住宅建筑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本研究的假设是,潮汕传统民居是空间构成规则系统的结果,可以通过计算生成设计方法进行描述和复制.通过建立数字化系统生成房屋布局的算法不局限于重建现有的潮汕传统民居类型及其变体,相同的算法可以允许根据从特定位置和区域提取的设计变量来生成和调整新的住房方案.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正在进行的关于计算生成设计方法如何促进对遗产建筑的理解的讨论,有助于建筑空间的数字化并揭示其独特性.
枫林古镇作为楠溪江古村落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是耕读文化和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对枫林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既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载体的保护和利用,更要重视对耕读文化、宗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章通过保护整体格局、实施分级保护、明确建筑分类保护与整治方式、制定历史建筑保护导则、调整用地结构和活化历史建筑等措施,对枫林古镇进行保护与利用.
本文在明确论述“绿色”与“生态”的建筑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探寻绿色生态视角下建筑设计的侧重方向,并从绿色生态视角出发,围绕总平面设计要以生态安全及资源有效保护与利用为前提,方案设计要突出通风与采光的自然性,水资源规划设计要将非传统水资源和雨水高效利用为主体,场地设计要将植被和铺装视为重点,结构优化设计要考虑人居与办公行为与心理特征五个方面,明确论述建筑理论的设计应用路径.
借鉴民系概念和历史地理学方法,整理出广西汉族民系文化影响地理范围,进一步以数据统计方法对广西70个国家级传统古村的聚落选址、规划布局和建筑单元布局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广西古村风貌差异成因复杂,为民族学、建筑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等综合作用之结果.较先前研究不同之处在于提出“门甲”概念,并用图示演绎了门甲式规划布局和建筑单元布局的演变过程.民族政治理论视角介入有助于广西民居特色研究范式优化.
湖北省十堰市位于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处,而黄龙镇位于十堰市城区西大门,发展愿景较好,且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条件.编制保护性开发规划既有利于促进城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和村镇居民就业,也有利于保护古镇的风貌格局和古建筑.本文充分梳理古镇建筑、空间、产业基础,通过问题导向方法,系统性地提出古镇转型、升级、发展的rn三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