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段玉裁《六书音均表》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六书音均表》,是段玉裁重要的古音学专著,本文将围绕《六书音均表》,分析段玉裁在上古音古韵分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突出成就。
  关键字: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十七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013-03
  
  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唐(又字乔林、淳甫,又号砚北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县人。乾隆举人,受学于戴震,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学者,在经学和小学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重要的建树。段玉裁一生著述甚多,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广韵校订本》、《集韵校订本》、《经韵楼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本文将重点围绕《六书音均表》,分析总结段玉裁在上古音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六书音均表》表一中,段玉裁定古韵为十七部,并用表格的形式和《广韵》206韵对照列出,现举第一部之咍、第二部萧宵以说明其体例。
  段玉裁定古音十七部在古音学史上的地位如何?参照顾炎武古音分部和江永的古音分部,经比较研究后可知,段玉裁古音分部的成就如下:
  一、第一部、第十五部、第十六部分用说
  1.考古而得支、脂、之三韵分用
  段玉裁指出《广韵》“五支、六脂、七之三韵,自唐人功令同用,鲜有知其当分者矣,今试取《诗经》韵表第一部、第十五部、第十六部观之,其分用截然。且自三百篇外,凡群经有韵之文及楚骚、诸子、秦汉六朝词章所用,皆分别谨严。”可见段玉裁是从《诗经》和群经等韵文的用韵,考古而得支、脂、之三韵分用。
  从《六书音均表》的《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第四》可查,《诗经》用“之”韵的平声有42处,上声有119处,入声有97处;用“脂”韵的平声有82处,上声37处,入声97处;用“支”韵的平声有9处,入声有17处。从《六书音均表》的《群经韵分十七部表第五》可查,用“之”韵的平声有78处,上声有50处,入声有68处;用“脂”韵的平声有21处,上声13处,入声61处;用“支”韵的平声有7处,入声有9处。由此可见,上古之、脂、支有丰富的韵语类聚,之、脂、支三分有着坚实的语料基础。现择取其中几例,证之如下:
  《诗·大雅·生民之什》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之韵),维穈维芑(之韵)。恒之秬秠(之韵),是获是亩(之韵)。恒之穈芑(之韵),是任是负(之韵)。以归肇祀(之韵)。
  《周易·无妄》
  六三,无妄之灾(之韵)。或系之牛(之韵),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之韵)。
  ——之部
  《诗·周颂·臣工之什·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脂韵)。为酒为醴(脂韵),烝畀祖妣(脂韵)。以洽百礼(脂韵),降福孔皆(脂韵)。
  《周易·上师》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率师(脂韵)。弟子舆尸(脂韵)。贞凶。
  ——脂部
  《诗·国风·桧风·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支韵),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支韵)。
  《九章·悲回风》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支韵)。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支韵)。
  ——支部
  2.“入声为枢纽”而得支、脂、之三韵分用
  段玉裁在表一“第一部第十五部第十六部分用说”中指出:“职德为第一部之入声,术物迄月没曷末黠辖薛为第十五部之入声,陌麦昔锡为第十六部之入声……古分用甚严,即唐初功令,陌麦昔同用,锡独用,职德同用,亦未若平韵之撮合五之,六脂,七支为一矣。”段玉裁从中古陌麦昔同用,职德同用,陌、职、术分用的系统中认识到上古和陌、职、术相隶的平声支、之、脂也应该分用,段玉裁从中古入声推出上古的平声分用,可以说也是以入声为枢纽。
  3.之、脂、支不列一处的原因
  在《寄戴东原先生书》段玉裁说“先生又言,(之脂支)何以不列于一处,而以之第一,脂第十五,支第十六。玉裁按十七部次第出于自然,非有穿凿,取第三表细绎之,可知也。之咍音与萧尤近,亦与蒸近,脂微齐皆灰音与谆文元寒近,支佳音与歌戈近,实韵理分劈之大端。”
  但段玉裁晚年曾对江有诰说:“支、之、脂分为三之本源”何在,愿“得闻而死”。(段玉裁《答江晋三论韵书》)要回答这一“本源”问题,无非要从音理和音值两方面入手。今天我们按王力先生的构拟来说明,就非常简单,之部的音值是[ ]、脂部的音值是[ei]、支部的音值是[e]。
  二、真文分部
  “郑庠乃以真文元寒删先为一部,顾氏不能深考亦合真以下十四韵为一部,仅可以论汉魏间之古韵而不可以论三百篇之韵也,江氏考三百篇,辨元寒桓删山仙之独用为一部矣,而真臻一部与谆文欣魂痕一部分用,尚有未审。读诗经韵表而后见古韵分别之严。”
  姜亮夫在《中国声韵学》中说“段氏区‘文’‘殷’‘魂’‘痕’四韵与‘谆’为一类。‘真’‘文’‘元’三部敛侈洪细限益清。此段氏分‘真’‘文’为二之长也。又自其通用之音理言之,‘真’‘文’亦各有类从。大抵‘真’与‘耕’通用为多,‘文’与‘元’合用较广。此亦‘真’‘文’分立之界限也。”
  从《六书音均表》的《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第四》可查,《诗经》用“真”韵的平声有78处,入声有39处;用“文”韵的平声有32处。从《六书音均表》的《群经韵分十七部表第五》可查,用“真”韵的平声有30处,入声有17处;用“文”韵的平声有30处。现择取其中几例证之如下:
  《诗·国风·曹风·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真韵)。淑人君子,正是国人(真韵)。正是国人(真韵),胡不万年(真韵)?
  《周易·下经·艮》
  艮(艮上.艮下)其背,不获其身(真韵)。行其庭,不见其人(真韵)。无咎。
  ——真部
  《诗·国风·王风·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文韵)。终远兄弟,谓他人昆(文韵)。谓他人昆(文韵),亦莫我闻(文韵)!
  《春秋左传·僖公五年》
  对曰:“童谣云:‘丙之晨(文韵),龙尾伏辰(文韵);均服振振(文韵),取虢之旗(文韵)。鹑之贲贲(文韵),天策焞焞(文韵),火中成军(文韵),虢公其奔(文韵)。’……”
  ——文部
  三、尤侯分部
  “下平十八尤、二十幽,上声四十四有、四十六黝,去声四十九宥、五十一幼,入声一屋、二沃、三烛、四觉为古韵第三部。”“下平十九侯,上声四十五厚,去声五十候为古韵第四部。上平九鱼十虞十一模、上声八语九麌十姥、去声九御十遇十一暮,入声十八铎为古韵第五部。诗经及周秦文字分用画然,顾氏误合侯于鱼为一部,江氏又误合侯于尤为一部,皆考之未精。顾氏合侯于鱼,其所引据皆汉后转音也,侯古音近尤,而别于尤,近尤故入音同尤,别于尤故合诸尤者亦非也。”“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部,汉以后多四部合用,不甚区分。”
  从《六书音均表》的《诗经韵分十七部表第四》可查,《诗经》用“尤”韵的平声有48处,上声有77处,入声有43处;用“侯”韵的平声有12处。从《六书音均表》的《群经韵分十七部表第五》可查,用“尤”韵的平声有27处,上声有39处,入声有24处;用“侯”韵的平声有7处,上声有16处。现择取其中几例证之如下:
  《诗经·国风·王风·兔爰》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幽韵)。我生之初,尚无造(幽韵);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幽韵)。尚寐无觉(幽韵)。
  《九歌·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幽韵),蹇谁留兮中洲(幽韵)?美要眇兮宜修(幽韵),沛吾乘兮桂舟(幽韵)。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幽韵)!
  ——尤部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
  父母生我,胡俾我愈(侯韵)?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侯韵)。好言自口(侯韵),莠言自口(侯韵)。忧心愈愈(侯韵),是以有侮(侯韵)。
  《春秋左传·昭公七年》召其大夫曰:“……故其鼎铭云:‘壹命而偻(侯韵),再命而伛(侯韵),三命而俯(侯韵)。循墙而走(侯韵),亦莫余敢侮(侯韵)。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侯韵)。’……”
  ——侯部
  戴震不同意真文分部和幽侯分部,他在《答段若膺论韵书》说“以正转之同入相配定其分合,而不徒持古人用韵为证, 仆之所见如此”,“ 江先生分真已下十四韵,侵已下九韵各为二,今又分真已下为三, 分尤幽与侯为二,而脂微齐皆灰不分为三,东冬钟不分为二,谆文至山仙虽分而同入不分,尤幽侯虽分而同入不分。”戴震反对真文分立、尤侯分立,主要是为了维护其阴阳入相配的体系。他认为“脂”配“真”,“祭”配“元”,“东”配“侯”,阴阳人的系统很平衡,如果“真”“文”“元”三分,“尤”“侯”分立,就没有合适的韵来和“文”“尤”相配,那语音系统内部就不整齐了,所以作为审音派的戴震反对真文分部和幽侯分部。但后来“微”部从“脂”部分出和“文”相配,“觉”部从“屋”部分出和“尤”相配得事实,证明了段玉裁结论的正确性。
  总而言之,正如钱大昕先生对《六书音均表》的评价所言“今段君复因顾、江两家之说,证其违而补其未逮,定古音为十七部。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穷文字之源流,辨声音之正变。洵有功于古学者已。”段玉裁在古音学上的成就及其《六书音均表》,反映了清代古音学高度的研究水平,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继承的宝贵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清]段玉裁.六书音均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清]段玉裁.经韵楼集[M].钟敬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王力.清代古音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李荣.音韵存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何九盈.音韵丛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胡安顺.音韵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姜亮夫.中国声韵学[M].上海:上海世界书局,1933.
  [10]李开.汉语古音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审视与回顾小学语文教学一年来的理论研究,不是为指责与批判,而是想揭示问题,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的视角和研究的平台。本年度小学语文理论研究述评检索了教育类综合期刊,小学语
<正>文本细读《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记述了作者参观"三味书屋"的经过及引发的感想。但文章又决非仅向读者介绍"三味书屋"这一游览去处,其极力渗透的是对鲁迅先生高尚品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安排有一个“综合复习”单元。关于这个单元的教学,不少教师都比较茫然。据我的课堂观察,教师的处理方式有如下几种情况。
摘要:“诗圣”杜甫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的主题的诗歌,在这些诗歌之外,还有一些被作者冠以“戏题”之名的诗作,这些诗数量虽然不多,却是杜诗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因为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杜甫的另一些面貌,这些诗历来人们给予的关注度不高,本文拟从杜甫的戏题诗中,挖掘另一个幽默的、乐天的、充满谐趣的杜甫,更加了解他的内心。  关键词:杜甫;戏题诗;讽刺规劝;自嘲;写怀;谐趣  文章编号:978-7
目的优选胃炎康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浸膏得率和芍药苷转移率为指标,优选胃炎康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2,即用8倍量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摘 要:塘浦圩田系统是结合圩田修筑的水利工程,是与中唐以后南方圩田迅速发展同时出现的。塘浦是指湖区的河网,沟渠东西向者成为横塘,南北向者称为纵浦。塘浦圩田工程就是开挖塘浦,疏通积水,并以挖出的土构筑底堤岸,兼有防御外水和从事灌溉的作用,堤内则利用湖泊淤地发展成农田。  关键词:塘浦;太湖;圩田;围田;系统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13-03    追溯历史
摘要:翻译是一项跨文化、跨时空的动态交流活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最初用英语写成,其目的就是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跨时空的创作,对《京华烟云》译本的研究,特别是将作者一译者一读者这一主体间性研究范式,结合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引入对《京华烟云》中文化信息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对主体一主体,甚至多主体间性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有深一步的认识并提出笔者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目的观察将大川芎口服液改成大川芎软胶囊后的药效学变化.方法观察大川芎软胶囊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及家兔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对小
摘 要:在唐神龙三年高昌县崇化乡点籍样中,户籍主人遵循男系主义继承原则,在家中有年长女性的情况下仍以二三岁小男为户主,这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尊长主义形成巨大反差。小男户主的出现受到传统宗祧继承制度的影响,旨在保障家产不止于流失。同时,基于在法令上多受田地等考虑。  关键词:唐代;小男户主;高昌县崇化乡;点籍样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010-03    196
赵志云,原名孝祖,笔名黄石。1955年出生,陕西富平人,现系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和谐网西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画研究生,富平书画院院士、赵志云自幼酷爱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