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集中教学实习的路径与实践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集中教学实习有助于校内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该文以安徽大学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践教育基地为例,重点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校外集中教学实习基地的重要性,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期待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集中教学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集中实习;路径;探讨
  [基金项目]2018年度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研究”(2018jyxm0328)
  [作者简介]王乐乐(1973—),女,江苏洪泽人,工学和管理学双学士,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043-02 [收稿日期] 2020-03-31
  一、引言
  2019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获取、掌握生产现场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树立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必须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把实习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实习教学改革与研究,健全实习教学体系、规范实习安排、加强条件保障和组织管理,切实加强和规范实习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1]
  近年来,在高校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入,大学生实习工作稳定开展、质量稳步提高。但由于诸多原因影响,我国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教学实习工作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文科专业的发展及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因就业口径较窄,教学实习的安排,特别是集中实习的安排尤为困难。
  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实践性特征,使得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重要途径。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存在的难点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普遍存在集中实习难以安排、实习效果欠佳等问题。
  (一)集中实习难以安排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与测评、薪酬管理、员工培训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本科期间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环节,实习工作也无非围绕这些环节进行,从而实习的目标单位大多集中在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组织人事部门),而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接纳的实习生有限,注定了该专业集中实习难以安排。
  (二)分散实习效果欠佳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环节和多数文科类专业一样,普遍以“分散实习”为主。分散实习因其过程缺少学校的有效监管,学生很难完全按照实习教学的任务要求进行,甚至不少学生在实习单位以“打零工”为主,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从而难以保障实习教学质量。同时,分散实习一般缺少指导教师的指导,学生实习具有一定盲目性,缺乏系统性,实习效果与集中实习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集中教学实习的解决对策
  高校文科专业的集中实习一直是实践环节的难点,不少高校虽然与政府或企业合作共建了实习基地,但实习基地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且不少基地很难批量接纳学生进行集中实习。
  (一)与属地人社部门共建实习基地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现状,2014年起,安徽大学商学院与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共建“安徽大学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习基地”,解决了该专业集中实习难以实现的问题。
  合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合肥市人社局”)内设19个业务处室,下设15个下属单位。合肥市人社局各处室和下属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贴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素养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集中教学实习任务在該局相关内设处室和下属单位可以轻松实现。同时,合肥市人社局可以一次性接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0名学生进行实习,真正实现了文科专业在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的目标。
  (二)量身定制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方案
  依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和安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安徽大学商学院和合肥市人社局共同制订了《安徽大学合肥市人社局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安徽大学合肥市人社局实习基地管理章程》《安徽大学合肥市人社局实习基地实习大纲》《安徽大学合肥市人社局实习基地实习手册》《安徽大学合肥市人社局实习基地安全管理规定》及《安徽大学合肥市人社局实习基地考核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探索新型实习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考核机制,形成一套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考核体系标准,有效地保障了该专业集中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集中实习基地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产学研合作促进师生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
  利用合肥人社局的管理资源和职能优势,培养学生多角度、多领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化能力以及拓展学生思维模式,为科技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安徽大学合肥市人社局实习基地建设以来,依托实践教育基地,部分指导老师和参加实习的学生通过参加科技文化竞赛、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进一步拓展、发掘、提高相关学科的科研能力及水平,构建知识创新新机制,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
  2019年,笔者指导参与合肥市人社局教学实习的多名学生,在合肥市人社局部分实习处室的指导支持下(主要为政策指导、调研协调和数据提供等),完成的调研报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过剩产能行业职工向现代服务业分流的路径及对策研究》于2019年5月荣获安徽团省委、安徽省教育厅等五家单位组织的“安徽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9年,依托实习基地的实践和思考,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与参与基地实习的部分学生共同发表本科学院学报论文三篇。   (二)校政共建聯合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近年来,安徽大学和合肥市人社局大力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开展了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试点,形成产学研密切合作的培养模式与机制,做到合作各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安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培养方案在制订过程中,邀请合肥市人社局部分处室负责同志根据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指导把关。同时。双方还建立了有效的协作机制,初步形成高校教师和实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有序的“交流”机制,比如,安徽大学给合肥市人社局组织部分职工开展专业理论培训,提高该局相关员工的理论素养,安徽大学邀请合肥市人社局实习指导教师来校给学生开设讲座等,开拓了大学生的实践视野,实现了双方的协同共赢等。
  五、结语
  通过安徽大学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双方有效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联合培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集中教学实习实践新模式,做到合作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实习基地的社会声誉,同时,将实习基地建设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夏季小学期集中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等实践环节有效结合,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案例撰写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方案策划能力等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从而能有效减少学生毕业后从学生转变为劳动者角色的时间、资金等成本,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胜任工作,这些可在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到较好的借鉴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 201907/ t20190724_392130.html,2019-07-30.
  Discussion on the Path and Practice of Off Campus Centralized Teaching Practi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 Taking Anhu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Le-le
  (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he off campus centralized teaching practi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effect. Taking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 of Hefei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 of Anhu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ff campus centralized teaching practice base for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ff campus teaching practice base for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entralized teaching practi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f campus teaching practice base; centralized practice; path; discussion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化研究热潮的到来,教育领域对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日俱增。超星泛雅等网络教学平臺的搭建与应用为高校人工智能课程的线上开展提供了系统工具支持。在分析超星泛雅平台特征的前提下,讨论Seminar教学方法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办法,提出了人工智能Seminar研究课题选题的三项准则,致力于促进先进教学方法在高校人工智能课程中的灵活应用,提高人工智能课
时下,看到不少老师开设观摩课的教案,流行将教学目标分成所谓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管他有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目标的含义,也不管他在课堂上做得如何,总是先苦思冥想地按照教学内容凑合成三类目标将它写进教案,仿佛这样就等于落实了三维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对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规定了详细的要素,笔者不想在这里进行一一罗列.个人只是觉得:无论是知
[摘 要] 作为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中俄人文交流在服务两国关系大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夯实社会民意基础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中独树一帜,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借鉴。结合中俄人文交流最新动态,联系近年来中俄两国高校交流实践,重点结合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创新发展路径,阐述在新形势下,创新理念,突出特色,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引领中俄两国精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课标指出:初中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波利亚(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说过,“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种最关键的步子,当然我们
[摘 要] 近年来,河北大学以参加“龙芯杯”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为契机,开展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分析教学改革现状,提出了以竞赛倒逼教学的改革思路,探讨了以竞赛倒逼教学的改革实践: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分析比赛要求,建立覆盖比赛知识结构的授课内容;在实践教学上设计评分便捷的分层次实验项目,贯彻“软硬件全栈贯通”的思路;在考核方式上不局限于理论考试,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
前一段时间,笔者有幸到城区一所中学听初中物理研讨公开课,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在做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实验桌上所给的器材是电池盒(两节干电池)、小灯泡(标有“2.5 V 0.3 A”字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学生分组实验后,教师请一组学生汇报数据,在投影上打出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灯泡的电阻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原因是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的结论.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能力的过程.边学边实验,时间可长可短,灵活机动,与学习新课结合紧密,不一定需要正规的实验室,也不需要写正规的实验报告,很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这类教学实验,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边学边实验教学能
[摘 要] 近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学研究者将视角投放于外语习得等方面,从而使得实证实验迅速发展。分析此类实证实验,不仅有利于研究者立足于先行研究,进一步沿同一研究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更对日语教育教学有积极引导及借鉴意义。鉴于该类实证实验的积极作用,将针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日语结构歧义句的韵律特征”这一实证实验进行分析,分别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研究结果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提
摘要:在农业农村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蔬菜栽培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應该与社会和时代发展相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园艺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蔬菜栽培学;乡村振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113-02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改变,高校人才培养重点也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教法的确定,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要求,要考虑设备、环境的因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以往成功的教法,此时未必适用;别人成功的教法,對我未必适用;對甲学生成功的教法,對乙学生未必适用。得法的前提是会“望闻问切”,知道“天时、地利、人和”。得法的实质就在于,在恰当的时机,将恰当的方法用到恰当的学生身上。  如何教才能有好效果,见仁见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