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刑事侦查专业教学思想更新与方法改革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刑事侦查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材建设滞后、教学形式滞后、教学观念滞后、考核机制僵化等问题。新时期,应当科学发展刑事侦查专业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思想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采取鼓励教师进修实践、提升教师个人业务素质、组织业务骨干编写专业教材、选聘优秀基层民警走入课堂、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等措施,全面推进刑事侦查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刑事侦查 专业教学 思想更新
  [作者简介]董宁(1977- ),女,河南荥阳人,河南警察学院侦查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刑事案件侦查。(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98-01
  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安教育事业在人才培养、服务基层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公安教育本身在学科建设、办学体制、办学层次等方面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刑事侦查作为公安工作的龙头,其学科建设发展直接关系到公安教育的前途。从整体上看,在刑事侦查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高等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又存在一些特殊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找到其症结点并寻找改革突破口,是推动新时期河南警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刑事侦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刑事侦查的研究对象是刑事案件的发案规律及侦破方法,其教学科研主要是服务于一线公安侦查工作。这一特征决定刑事侦查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紧随公安实践工作,服务于基层工作。目前,在公安侦查工作实践中,科技手段的应用日新月异,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借鉴也常有发生,在执法理念、办案思路、队伍管理建设等方面都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从教育的目的看,刑事侦查专业教学是为一线公安机关输送专业人才,引领、服务于一线工作。然而目前刑事侦查专业教学大多只是照着多年前编写的教材展开教学,没有及时将公安实践工作中的新形势、新发展、新技术、新理念引入,造成专业教学不仅不能及时反映一线工作的新局面,更滞后于公安实践工作。
  2.教材建设滞后。刑事侦查专业作为公安专业之一,其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是由公安部教育局统一编写的系列教材。但这一系列教材始编于多年前,虽几经重印,但其中的内容却鲜有修改增补。如《刑事侦查学教程》,虽然最新版本为2008版,但其中关于“破案条件”书中体现的仍是已经废止的旧规定,此类情况还有很多。这一现象反映的问题是公安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过长,更新的速度太慢。虽然也有一些创新型的教材出版,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便于备课,也多采用多年惯用的教材。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公安专业教材的出版、使用严重滞后于公安实践工作。
  3.教学形式滞后。在实践中,作为一个侦察员要具备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工作精神。但是在目前的专业教学中,虽然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践教学,但仍然是以教为主,过于强调教师的主观填鸭式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同时,与公安专业安排的其他课程相比,刑事侦查专业核心课程更需要以案例多媒体教学形式,但很多侦查专业课却因实际教学条件局限,而多采用教师课堂口述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的直观感受。
  4.教学观念滞后。伴随四次公安机制改革,公安教育也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刑事侦查教学作为公安教育中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其涵盖学历教育阶段,还包括民警初任培训、专业培训和晋级培训三个环节。一段时间,为了改善公安教育滞后于公安实践工作这一问题,许多公安院校纷纷强调能力培养,即将公安具体工作拆分为几个不同的专业,进而又拆分为不同的课程展开教学。这种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念只能缓解一时的公安培训教育落后于实践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考核机制僵化。日常的教学工作只是教育的过程,对于教育的效果还是要通过一定形式的考核来体现。刑事侦查专业虽然作为诉讼法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却又有别于其他法学专业,应属于实践操作型专业。目前对于刑事侦查专业的专业课程多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予以考核。考试多以卷面考试为主,其中卷面占70分,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占30分。纵观侦查专业考试卷面,鲜有全案例分析考试,大多卷面中试题类型仍以填空、选择、问答等传统形式居多,案例分析只占一定比例。这种考试方式不利于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科学发展刑事侦查专业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
  1.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思想教育。刑事侦查专业的培养对象是全日制大专以上层次学生。其教学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能力的提升。首先,刑事侦查专业教学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不仅局限于侦查专业知识的局限,更应在教学中注重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操、态度、人生观等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其次,刑事侦查专业培养的是特殊专业型人才,侦查员作为执法者,除了具备相关的基本业务素质,更应该具备良好的纪律操守和职业道德。
  2.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的是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师的教育在前,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其下。这种教学模式自然而然就形成一种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教师控制之下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独立创新精神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辅助和引导,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专科类教育是将学习者引入某个领域,并使之掌握该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在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思维方式。教育只是发生在某一个年龄段,但学习却应该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因此,在刑事侦查专业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该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还应将其引入侦查专业的大环境,鼓励其自主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采取积极措施,全面推进刑事侦查专业教学改革
  1.鼓励教师专业进修、业务实践,全面提升教师个人业务素质。刑事侦查专业除了需要相关专业知识素养,更需要一线实践工作的磨砺。专业教师个人业务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个人综合素质,包括其知识层次、价值观念、政治思想水平等;二是其业务水平,包括相关法律知识、整体专业知识结构、实践工作能力等。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需要更高层次的学习和个人长期不懈的积累,业务能力的提升则要通过一线工作经历来获得。要推进教学改革,首先要提升教师个人业务水平,而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就要鼓励教师更多的专业进修和业务实践,并为之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
  2.组织业务骨干编写专业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实施纲要,教学活动应依据教材展开。一本好的教材有利于教学。公安专业教材大多已经连续使用多年,存在不少与公安实践工作不协调的问题,不能适应公安工作发展的需求。聘请一线业务骨干参与,由本专业专家学者主笔,分科目编写专业所需教材。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一线干警对个人多年工作经验加以总结,同时也直接将宝贵的办案经验、一线工作需求引入教材之中,更好地反映实践工作,利于培养符合一线需求的专业人才。
  3.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作为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专业教学,刑事侦查专业教学活动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贯彻实践操作为主的思想。首先,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思考总结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点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案例教学、实践互动教学等新方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中更深入、直接地思考专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选聘优秀的基层民警走入课堂。参照上海公安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可以在一线公安机关选聘优秀的业务骨干进入学校加入警察教育培训工作。这些警察可以被称为教官,由原工作单位人事部门统一管理,根据选聘所列条件自己主动报名,经过业务、体能、个人履历等层层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为聘任教官,任职时间一般为三年。这种做法有利于及时将最新的公安工作需求、情况带入课堂,同时也有利于民警沉淀、总结、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
  [参考文献]
  张立昌,颜荆京.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作为一门课程的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8-11-01.
其他文献
对于幼儿来讲,语言的获得不论是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还是身心全面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也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才能够将自身思想准确表达出来,才能够实现对所学知
本文以合肥瑶海湾雨水调蓄池就地处理站为例,分析分流制雨水调蓄池汇水污染物特性,通过对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进行适用性分析和方案比选,采用"旋流沉砂池+高效沉淀池+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探索将就业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需求与专业设置互动反馈,围绕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设置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互动反馈,以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实力;就业导向与工作实绩互动反馈,以科学量化指标评价校内就业工作;就业结果与教学效果互动反馈,以就业结果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形成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与就业结果的良性互动反馈机制,并取得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