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引入:基于课程视野的适时拓展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kym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在引领学生学习探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引入课文的原文,为求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个人理解,谈对语文课程中原文引入的理解。
  【关键词】语文;语文引入;课程视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在引领学生学习探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引入课文的原文,为求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教学效果。但很多时候原文与课文文本不尽切合,不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能会造成“画蛇添足”之嫌,这会让教师们在“引”或“不引”上大伤脑筋,甚至望而却步。
  一、原文引入的课堂审视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课堂的最后,教师出示教材的原文,拿出被删的原文的最后一段,接下来,悲伤音乐响起,教师对这段话进行煽情地配乐诵读。教师自己先抑制不住,哽咽流泪,接着,便有学生也轻轻拿起了面纸,课堂上一阵悲情唏嘘。很显然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走进原文,使文本深藏的情感因素得到挖掘与展示。学生不仅能理解“我”对姥姥和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还能由文中的姥姥联想自己的姥姥,在浓郁的人文情怀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促进他们的感悟和思考。不过,这样的原文引入是否有必要?“死亡”这个话题,似乎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是难以体会之痛。
  小学语文教学从文本出发,课堂文本学习,要不要引入原文?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具有课程视野,把握一定的标准,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可以引入课文原文。
  二、原文引入的课程价值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许多是编者动过手术的“教材体”,适时有效引入文本原文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教师利用原文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获取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巧妙将资源应用于课堂学习。
  (一)丰富语言,深化感悟,促进内容理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节选的,像《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林冲棒打洪教头》改编自《水浒传》等。在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时,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原文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和蕴含的情感。
  (二)引情入境,激发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课堂首先是情感的课堂。”这样的定位是因了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不难发现,教材中除了少数的说明文、议论文外,小学语文教材多选用文笔优美、情感丰富的文本。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仅是一次字词句篇章的知识积累,更是一次生动而丰实的感情体验。而文本原文的引入,能很好地为这种情感的产生做好铺垫,更能激发师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提升人文素养。
  (三)延伸文本,拓展内涵,开阔阅读视野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叶老的话深刻地提示了教材与原文及课外阅读材料之间的渊源关系,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在语文教材中如何学习语文,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运用,以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巧妙地引入相关文本的原文,恰可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四)活力课堂,渗透整合,建立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适时合理的原文引入,让语文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资源。
  三、原文引入的课程定位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一)关注文本,回到编者的立场
  编者选择教材是在一定课程框架下进行的。选定某篇文章,至少在编者看来,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可能是因为文字浅显生动,可能是人物形象突出,抑或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等等。例如《姥姥的剪纸》一课,作者叙述的童年生活,很能引发小学生的深刻共鸣。学生从教材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也能体会到隐喻其中的天伦之乐。这些,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适当的。而原文的最后一段,感情浓烈、悲恸,急转而下,特别是“死亡”这个永恒的词汇,似乎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难以体会之痛。故而删去。
  (二)关注表达,站在儿童的立场
  清浅易懂的文字、含蓄美好的情感、温暖积极的基调——这些,小学生是易于接受的。《姥姥的剪纸》一课,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再领会“我”和姥姥间浓浓的亲情,这些美好的情感,学生是容易感悟、感受到的,无需再引入亲人别离的伤痛。
  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能感受到作者童年的快乐幸福和自由自在。适时引入《呼兰河传》中“给祖父插花”一段,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童年时的“自由”和“快乐”,而这也是小学生易于接受的生活方式。
  (三)关注阅读,坚持课标的立场
  语文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课文文本的学习,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小学生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通过不断的阅读,特别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增加知识面,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而仅仅学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进行相关教材原文原著的引入和介绍,引导学生课后主动阅读,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三打白骨精》一课,基于文本阅读的基础上,适时引入《西游记》原著中的话语,积极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原著,学完这篇课文后,势必会有许多同学阅读原著,寻取自己的“真经”。
  由此可见:文本的适时拓展,应该具有课程视野。原文的引入,不应成为“从文本出发”的资料泛滥。关注课堂的主体儿童,坚守住教材的本,切不可因此而“喧宾夺主”,更不能“哗众取宠”。(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斯诺登曝光美国NSA“棱镜”计划后,将一些潜规则以铁的证据公之于众,打破了很多人对美国NSA监控全球信息化网络持“阴谋论”态度的幻想,同时也让国内众多领导、专家和信息化主管
目的:介绍以一种新型脚趾缝鸡眼贴。方法详述了本新型脚趾缝鸡眼贴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临床使用效果。结果经临床应用效果证明,本新型脚趾缝鸡眼贴能够根据人体脚趾的构造
期刊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建立活动式的英语课堂。活动式英语课堂应呈现师生互动的局面,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3年第6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这种"质量标识"是伪造吗>一文,涉及到适用法律、定性规则,以及如何确认行政责任人等诸多问题.对此,许多读者纷纷来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的老年患者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身体特征的老人和老年外伤的临床特点及麻醉效果的老人。结论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感染,创伤麻醉无菌操作时应注意。
临床研究表明,交感神经活化在心力衰竭(心衰)的病程中起重要作用。卡维地洛是一种非选择性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兼有选择性阻断α1受体,且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损伤作用,高浓
近日,山东泰山安康生态乳业有限公司经过近两年的有机转换期,顺利通过中国方圆认证公司的审核认证,取得了有机鲜奶认证证书,成为集有机牧草种植、有机奶牛养殖和有机鲜奶加工三项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加强库区整个生态系统建设,协调公众共同参与和管理是实现三峡库区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库区公众的生态环境需求分析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