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00℃的嬗变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大自然的温度降至0℃,你的心尚留几分温存?当你置身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你要用多少的温热,回应这馈赠的心?0℃和100℃,一个是冰点,一个是沸点。如果要从0℃升到100℃,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你开阔的脚步和坚定的信念。这个冬天,你有足够的“热情”吗?
  
  开始:0℃——“零”危不乱
  
  0℃是冰点,即冰水共存的温度。这是液固共存的状态,流动和停滞的抗争,矛盾却趋于统一的玄妙。0℃空间,就像是我们最“黑暗”的高原期,裹足不前的脚步让我们难尝胜利的热情果。0℃只是一种夸张和虚幻,我们不可能永远在0℃的冰窖里走不出桎梏,我们允许自己被暂时冷冻,却不能被永久雪藏。
  
  只为再次加深攀登的信念
  当冰冻的世界降临,很多人眼前出现的不是晶莹的雪花,也不是皑皑的浪漫雪景,而是感觉如狂风利剑般地吹入毛孔,打入内心,心脏麻痹了又苏醒,苏醒了又重度钝化。也许,你的高三生活正经历着如此场景,也许,你的现状正与此暗暗契合。
  我们或多或少都在经历着冰点的考验,但我们不能停滞,我们要学会怎样加温,让冰冷瓦解。“高原期”的我们,不要和课业硬碰硬。我们此刻拥有的心境不适合快速的学习进度。训练习题里,错误和不确定的知识点只会越来越多,与我们迎头相撞。这时的我们如果不顾一切不断向前,冲突便会越来越多,士气便会越来越弱。那么何不让自己好好冷静,去总结和回顾上半年的学习成果并调整自己的状态有针对性地看书呢?烂熟于心的数学公式竟然在考试时出错,是自己粗心大意还是根本就没有掌握它的运用;简单的测试没有考好,是自己没有复习到位还是为一道计算题浪费了太多时间。这些都是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要为错误不安,而要为错误欣喜。我们提早遇见了它们,便降低了在高考中如临大敌的危险,到时候的水来土掩哪里敌得过现时的内部消解。在这个“高原期”,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太紧张,因为在一个太过紧绷的环境中很有可能影响下一阶段的复习。
  0℃空间实则蛰伏空间,我们冷静平稳地蛰伏在自己踏实和细心的总结、查漏补缺中,蛰伏在默默调整自己的状态中。当我们缩在被窝里,别去空想春寒料峭,而是拿出书本在棉被上储存温暖,继续奋斗;我们洗一个热水澡,纾解压力,把烦恼蒸发,准备再一次的冲刺。
  “高原期”之所以可怕,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陷入了死胡同,学习停滞不前、思维好似也僵硬了。有这样三种表现:第一种是越学越烦,自暴自弃;第二种是受责任心的驱使,硬着头皮向前走,犹如戴着镣铐跳舞;第三种却是心志坚定,愈挫愈冷静。他们能调整计划,奋勇前行,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不论是学习,还是心理,都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要做第三种,要相信,即使现在的我们接受着从“零”开始的考验,但只要我们养精蓄锐,就会冲破“黑暗”。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0℃告诉我们的不仅是调整状态,还预示着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不管过去的成败得失,不管过去的快乐悲伤,在这样一个隆冬,让我们整理好心情,把此刻当成起点再出发。踏实走好每一步,认真聆听心灵所需。我们用热切的希冀和不屈的斗志融化心中失落和彷徨的坚冰,终有一天,涓涓细流便会重新回暖。相信通过这些,我们就能积累和赢得最厚实的力量。
  
  预热:26℃——“怡”情别“练”
  
  26℃是人体舒适和空调耗电的最佳平衡点。医学上把人体睡觉时的舒适温度定义为26℃,所以26℃是大部分人身体感觉舒适、又不增加空调耗电的最佳合理温度。低于20℃,人体就会收缩毛孔,储藏热量;而高于30℃,人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来散热。26℃的怡然,助我们锐意地进取,在最美好的时光,把优质的青春岁月通过高考做最好的见证。
  
  夹生饭也能调出咖喱味
  26℃给我们营造最馥郁的人生口感,把高三的艰苦营造得温润不苦闷。就像品饮那杯最适温的葡萄酒一样,果香浓郁,佐味鲜明。26℃的生活,把烦恼研磨搅碎。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过:我们的生命被琐碎消耗至尽。丘吉尔也说过,“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自己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两句话对于此刻的我们来说,显得弥足矜贵。如果我们用整个冬天换取一连串的烦恼,最后兑换的只能是患得患失。我们在享受冬季的洁白时,不忘用心体会高中三年所学的精华,不管是地毯式搜寻抑或“过电影学习法”,总能再度找到生疏的知识点,带给自己惊喜的力量,让自己在高考前再度战胜一个个细微的盲点。
  一轮轮复习,就像在吃夹生饭,味道一般让我们感觉厌烦。我们开始质疑,究竟复习这么多遍有没有用,为什么我做题还是错误不断。这时候,你需要的是一种心境,坦然的处理得失和成败,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前行。这好比用不同的配料下饭,同样的夹生饭,偶尔调出浓郁咖喱味,偶尔变成金黄炒饭。不同的搭配同样可以带来惊喜,相信你会发现学习的快乐之源。
  文理结合,老生常谈,却依然是金规。让大脑CPU在解完数学题后降降温,用一篇古诗文赏析来平衡温度,利用“暗时间”(容易被忽咯的琐碎时间)把心中不确定的知识点消化,以免在整片大块时间复习时又让它们成为拦路虎。小小的别样新招就能有如此大的威力,这会让我们不紧不慢,心态平和。
  
  用自己的力量暖和心中的坚冰
  继而说,26℃是空调的最理想温度,它最省电,也最让人感到舒适。同样是26℃,空调又给我们诸多哲理和启示——这个冬季其实并不寒冷,我们精打细算,储存奋斗的电力,用最节能的方式释放热情。我们在相对温暖的环境中与父母心平气和地谈心,既不会冰冻到讲不出话,也不会炎热到情绪“中暑”;我们把玩乐和学习安排得有密有疏,我们在吃大餐前的几个小时里努力攻克复杂的数学题,把那顿大餐幻想成对自己辛苦学习的大大犒赏;我们在一天辛苦努力的学习后躺在床上听听音乐,会发现音乐的力量竟会让自己热血沸腾;我们在心情抑郁时翻翻生物书,会发现其实动植物充满智慧的生存方式挺逗趣,休息时就让自己理直气壮地放松心情。别去担心有多少同龄人此刻还在苦思冥想,你是你,我们最需要的是和自己竞赛。在高考前夕,应该努力让自己平稳进步,用26℃的温和抵御棘手的困境,用自己的力量暖和心中的坚冰。
  26℃的温度调控着我们的气场和睿智,调节着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发现与思索。这种心境,让我们可以在忙碌时聚精会神地钻研艰涩复杂的地理地图,也能在放眼休憩之时将平常的景致转换成器宇轩昂的飞阁翔丹抑或优雅静谧的尺水亭风。
  打通身体的任督二脉,用温存掌控我们的五脏六腑并完成最基本也最稳定的新陈代谢。这个温度让我们在冬天里足以抗击外界的寒冷,也抵御着内心的忐忑不安,用 怡然之情在舒适的时刻放下烦恼,别样出色。
  
  恒温:37.5℃——“炽”之以“恒”
  
  37.5℃的人体恒温很有气场,无论升高或降低都会让你生病。恒定的体温象征着恒定的信念,信念不移,矢志不渝。本来都是附庸风雅的辞藻,即使轻描淡写还是难免有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嫌疑。但是对于长期抗战在高考前线的我们来说,这些词汇很有分量,恒久地点燃着指引我们的灯塔,以稳定的频率闪动在海面,漾起波光,传送神秘但意味深长的讯号。
  
  坚持着“黄金四小时”
  我的大学死党,他和我讲过他的高考岁月,故事本身可能老气,却很有启迪。他的家乡在长春,到了冬天,白雪像面包那么厚,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更何况身处高三,白雪更会给应考的莘莘学子带来庞大的压迫感。
  照他的话来说,那时看着那些试题,不管是假期作业还是平时试题,不会说反感,但总觉得无力。越是接近高考,心情越是复杂,好像控制频率的那根神经中枢乱了阵脚。有时候有长舒一口气的欢欣,有时候又让你觉得天黑黑,前路远。那段时光,支持他的就是信念了。
  冬天的学习气氛,对于他来说,实在是“不爽”。厚重的棉衣,冰冷的双脚,还有上学路上冻得通红的鼻头。但他坚持了一件事情,让成绩稳中有升,这种恒心助他一臂之力。每天放学之后,回家和父母吃饭,他便开始投入到晚自习中。晚自习是最考验人耐心的时候,因为耗尽了一天的精力,学习也变得没那么专心。但是他觉得,这段时间,没有老师的讲解和同桌的疑问,没有父母的嘘寒问暖,学校彷佛也安静了下来。在这片宁静中,他的信念最强烈,他的时间自我掌控。每完成一项任务都感到无比幸福。于是,他说他开始下意识利用这最旺盛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他用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写在墙上:“喜剧和悲剧的区别在于人类设置的情节,我把自己安排在悲剧里,就一定没有办法成就喜剧的欢乐”。
  他把二十点到二十四点称之为“黄金四小时”,前两个小时用来攻破数理化比较复杂的知识点,二十二点后专攻语文和英语。不管二十四点之后精神再怎么亢奋,一定按时就寝,为第二天腾出足够的精力。他很自豪地告诉我,直到高考前,他几乎一天不拉地坚持着这份作息时间表,也因为如此,他觉得这四个小时效率最高,为一天的学习画下了规律且完整的句点。无须赘述,他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
  冬天降临,我们顿感酷雪和坚冰。但我们的身体依然保有37.5℃的热度。告诉自己,天气只能是天气,影响我但不能决定我。我们的心中一定有一种和谐,它们恒定地支撑着庞大的精神系统,助我们成功。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特定时间,心情最稳定,信念最笃定。这不是碰巧,这是生物钟暗示我们应该利用它们发挥最大效力的黄金时节。即使它们在飞速发展的新干线上,我们仍然用优质的判断力来判定方向,做好时间规划表。
  37.5℃,恒定的是我们跳动的心。让我们恒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简约而有序的生活。比起天花乱坠的烟火,我们更要做“炽”之以“恒”的明灯。
  
  加热:580℃——“热”情洋溢
  
  科学家做过相关研究,这一温度的热饮,与舌头接触,能达到人们味蕾的最大敏感度,所以热饮释放出来的香甜、浓郁最能让喝的人产生幸福感。58℃,象征着我们与外界事物最完满的融合和互动,它启示我们热情要外溢,利用更多的外部条件助我们加温。就像这样的热饮一样,它们有着略高的温度,不能被我们一股脑地饮尽却唇齿留香。
  我们的高三应该鲜活地与时代接轨,与潮流契合,而不是紧盯书本,目无他物。如果我们的课桌上除了教科书就是作文素材,我们会不会渐渐忘记了生活的意义;如果高三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们的生活还值不值得被纪念。假如高考是一股洪流,但千万别让它翻滚了你的原则,留下一潭死水。只要深谙时间的价值并拿捏得当,我们学到的仍然是知识,浪费的依然只是虚无的担心。
  
  两心花开TVB
  我遇过的一位厂东考生,他有一个有趣的高三轶事。
  “去年这个时间段我做过最难忘的一件事,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两心花开TVB’。”
  去年冬天,他们学校开始改造饭堂。高三学生解决午饭便乾坤大挪移到了教室。学校每天中午将盒饭送到教室楼下,他们派人下去取。一开始,大家都埋头吃饭,时不时聊两句菜色。更夸张的是,有的“劳模”一边看书一边吃饭,书本上的米粒就是最好的证明。由于生物课上教过,吃过饭后人体血糖为了消化,会导致困意上升,此类感觉好似醉酒醉茶一样,读书无感,做题无效。过了几天,班上某些“好动份子”吃饭时神秘地走上讲台,问他们要不要利用中午短短的时间看会电视剧(学校给每个班级都配置了电视机,便于老师上课放教学视频),大家一拍即合,就活跃地讨论起来看什么。
  班上很多同学深受TVB戏剧的“荼毒”,最后他们就一致决定放TVB的台庆大戏《巾帼枭雄》。当时他们精心计算,每天放前一天播过的剧集,一集45分钟,正好把吃饭的时间完美囊括,管他饭堂什么时候翻新成功,也算是疲劳抗战一上午之后拥有一段愉悦的小憩时光。
  从那以后,大家的精神状况整体都变得亢奋了。本来是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无精打采,突然变得生龙活虎;本来不太入味的批量盒饭,竟也吃得津津有味。那段时光,他们每天枯燥、高强度的学习有了新鲜的原动力,这45分钟仿佛涓涓细流般给他们注入了不断流动的力量和激情。他们用每天的45分钟保持着高度热情,困意减半。他们总是在播完后恋恋不舍,希望第二天快马加鞭地过,那种对时间过得太快的恐惧也消失殆尽。
  你们可能想象的到,一部这么好的电视剧也在渐渐影响着他们。当他们丧失希望时,会想想剧中的柴九,从偏僻的老家不远万里来到繁华的无锡,不畏艰苦,终于成为才俊时,他们也想成为高考竞技场上的升级版柴九;当他们学习热情减退,想想剧中的四奶奶,在丈夫驾鹤西去后,顶住巨大压力,不放弃任何希望,与恶势力不断斗争,捷报使然。这些电视剧里的人物,都是编剧精心编制出来的灵魂,它们代表着一种立体的灵魂,以最简洁最血气方刚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他们的幸运,在于完美消化了这样的故事和故事之后隐含的丰富寓意。
  从他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可以从生活中处处撷取知识加以铭记。适时用看美剧练英语,这样能让我们快乐有趣地练习听力和口语;晚间看《百家讲坛》,听大师侃侃而谈有血有肉的文史知识,能让我们对历史文学加深印象;下载几辑跟生物学相关的Discovery,可能比研读课本更事半功倍;读读半月谈,作者的观点论述说不定能帮你轻松梳理政治学原理。高考前夕的我们,努力让自己在温暖中寻找更多火种,用58℃的热情来抵御棘手的困境,也让我们不断积蓄力量,继续为美梦加热。   完美的相互作用不在于意念有多么强大,而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有层出不穷的灵感。每天为了省时,只喝白水的清淡,在遇到58℃奶茶的那一日,便知道自己的高三生活太过清淡,不够甜蜜美满。58℃是一种讯号,提示你与外界“肆意”地“暧昧”,说不定就能找到完美的调和,刺激你的味蕾。
  
  沸腾:“100℃”——人声鼎“沸”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为什么100℃用了引号。100℃是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它随着气压降低而变低。100℃一直有个完美的外貌,它高大英俊或风韵典雅。我们不能奢望永远的100℃,就像奢望一场无懈可击的高考战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沸腾点,可能是75℃,这是酒精的沸点;可能是100℃,这是水的沸点。不管是否能达到所谓的100℃,我们心中的沸腾,叫做竭力的极致,提醒我们臻于极致就不后悔。
  
  心中的沸腾,叫做竭力的极致
  我们已经习惯了高考这种繁重的旋律,回眸刚刚踏进高三大门时那个青涩懵懂的“菜鸟”,现在的我们变得睿智而成熟。我们对于高考的热情逐渐转化平和,伴随着振幅不大的紧张和忐忑,开始学会淡定。也许成绩不错的你觉得只要发挥稳定,高考就能进入理想大学;也许成绩平平的你继续努力,却少了之前的那种朝气和进取心;也许成绩不稳定的你正在寻找一种让自己安逸却稳上大学的方式。
  “100℃”来自心里,不是一条简单的温度计水平线就能够说明。就像我们永远不能做一只被所有人都喜欢的橘子一样,我们心底最柔软也最铿锵的肯定一定来自自己,而不是其他躁动的声音。你掩藏睿智,本可以挑战的难题浅尝辄止;你耗尽心血,本高不可攀的难题硬要霸王硬上弓;你为了攻克数学试题上最后一道“惨绝人寰”的难题,不惜放弃多检查一遍选择题的机会,酿成小错低分的悲剧。你总是太强压自己,认定自己一定要花大力气去解一道让老师都生畏的大题,放弃了增加小分的机会;你总是太过于坚持,认为最好的作文一定要浸润着浓郁的古诗韵味,于是不辞劳苦地背诵那些似懂非懂的小众古诗,却忽略了身边发生的绝佳小故事。你可能会嘀咕,怎么会呢,如果不这样,我们怎么能脱颖而出?我们怎么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大多数的我们,心中都有一所清华北大梦,都想在高考场上完美发挥。但每个人的“质地”不同,可能是酒精,可能是水。以你平时的水平也许只能上一所专科学校,但最后却奇迹般地考上本科;也许你只能上一所一般的本科,但最后却以黑马姿态闯入重本。这些都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这些都达到了自己心中的沸腾点。所以,我们过度的追求,不如让自己尽性地燃烧。人生有几个高三,经历这段浓烈而深刻的岁月。高三之所以值得回味,不是因为我们消耗殆尽追求不可能,而是我们倾情奉献达到沸腾。
  
  冲刺,就为一场无懈可击的战役
  现在的每天,我们的执著意愿和微微恐慌开始翻飞和膨胀,最后的战役,已不像以前想的那么遥远。有一句广告语是这么说的,赢,而不却步。我们都希望这快结束的奋战时刻,是我们反败为胜的一次黄金期,是我们浴火涅槃成就大学梦想的最后一分钟,一分钟之后,便是狂欢或没落。其实,这是个可以在有限中创造无限的时代,在高考的临界点,我们可以于喧闹和繁杂中过得快乐而不抓狂。
  我们深知自己还有力量,却“谦逊”地养精蓄锐;我们深知自己还有热情,却忽略了开春的美好光景。我们还有一个春天和半个夏天的岁月,那是四季最温暖的时节。不管自己是否能达到别人眼中的“100℃”,我们都应该每一天做到最好,全力以赴。继续保持正常的作息,每天背半小时古诗词。如果你烂熟于心,请把它们的相关释义背到极致;每天读政治课本,将每一章的前因后果梳理,做到答题要点无懈可击;每天继续做一遍复习,没到最后一刻,我们要全权为错误埋单。高三最后的学习,比的是你以一种怎样的心态走完全程。复习中不可能完美,按照自己的计划一个一个击破即可,虽然时间上不允许你再来一次全景式的大扫荡,但小修小补、查漏补缺一定没有问题。
  有人说:“高考就犹如一锅冒着烟的沸水,你若选择了盖住蒸气,就让恐惧、愁烦、寂寞藏在心底,不曾使你真正的参与,也就不曾真正的生活过,当烟消气散后,也就锅冷灶凉,了无生趣。若是你认为有某种东西,在心底爬行,急于冒出,你就打开锅盖,让生命充塞其间,让自己投身参与,你就免去了蒸锅冷却或压抑过久产生爆炸的危险。”如此,以你的激情和冷静,迎接高考,相信,最后的路程,会是美好的时光。
  王小波曾经说过一句很决绝的言辞,“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而我认为,我们对自己最完美的答谢和反馈,不应该痛苦,而应该做到我们真正的极限。在充分思考了外界的客观条件后,精心地调整自己的火候,智能地加热继而沸腾。这种沸腾,正是我们心中的75℃,100℃……它不需要温度计里水银条的见证,因为真正的见证来自滚烫的内心,详实地记录我们的沸点。
  后记:从0℃到100℃,从冰点到沸点,这种循序渐进,由弱到强的过程充实着我们的内心。我们想说,高考场上的每位考生都是英雄,都能达到自己心中的沸点,不管这沸点是否是别人眼中的“100℃”。所以,从现在开始,让自己尽情地燃烧吧,在高三的每一天,竭尽所能做到自己的最好。
  
  编校 赵莹
其他文献
《高校招生》自创刊以来,始终秉承“专注高考,服务考生”的办刊宗旨,面向全国高三学子传递权威报考资讯、有效指导学生高考升学。  高三学子的实际需求是我们内容的源泉,离开了与高三学子的互动,我们的内容就失去了立足之本,成了无源之水。所以,我们与全国很多中学结成“对子”,使之成为我们的读者基地,并免费为其提供杂志、开办讲座,倾听他们的想法。即便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中,我们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到学校去,跟学生畅谈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内容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从以元素为中心转变成以物质为中心。面对教学内容的变化,考试命题发生了哪些相应的变化呢?
期刊
Q:我感觉对好多大学都只是略知一二,到底应该如何去了解一所大学呢?  ——广东清远连南民族高级中学盘小玲  A:您好,相信您的疑惑很多考生也会产生。由于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复习上,对大学仅仅是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或者身边人的支言片语去了解。然而,大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其由校名、学科、师资等软、硬件组合而成。要想全方位了解一所大学并不那么容易。如果您想深入地了解大学,本刊将于近期“志愿方略”
期刊
每年,大学会公布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其中录取规则部分会提及学校录取原则、方法,更有一些提请报考者注意的“细小之处”。细细研究这些“细小”部分,会发现其中的大部分规定都是针对某些专业。如部分偏工科类专业对男女生比例的要求、外国语类专业对英语单科成绩的要求、部分特殊专业对体检的要求等。看来,要想与自己中意的专业“双选”,可得把这些与专业相关的细节一一吃透。  经过一番搜集整理,发现这些细节可归为两
期刊
每年高考录取期间,高考录取场最“热闹”的部门非接待考生及家长的信访查询站莫属。一些考生和家长对查询获知的有关录取动态信息会提出类似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一院校同一专业,和我分数相当甚至比我低的考生被录取了,而我却落选了?”  对高校录取规则不甚了解的人,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思维:“只要高考总分够了,录取就应该不成问题”。殊不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录取过程中的“PK”胜负结果是由高校录取规则中诸多因素
期刊
每年高考前的咨询会或者学校的网上咨询栏目,常常有考生及家长会急切地问:“我想报考的XX专业,请问就业率是多少?”“XX专业好不好就业?”“是不是‘冷门专业’就是指就业不好的专业?”……随着高等教育打破包分配的旧例后,当高校扩招使得各类高等教育人才越来越多时,当各种媒体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一轮盖过一轮时,“就业率”就成为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的关注问题之一,甚至是某些考生选择专业的头号原则:没有高的
期刊
有人说“北有北广(现中传大),东有浙广(现浙传院),西部‘成厂’更辉煌”。这座崛起西部、蜚声中外的传媒艺术殿堂,令国内外业内专家感到“震撼”,更令全国各地的考生青睐。  为解读“成广”现象之迷,记者慕名去到该院采访了院长、党委书记马洪奎教授。这位“全国独立学院先进个人”,具有卓越领导艺术、丰富管理经验的教育专家热情接待了我们。  记者:请问马院长,贵院经过10余年的拼搏,到目前状况如何?  答:我
期刊
你咋去大学里面学做护工呢?  咳咳咳……你别看我现在好像把社工专业搞得门儿清似的,其实我得承认哈,填报志愿那会儿根本就不清楚“社会工作”专业是干嘛的,完全就是稀里糊涂地填报了上去,主要是为了把那张志愿表上的空格填满。也是经过这么几年的摸爬滚打,总算是得了些真传吧。跟学弟学妹们交流交流纯属过来人的温馨提示,绝不是倚老卖老出来炫耀哈。  老实说呢,咱这专业真的还有些尴尬,像我这样蒙头混进来的同学一大堆
期刊
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松下略带歉疚地说:“牛排很美味,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主厨与在场的其他人都困惑得面面相觑,松下接着说:“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
期刊
大学软实力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文化,它不是简单的唱歌跳舞,而是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如果学校简单到就是一个知识传授的地方,学校可以很快关门,网络教育空间可以取代课堂教育。办大学就是办文化氛围,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白菜的味道。学校全部的工作就是调整好这个泡菜水,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