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靴子酒
峡谷越来狭窄,两侧山峦高耸。到达云南怒江州泸水县秤杆镇时,已下午5点多钟。这是2013年2月21日,这是西部,时差晚了一个多小时,阳光依旧愤怒地照在怒江两侧的高山岭谷之上,一切是透明、干旱的。
在那高高的山顶,有间疏的森林,或者说是树林。怒江高山上的村落,就在这树林里。或者,是人们不舍得砍掉最后的村庄里的大树。山坡上,常有中小型滑坡痕迹,从高到低割出一道道黄白色的沟壑,如同深深的伤痕。怒江看起来太干旱了,峡谷底部只清水一条,看起来似乎水量不大。
大自然呈现给人类的,在这遥远西部,视觉感官上的真相与假象共在。怒江看起来的小小白滩,当站在水边,给人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是遥远的滇西北,是白水皮划艇者的怒江2013年技术训练聚会,我来这里,看望怒江,看望这些有意思的白水皮划艇者。这是他们的怒江之舞,这是人们和怒江的故事。
我第一个见到的是何小军,“珠江之友皮划艇俱乐部”总干事。毕锋是云南宜良人,因为各种契机接触到橡皮艇漂流活动,而后再是白水皮划艇,他四十岁上下,对这一运动接触之后,则一发不可收拾地狂热参与起来。他是本次活动在云南本地的地陪之一(保山的马云是另一地陪),交通、号召等协调活动他前后花费了大量精力。活动发起人水行者是来自加拿大的华人,温文尔雅,讲话沉稳有条有理。
对于这批皮划艇者来说,每天早晨下水,团队分三四组按计划进行读水过滩的训练。每天下午收工,晚餐前作一个总结讨论分析会议。这天的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三组过滩者,14人14艇,小军、万里等三人翻船脱艇,按例要用自己的划艇靴喝酒。小军穿的是高腰划艇靴,一靴基本能盛满近两瓶啤酒,对于不胜酒力的他,更无法忍受的是自己的鞋子一直没有洗。“下次,我要穿五指鞋—不公平啊!哪能这么干!?”小军指着来自昆明的老虎。老虎是第三个喝靴子酒的,他用一塑料袋裹了自己的靴子,再灌满啤酒。而万里和小军已喝完自己的裸鞋靴子酒……
美妙之舞
白水皮划艇是什么?漂流?探险?哦,冒险送死?老外才能玩的东西?关于那条愤怒的大河,我带您到一个可能完全陌生或有极大误解的所在,这是曼妙有趣的大河之舞,它优雅、它愤怒、它忧伤、它享受。
夕阳早早降落在大山之外,怒江峡谷渐渐坠入暗夜。晚饭后,在灯光暗淡的小旅馆中,水行者和我讲述他个人和怒江的渊源。
“其实,这不能叫漂流。”水行者反复强调,“应该叫白水皮划艇。国内流行统称为‘漂流’,在英语中对应的是rafting,是指对于大江大河的一个探索性旅程,采用大橡皮筏那种。白水皮划艇是一个相对单纯可控的小型运动项目,采用白水单人硬艇为主,针对一个白滩,团队组织起来,对于团队及个体的自身经验能力有足够认知,面对外部白滩有成熟理性认知,并采取最终的行动。”水行者十几年前移民加拿大,加拿大的白水资源丰富,白水皮划艇的教学、训练、组织、商业等都相当发达,他在那里接受和参与了系统性的课程和训练,也通过了当地的白水皮划艇考试,具有加拿大激流皮划艇指导员资质。
当问到他为什么想起组织这次集训活动时,他说:“这个想法其实很早就有,因为中国接触白水皮划艇也有几年了。这几年回国,也基本都是白水皮划艇的活动占了主要位置,去了广东、湖南、四川、贵州等地。怒江是很好的白水资源,比加拿大的河流好太多,我们要多交流。”
水行者长相文静、说话语调柔和,天然心理上总给我一种安全感,这也或许是人们总叫他“水哥”的原因。白水皮划艇运动很安全,但在技术上有一定门槛,尤其白水资源上有比较大的限制。做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所以他们这次就是只召集了国内有比较好基础的划艇者,先把大家的技术门槛解决掉,在读水、水洞、过滩、白浪训练、保护和救援等具体技术环节上,把自己熟悉的这套成熟流程和经验,带来与大家共享。
“你会坚持玩白水皮划艇到什么时候?”我问。
水行者说:“我在国外见过的还常参加这个运动的,年龄最大的是72岁。”
马云说:“白水在哪里,我就会去哪里。”
毕锋说:“到老,到玩不动为止。这一点我很赞同水哥的理念,就是我们享受每一个滩。”
水行者说:“这不是我的理念,白水皮划艇本来属于每一个人的,是个安全可控、成熟的项目,人在大自然面前能自我掌控的很美的运动。每个人都应该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这样的一条怒江,联系了来自各个地方性格迥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这一个晚上,和水行者、何小军、马云、毕锋等聊得很晚。怒江的咆哮声彻夜不息,它流淌了几万年。在人群密集的城市里,我和人们都曾有痛苦的时光,在这怒江的夜晚,我似乎找到了,虽然我知道它也许是片刻和一瞬的。
怒江边上的大石头历经冲刷,圆滚滚而光滑。下了一个长满野草、杂树和野花的土坡,我从公路上下来,小跑着到了河边。划艇者在这里已经读完水,沿着激流反复查看水中的石头分布、浪滩的规律,辨析可行的过滩线路,分析其风险所在。在激流区下游,守候两三艘皮划艇进行保护和救援,人们依次波澜不惊地过了这个滩。之后看中了这白滩中上位置的一个V字形的小水盆,河水在这里流落一个一米多的凹槽,然后遇到水下巨石,拉出一个30米的白水区。水流水能和地形,形成一个美妙的曲线。江波泛光,水流带了马云悠然而下。人、艇、怒江的美妙之舞。
我在岸上驱车往前,赶往称杆乡下游两公里外的阿尼大地的吊桥,桥下是一个二级的长约300米的滩,颜色鲜艳的皮划艇,聚集在滩上的喀斯特悬崖下的平水处,江水青碧安静,往下则白波杀浪。他们往下走了。他们骑浪、杀破浪、过浪,清晰而灵动。我站在桥上不停地按动快门,河上的人们与他们自己的皮划艇似乎合体了。如同电影,红色、黄色等皮划艇在怒江的白浪中,如蝴蝶精灵在穿梭与跳舞,这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大河之舞,这是视觉盛宴。这是孤独曼妙的大河之舞。
峡谷越来狭窄,两侧山峦高耸。到达云南怒江州泸水县秤杆镇时,已下午5点多钟。这是2013年2月21日,这是西部,时差晚了一个多小时,阳光依旧愤怒地照在怒江两侧的高山岭谷之上,一切是透明、干旱的。
在那高高的山顶,有间疏的森林,或者说是树林。怒江高山上的村落,就在这树林里。或者,是人们不舍得砍掉最后的村庄里的大树。山坡上,常有中小型滑坡痕迹,从高到低割出一道道黄白色的沟壑,如同深深的伤痕。怒江看起来太干旱了,峡谷底部只清水一条,看起来似乎水量不大。
大自然呈现给人类的,在这遥远西部,视觉感官上的真相与假象共在。怒江看起来的小小白滩,当站在水边,给人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是遥远的滇西北,是白水皮划艇者的怒江2013年技术训练聚会,我来这里,看望怒江,看望这些有意思的白水皮划艇者。这是他们的怒江之舞,这是人们和怒江的故事。
我第一个见到的是何小军,“珠江之友皮划艇俱乐部”总干事。毕锋是云南宜良人,因为各种契机接触到橡皮艇漂流活动,而后再是白水皮划艇,他四十岁上下,对这一运动接触之后,则一发不可收拾地狂热参与起来。他是本次活动在云南本地的地陪之一(保山的马云是另一地陪),交通、号召等协调活动他前后花费了大量精力。活动发起人水行者是来自加拿大的华人,温文尔雅,讲话沉稳有条有理。
对于这批皮划艇者来说,每天早晨下水,团队分三四组按计划进行读水过滩的训练。每天下午收工,晚餐前作一个总结讨论分析会议。这天的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三组过滩者,14人14艇,小军、万里等三人翻船脱艇,按例要用自己的划艇靴喝酒。小军穿的是高腰划艇靴,一靴基本能盛满近两瓶啤酒,对于不胜酒力的他,更无法忍受的是自己的鞋子一直没有洗。“下次,我要穿五指鞋—不公平啊!哪能这么干!?”小军指着来自昆明的老虎。老虎是第三个喝靴子酒的,他用一塑料袋裹了自己的靴子,再灌满啤酒。而万里和小军已喝完自己的裸鞋靴子酒……
美妙之舞
白水皮划艇是什么?漂流?探险?哦,冒险送死?老外才能玩的东西?关于那条愤怒的大河,我带您到一个可能完全陌生或有极大误解的所在,这是曼妙有趣的大河之舞,它优雅、它愤怒、它忧伤、它享受。
夕阳早早降落在大山之外,怒江峡谷渐渐坠入暗夜。晚饭后,在灯光暗淡的小旅馆中,水行者和我讲述他个人和怒江的渊源。
“其实,这不能叫漂流。”水行者反复强调,“应该叫白水皮划艇。国内流行统称为‘漂流’,在英语中对应的是rafting,是指对于大江大河的一个探索性旅程,采用大橡皮筏那种。白水皮划艇是一个相对单纯可控的小型运动项目,采用白水单人硬艇为主,针对一个白滩,团队组织起来,对于团队及个体的自身经验能力有足够认知,面对外部白滩有成熟理性认知,并采取最终的行动。”水行者十几年前移民加拿大,加拿大的白水资源丰富,白水皮划艇的教学、训练、组织、商业等都相当发达,他在那里接受和参与了系统性的课程和训练,也通过了当地的白水皮划艇考试,具有加拿大激流皮划艇指导员资质。
当问到他为什么想起组织这次集训活动时,他说:“这个想法其实很早就有,因为中国接触白水皮划艇也有几年了。这几年回国,也基本都是白水皮划艇的活动占了主要位置,去了广东、湖南、四川、贵州等地。怒江是很好的白水资源,比加拿大的河流好太多,我们要多交流。”
水行者长相文静、说话语调柔和,天然心理上总给我一种安全感,这也或许是人们总叫他“水哥”的原因。白水皮划艇运动很安全,但在技术上有一定门槛,尤其白水资源上有比较大的限制。做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所以他们这次就是只召集了国内有比较好基础的划艇者,先把大家的技术门槛解决掉,在读水、水洞、过滩、白浪训练、保护和救援等具体技术环节上,把自己熟悉的这套成熟流程和经验,带来与大家共享。
“你会坚持玩白水皮划艇到什么时候?”我问。
水行者说:“我在国外见过的还常参加这个运动的,年龄最大的是72岁。”
马云说:“白水在哪里,我就会去哪里。”
毕锋说:“到老,到玩不动为止。这一点我很赞同水哥的理念,就是我们享受每一个滩。”
水行者说:“这不是我的理念,白水皮划艇本来属于每一个人的,是个安全可控、成熟的项目,人在大自然面前能自我掌控的很美的运动。每个人都应该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这样的一条怒江,联系了来自各个地方性格迥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这一个晚上,和水行者、何小军、马云、毕锋等聊得很晚。怒江的咆哮声彻夜不息,它流淌了几万年。在人群密集的城市里,我和人们都曾有痛苦的时光,在这怒江的夜晚,我似乎找到了,虽然我知道它也许是片刻和一瞬的。
怒江边上的大石头历经冲刷,圆滚滚而光滑。下了一个长满野草、杂树和野花的土坡,我从公路上下来,小跑着到了河边。划艇者在这里已经读完水,沿着激流反复查看水中的石头分布、浪滩的规律,辨析可行的过滩线路,分析其风险所在。在激流区下游,守候两三艘皮划艇进行保护和救援,人们依次波澜不惊地过了这个滩。之后看中了这白滩中上位置的一个V字形的小水盆,河水在这里流落一个一米多的凹槽,然后遇到水下巨石,拉出一个30米的白水区。水流水能和地形,形成一个美妙的曲线。江波泛光,水流带了马云悠然而下。人、艇、怒江的美妙之舞。
我在岸上驱车往前,赶往称杆乡下游两公里外的阿尼大地的吊桥,桥下是一个二级的长约300米的滩,颜色鲜艳的皮划艇,聚集在滩上的喀斯特悬崖下的平水处,江水青碧安静,往下则白波杀浪。他们往下走了。他们骑浪、杀破浪、过浪,清晰而灵动。我站在桥上不停地按动快门,河上的人们与他们自己的皮划艇似乎合体了。如同电影,红色、黄色等皮划艇在怒江的白浪中,如蝴蝶精灵在穿梭与跳舞,这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大河之舞,这是视觉盛宴。这是孤独曼妙的大河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