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下连当兵记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c_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得志上将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也是从战士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从长征中率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到朝鲜战场上指挥百万大军痛击美国侵略军的志愿军副司令,杨得志将军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驰骋沙场、出生入死,为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有关他的革命经历,人们已有了不少了解,但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下连当兵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一个师政委下连当兵
  引起毛泽东注意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度后,由于一些军队干部误把正规化理解为等级差别,出现了脱离战士、粗暴管理等不良现象,部队内部产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导致了官兵关系紧张,引起了党和军队领导的关注。
  1958年2月,昆明军区13军37师政委何云峰大校、副师长张化民中校身着战士服,佩戴列兵衔,分别前往该师红军团(109团)8连1班和4班当兵。他们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一起摸、爬、滚、打两个多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密切了相互的关系。何云峰和张化民在下连当兵过程中,进一步摸索了政治工作、军事训练的经验,指导了全师的工作。他们的事迹被报道后,引起了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注意。
  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军官,像云南的一个师长,一年当一个月兵,我看这是好办法……这样,我们的军队就是永远打不散的军队。”
  8月30日,毛泽东进一步提出:“我看所有的‘长’——军长、师长等,都至少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最好搞两个月,要服从班长、排长指挥。一年你管人家11个月,人家管你1个月不行吗?有些过去当过兵的,现在多年不当兵了,再去当一下。”
  9月20日,总政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作出了《关于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规定》。规定下发后,各级军官积极响应,全军上下迅速掀起了干部下连当兵的热潮。
  
  杨得志是上将下连
  当兵第一人
  
  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是第一个响应号召下连当兵的大军区司令。这位战士出身的将军,1928年1月参加红军,1929年5月转为干部,已脱离士兵生活近30年。为了适应下连后的生活,他在下连前十几天就取消了午睡习惯,在酷热的阳光下暴晒。每天早晚,请公务员按新条令教他操练。
  下连的前几天,他领来战士服装,高兴地穿戴起来,照着镜子,练习走齐步、敬礼。临走前,专门召集同他一块下连当兵的干部开会,研究下去后怎样锻炼自己。
  1958年9月20日,总政治部的通知刚下发,杨得志就带领军区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将、干部部部长陈美藻少将,以及其他6名机关干部,佩戴列兵衔,背着被包,冒雨来到军区驻徐州某部6连。为了让班长大胆管理,杨得志暂时改名叫“杨绍起”。
  到连队后,杨得志被分配到2排4班。他向班长尹必辉说:“我是个新兵,有许多东西不熟悉,你要好好帮助我。”班长拉开杨得志床铺旁的抽屉,教他怎样放牙膏、肥皂盒。
  放好后,班长问:“老杨同志,你的挎包哩?”杨得志急忙取过挎包,双手递了过去。班长稀罕地拿起里面的刮脸刀,问:“你怎么还拿这个来?”杨得志说:“年老啦,一周得刮两次胡子,你们年幼的用不着这个。”逗得大伙笑了起来。
  班长看到杨得志的被包还按以前的要求打成4个“十”字,在被包上插着鞋子,就告诉他:现在的打法都是打6个“十”字。杨得志迅速纠正了过来。
  第二天,连里给新战士发武器,杨得志领了1支自动步枪。老战士帮他分解了一次,他看了一遍就能分解结合了。班长惊讶地说:“你学得真快呀,怎么教一遍就学会了。”杨得志笑着说:“你不知道,我是当过兵的。”
  班长看到杨得志左手腕处有被子弹打伤的痕迹,便劝说道:“像你这么大年纪,参军又久,苦也吃了,罪也受了,见多识广,还需要再当兵锻炼吗?我看,只要跟在后面,站在一旁,指点指点就行了。”
  杨得志说:“不,这里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我脱离士兵生活的时间太久了,连里的变化很大,不锻炼、不学习怎能行呢。”
  早饭后,连队去训练场进行单个射击预习。杨得志对新条件下的一些战术动作有些生疏,但他边看边学边做,和战士们一样摸爬滚打。在做体育科目时,杨得志不顾腰酸腿疼坚持练。他当时已快50岁了,由于过去当过兵,有基础,仍能敏捷地从铁丝网下面匍匐前进,迅速地爬上吊绳。
  不久,团里组织考核全能射手。杨得志虽然多年没有摸过枪了,但终究是从枪林弹雨中出来的人,临场射击时获得了2个优秀、1个良好,全场无不喝彩。后来,连里还有人赋诗一首:
  我和上将上靶场,
  一同趴在靶台上。
  我是战士天天练,
  将军成年不摸枪。
  嘴里不说心里想,
  成绩肯定比他强。
  上将这时去瞄准,
  我在一旁细端详:
  姿势正确动作快,
  一举一动全在行。
  时间刚过五秒钟,
  就把子弹推上膛。
  只听射击命令下,
  将军枪声连珠响。
  枪枪不落目标外,
  发发命中靶中央。
  对着上将直喝彩,
  老将武艺比咱强。
  下连后的杨得志处处以身作则,丝毫不搞特殊化。每天早上收操回来,他争先恐后地去扫地、擦玻璃、倒痰盂。开饭时,就忙着给大家分菜、盛饭。
  一天午饭时,杨得志发现饭桌上多了一盘辣椒炒肉丝,于是找到司务长,耐心说明干部下连当兵不能搞特殊的道理,然后把桌上的菜倒进了大菜盆里。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连队官兵。
  一次集合吃早饭,他跑出去一看,别人都穿着衬衣,而他上身穿的是军服,于是又赶忙跑回去换衣服。班长说:“天冷就不要脱了。”他说:“大家都没穿,我不能特殊。”
  周末,他向班长请假外出买肥皂,班长给了他1小时假,而给同样去买肥皂的战士半小时假。杨得志严格要求自己,也在半小时内返回销了假。排长为了照顾杨得志休息,安排夜间岗哨时把他排在头班或末班,将军坚决不同意,坚持按顺序排班,经常半夜起来放哨。
  杨得志十分注意维护班集体的荣誉,每天总要去看看本班检查内务时评出的分数。一次,他看到班里擦脸的毛巾评了3分(总分5分),回来问班长:“咱班是哪条毛巾不好?”班长说:“这个你不要管。”他说:“这哪能不管,是我的不好就纠正,是他们的不好就督促他们做好。”
  在服从管理方面,杨得志也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处处注意维护班长的权威。一次,地方剧团来营房演戏,他给本班同志每人买了一张戏票,刚想分给大家,又停住了,把票交给了班长统一分发。这样的行为深深教育了班里的每个人,个别过去对班长不够尊重的战士也主动进行了检讨。
  训练间隙休息时,战士们就把这个“红军老战士”围起来。杨得志的战斗故事最叫座,什么井冈山、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等,一开讲就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一次,杨得志表演他的拿手节目——长子过矮子。他伸出双手,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将两手合在一起,在手指尖不分开的情况下,将两个中指缓缓地从两个食指下钻了过去。战士们看后都笑了,有的模仿着做,有的拉起杨得志的手,研究有什么特殊之处。杨得志的“铁牛耕地”、“手绢”等其它游戏也深受大家欢迎。很快,杨得志就和战士们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战士们有心事都愿和他说,4班班长连未婚妻来信的内容都和杨得志谈。
  不久,有的战士开始猜疑起来。他们觉得杨得志这样大的年纪,参军又这么久了,绝不是一位普通干部,一定是一位首长。是哪一位首长呢?报纸上登过杨司令员下连当兵的消息,可是谁都不知道到了哪个连队。一些好奇的人就跑到俱乐部,找出济南军区党代表大会的合影查对。有的说:“面孔很像,身材不像。”有的说:“杨绍起的言谈话语、一举一动,都和我们普通士兵一样,他会是个首长吗?”
  后来,杨得志觉得和大家已经熟了,即便让战士们知道自己的身份,他们也不会再拘束,于是就在一次全营的军人大会上和官兵见了面。全营立刻沸腾起来了,许多人都感到司令员在自己营里当兵,十分荣幸。
  6连的每个人和班、排,都纷纷写了决心书、保证书,决心争取更大的荣誉。连里的战士又赋诗一首:
  社会主义出新闻,
  有个上将当列兵。
  来到连里许多天,
  同志不知是何人。
  端详相貌看又看,
  几个都是老革命。
  每天一块过生活,
  遵守制度可认真。
  这时心中乱估计,
  莫非就是咱主任。
  通知今天开大会,
  说要讲件大事情。
  原来是个欢迎会,
  欢迎部队杨司令。
  大家欢呼又激动,
  个个心里喜盈盈。
  上将当兵不简单,
  好比苏联放卫星。
  
  班级对杨得志当兵的鉴定
  
  不知不觉间,一个月过去了。10月17日晚,4班召开班务会,对杨得志一个月的表现进行鉴定。杨得志先作自我检查,说这次下连当兵收获很多,同时又很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他说:“这回只向同志们学会了自动枪、骑枪、轻机枪,还没有学会重机枪,这是一个缺陷,以后要补上这一课。体育方面做得比较差,主要是平时在机关里缺乏锻炼。班里的劳动活干得也不够主动。还有其它不少的缺点,希望大家不客气地给我提出来,对我是有好处的。”
  班长尹必辉第一个发言,杨得志拿出本子认真记录他的意见。尹必辉说:“杨得志同志虽然是司令员,但是能服从班长的领导,很好地遵守制度。他虽然快50岁了,可是还能和我们年轻人一样勤学苦练,每天早晨起床动作很快,集合哨一响就抢先列好了队,跟大家一样出早操、长跑,虽然气喘得很厉害,仍然坚持到底。在野外进行单枪战斗射击预习的时候,天气很热,他和大家背一样多的东西,在700公尺(米)的地段上,半天的工夫,连续跑七八趟,脸上的汗水直往下流。同志们让他休息,他说:‘我要和大家一起锻炼夜间射击预习。’他年纪大,眼力不好,但还是尽力地瞄。一次夜间射击,他用4发子弹消灭了4个目标,取得了‘优秀’成绩。”
  尹必辉接着说:“杨得志同志团结友爱方面做得好,我有一次害急性肠炎,他夜里摸着黑到卫生连去看我,关心地询问我的病情,又拿出自己带来的药给我吃。第二天清早和中午,他又去看我,用手摸了我的头,又摸我的手,嘱咐我要安心休养。还有,他的劳动观念好,每天抢着打扫卫生、倒痰盂,修礼堂的广场时,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铲土、搬石头,汗水将衬衣都湿透了。他的优点很多,一时想不全,请大家补充。”
  战士张春仲说:“杨得志同志完全和一个普通士兵一样,一点架子都没有,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刚来时,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司令员,有时我就老杨长、老杨短地称呼他。他学习很虚心,想成为一个全能枪手。自己背的是自动枪,一有工夫,就帮我拆卸轻机枪,让我教他怎样分解、结合。他经常教咱班里的同志学文化,还帮助别人整理内务,叠蚊帐。我常想:他那么大年纪还这样干,我们年轻人为什么不能加把劲干呢。”
  张春仲讲完以后,杨得志插了一句:“要给我提些缺点。”
  1班列席的战士杨官合发言:“杨得志同志各方面都是我们的标兵。他过去很少摸枪,可是他勤学苦练,4次射击有3次优秀、1次良好,成了连里的优等射手,还带上了光荣花。我整天摸枪,有时还打不好,这说明他学习上比我们用心。今后我一定得好好锻炼,争取更好的成绩。”
  杨得志又向大家要求说:“希望同志们给我提缺点。”
  副排长江连珏发言说:“杨得志同志比我们小伙子还活跃,给大家讲战斗故事、说笑话、做小游戏,还在晚会上表演家乡的湖南戏‘刘海砍樵’和‘采茶’。要让讲缺点,我觉得有一个,就是因为他年纪大,大家要求他在劳动中注意身体,不要过分劳累,可是他不论活的轻重,总是抢着干。我们觉得首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当兵锻炼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身体累坏了是不好的。”
  几乎在每个人的发言中,都谈到杨得志同志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班里工作也因他的到来呈现了新气象。张春仲看到杨得志这么大年纪,还坚持练单杠,自己更加苦练,晚睡早起,手上打了泡,腹部磨破皮,都不休息,终于在4天的时间内,从原来只会5个动作,到学会了全部10个动作。现在全班在体育训练方面,人人都达到了优秀水平。射击方面,过去全班总评都是良好,从未打过优秀,这次单枪战斗射击第二练习射击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最后,大家一致提出,把杨得志同志评为“五好标兵”。
  杨得志最后发言,他说:“在连干部和各级干部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是很不够的,同志们对我的过分鼓励,我很感激。我希望大家给我提些缺点,这对我是个帮助。假如时间来不及,明天还可以向我谈。回到工作岗位以后,我们还可以互相通信,交换工作意见。但是,评我做标兵可不行,我的条件还不够,‘五好标兵’可以作为我的努力方向。”
  一个月来,杨得志和战士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离开连队时,他们彼此依依惜别,互相赠言题字,并约定今后继续通信联系。杨得志还建议将他的名字列入6连的花名册,他愿意永远作6连的1名列兵。
其他文献
经验曲线分配法在设置边跨成桥预拱度时,一般根据经验在3L/8处设置峰值预拱度,作者提出选在实际计算的边跨最大挠度处更准确,并推算出了相应的通用方程。文章提出应用位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