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教学浅论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y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150-01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虽然已转移到读写能力培养上,但听说能力同步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问题
  通过多次参加观摩听课、走访兄弟学校师生的方式,我一直在关注、观察并思考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老师把听英语材料与培养听力能力简单地等同起来陷入盲目的实践中,效率低下,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2、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制约、以“本”为本,受课本的束缚,亟待更新教材观,积极地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3、教师利用现行课本实施教学时,存在着材料使用时教学目的错位的现象。运用非听力训练材料来培养听力理解能力,由于材料的内容、难度、以及设计目的不适宜,我们只能把它们作为辅助性的手段;若过多地在教学中把目标指向于听力能力的培养发展的话,显然是犯了重大的方向性错误,不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听力能力,还会妨碍读、写和说的能力的培养;4、教师用英语授课来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做法,只能适应旧的英语教学大纲的高中毕业目标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的 6 级(高中一年级)目标就应该已经实现它,在高二以后应有新的提高和突破;5、在以测试代替训练的做法中,应试指导思想在主导着。测试题可能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但这种形式不宜过多,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是活泼的,热情奔放的,善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也是易情绪波动,易受挫折的。不能以冰冷的测试模式压抑、扼杀学生的天性和创造性;6、教师在专门的听力课教学中,存在着方法不科学,过程处理简单化的现象。
  二、问题的解决
  如何纠正听力教学过程中的偏差,摆脱盲目的实践,提高中学外语听力教学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这些做法:
  1. 继续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听说读写四会并举有所侧重的原则,在加强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保证听力技能始终得到适当的锻炼,增加听力实践机会,把读、写与说的材料作为有效的听力提高的辅助手段,在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中,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读写说能力的材料,全都让学生用耳朵去感受和体验一下,既巩固复习了读写说的内容,又增加了听力实践。
  2.日常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把课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提高对学习和生活的认识,也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始终关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为学生的听力理解提供知识经验的准备。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的餐饮习俗差异;西方公共场所的女士优先的优雅风范;西方倡导的个人奋斗、自强独立的价值观;中西方对赞同和否定的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思维方式;等等。教学中要始终关注中外文化差异。比如 farm 这个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它在英语中是指一定规模的农、牧、渔、养殖业的生产场地,而不能简单地教了个“农场”这个意义,引起误解,教师更进一步可以把中西方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介绍给学生。汉语中有个习语“错过这班车,错失良机”,而英语中用的是 miss the boat 等。
  3.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以便以其口语表达来增加学生的听英语机会,锻炼并提高其听力水平。语调、重读、弱读、连读、变音、失去爆破、语气、语流、语速等各方面都要准确表达,而且课堂用语力求丰富性。结构、用词和语言难度要注意层次性、变化性,用自己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感知英语的节奏,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语言时不至于感觉“失真”,产生消极情绪,以至影响听力理解能力发展的实现。
  4.教师在听力课堂教学中,要具体分析材料的内容和难度是否适合学生使用,教学材料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描述是否相适应,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据此对某些材料删减或通过适当的调整,降低难度和要求。在课堂上我们可通过直观的图示提示,通过充足的听前活动设计,降低问题难度,让学生明确要关注的问题,并向学生明示,这是一篇富挑战性的高难度、超要求材料,以防挫伤学生的信心;同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因势利导,对他们的任何成绩都要肯定,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体会成功理解后的喜悦。
  5.为了做好课堂听力教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中的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以此为指导,积极留心组织和搜集相关的有声材料,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时新材料,充实课堂听力内容,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增加听力经验体验。
  6.让学生精听和泛听结合,关注学生的感受,减少测试性练习,同时摒弃放音—做题—对答案的做法。在听力培养中要激发兴趣,渗透英语文化知识,注重技能和策略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听力中体验运用技能策略,了解信息,欣赏语言的成功快乐,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抛却了听力体验中更具价值的东西:培养听力过程中的信息筛选、记忆、联想、推测、归纳、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调、语气、背景等非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满足人的发展中的求知需求和情感需求。
  7.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优势,丰富教学手段,行之有效地运用网络、电影、电视节目中的音画,有效地把视与听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听的实践。视频能帮助促进学生的理解,画面与声音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体验到听的乐趣,增加成就感。
  8.对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分析,不可简单地批评,要提出建设性的解释或解决方案,及时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听力积极性,克服畏难情绪,更不能产生心理障碍。
  9.把听力教学延伸至课堂外。鼓励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感知英语。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校园英语播音活动,听英语歌、唱英语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英语节目,看原声影院等,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沉浸到英语的氛围中去。
  10.建立积极的听力评价体系,确立新的教学业绩观,而不能只关注考试得分。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老师指导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建设性形成性的既有利于发展英语听力能力,又有助于树立信心、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性评价,促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和谐统一,真实有效地记录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
  总之,只要教师坚持学习,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积极改革传统做法,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业绩观,按照新课程标准目标描述要求,积极努力,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一定能够达到。
其他文献
梧桐漏下阳光的碎片,我小心地撷取,挂在枝头,明媚了整个季节。  漫步在菁菁校园,春色正酣。丝绦扶风柳拂面,耳畔紫燕的呢喃,屋檐的铃声,和着阵阵清脆朗朗的背书声,有如天籁,美妙的音符流淌在每一个角落。  我贪婪地享受着这一刻,因为唯有我知道,这动听的旋律中,有孩子们的声音,更有我的声音,我们共同把课堂谱写成一曲优美的音乐。  曾经的课堂,因为要求背诵而变得多么单调乏味。一直以来,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是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146-01  学校开展的教育科研,我也积极参与其中。选什么作为近期研究的主题呢?我自然而然想到了提问。提出问题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现实是,学生在学习中很少有问题,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后。教师们也常抱怨:学生太笨,我让他们提问,他们就是提不出来,我有什么办法!小城镇孩子就是不如大都市孩子。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
现代服务业总量不断的增长,社会投入急剧增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已经成为政府收入投入重要组成。伴随城市化要求,公共服务快速起步,成为新兴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扩宽。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140-03  朗读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有情趣而又愉悦的事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在讲求积累、感悟的语文教学阶段,更是不可或缺的方式。对学生来说,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能看出他的语文表现力如何,同时朗读能力标志着他的文学修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低。但是,我们有时在上课指导朗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创设富有生机课堂的必备因子。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情感的深层次交流是获得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无疑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也是地理教育在培养合格公民,对社会负责的新一代的重要功能,也是全面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新地理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强化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摘要: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45分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教师应该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有效达到新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方法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目的是为了顺利实现三维目标,教师应该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
在目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中,信息素养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习阶段,要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形成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信息道德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职业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一孔之见。  一
摘要: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全面增强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关键词:激发情感 情境  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