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杂交稻与其亲本氮素利用特性的差异性分析

来源 :辽宁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tmd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在产量性状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穗数和产量对氮肥水平的变化最为敏感,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敏感程度较小。在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中,氮吸收力最为敏感,氮收获指数和氮农学利用率对氮肥的敏感度较低。和父母本相比,杂交稻的植株含氮量较低,氮吸收力、氮收获指数、氮生理利用率、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较高,特别是在较低的氮肥水平下表现更为明显。此外,杂交组合及亲本与氮吸收利用有关的氮生理利用率与植株含氮量对氮肥敏感度之
其他文献
期刊
一、引入一组概念1.相对优势如果有甲、乙两个企业,它们都只生产X、Y两种产品,其生产效率用单位时间产量表示:
以冀谷19和沧谷4号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施氮量对于夏谷品种群体结构、形态特征、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时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