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涂鸦节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特利尔是一座岛屿城市,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仅次于多伦多的第二大城市。自从三百五十年前,法国人建立蒙城以来,来自超过八十个不同国家的居民移民至此,多元的公共文化在蒙特利尔不断地聚集,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多样的民族构成、繁多的语言种类和多元的文化背景构成了其独特的城市名片,更孕育了其繁荣、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文化环境。在设计驱动发展的城市战略引导下,滋生出大量的艺术活动及公共艺术作品。下文将通过城市艺术节案例,呈现蒙特利尔蓬勃炙热的公共艺术氛围。
  在蒙特利尔,每年大大小小的活动有四百八十多个,涂鸦节(Mural Festival)是该城最具有影响力的公共艺术节。该节日是由蒙特利尔街头艺术节衍生而来的,自2013年起每年6月举办,为期十一天。涂鴉节一直秉承“使城市艺术(Urban Art)更加民主大众化”的初衷,以艺术的方式探索城市文化最新、最有趣的议题。至今,该节日的作品已有八十余件被作为城市艺术遗产永久保存下来,作品类型以大型户外涂鸦壁画和城市广场艺术装置为主。
  首届蒙特利尔涂鸦节以“壁画艺术”(Mural Art)为主题,邀请了近二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街头艺术家,将蒙特利尔大道的圣罗兰教堂作为绘板进行创作。这种将壁画创作形式公开展示的方式首次进入蒙特利尔,不仅创造了新鲜的城市空间视觉,还丰富了蒙城市民的公共文化生活,为其带来了非同凡响的影响力。
  编辑:沈海晨
其他文献
选题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  案件类型:非法侵入住宅罪  去年9月的一个上午,小洪在上班的路上突然发现忘带笔记本电脑,便折回家中。打开卧室门的瞬间,她看见了正在自己衣櫥前翻箱倒柜的同事唐某,立刻大吼一声:“你在干什么?”却被唐某反问这个点她怎么回来了。“你好好想想怎么解释你在我房间的事情。”次日下午,小洪带着同租舍友和男友找唐某交涉。唐某最终承认,潜入小洪等人房间只是为了用内裤自慰,以达到性
背景情况 2011年上海市制定并实施了《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对养犬人的行为规范做了更为详实的规定,特别是明确规定了“养犬人不得遗弃饲养的犬只”。条例实施后,上海迎来了养犬登记和免疫高峰,同时也迎来养犬高峰。但是,随着春夏天气温度的变化,遍布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的无人认养的流浪动物伤人、咬坏公共设施、破坏居民财产等事件不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之前浦东一条流浪狗咬伤7人的事件,再次向世人敲响了
骗子“戏精上身”,院长、会长、养子、助理轮番出镜。老人治病心切,转账、现金、办卡、充值竭力付钱。在这起情节堪称离奇的诈骗案中,骗子自导自演了卖药、入会、被捕、诈死等一出出大戏,花式骗取老人的“救命钱”,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  “301医院院长”打来电话  被害人黄玉芬是一位被糖尿病折磨多年的患者。2015年8月,她偶然在报上看到一则治疗糖尿病的广告,就按照上面的电话号码打给对方询问。对方自称黄大奇
7月22日,电影《跳舞吧!大象》在北京举行首映礼,演员艾伦等主创悉数到场与现场观众分享影片拍摄的经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要数被誉为“情歌王子”的著名歌手張信哲的到场。影片中,张信哲一反往日形象,在影片中扮演一位秃头DJ。  在现场,他也分享了和电影合作的契机以及对电影的理解:“Sky哥哥这个角色让我想到自己,我在刚刚开始发唱片的时候,唱片公司觉得我长得太丑,不晓得怎么包装我,一直到歌红了之后,我才有
我在南非豪特湾水手码头等候游轮的时候,见到清澈的海水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定睛一看,那东西灰色,看上去像海豚,在海面之下迅速游动,偶尔把尖尖的鼻子伸了出来。我赶紧把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它。这时它一甩尾巴,消失了,无踪无影。  当地朋友告诉我,这就是海豹。不用着急,你等一会儿到了海豹岛,那里的海豹多的是,够你拍的了。游轮在海面犁开一道白色的浪迹,终于到达水手码头。我怀着对于海豹的向往,踏上了游轮。游轮分
選题来源: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  案件类型:诈骗罪  2017年,犯罪嫌疑人洪某、黄某等人和犯罪嫌疑人张某合伙预谋,搭建虚假外汇投资平台BNP实施诈骗。运营平台过程中,他们各自分工,由洪某、黄某等人负责平台技术支持、资金分配,张某直接或者发展下级代理招揽并诱使实际投资人投入资金,从而实施诈骗。  涉案平台是从正规的外汇、期货投资软件的基础上衍生开发出来的,其数据与真实外汇走势保持一致。以洪某为首
时值盛夏,难耐的酷暑除了让人感受到身体的不适以外,更给食品安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外卖的运输保存问题,还是餐饮店食材的质量保证,都值得我们重视。7月5日,上海市政協实地考察了“饿了么”上海总部,并专门讨论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又是一年春节过。在节日喜庆渐行渐远的同时,不少年轻人长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过年“审问”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长辈们出于关切的询问,逐渐成为了年轻人避之而不及的“精神攻击”,互联网上关于如何应对长辈诸如“有没有对象”“何时结婚”“工资多少”“买房了没有”“什么时候要小孩”此类的询问,更是调侃有加,各类“标准答案”层出不穷。好在年轻人与自己的长辈往往处于两个相互割裂的互联网世界中,
南社,一个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振聋发聩之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之“南”,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南社传承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之精神,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南社,生于南方,与北相对,对抗北庭清王朝,立志建设新邦,振兴中华。南社,这个最初由几位书生意气之举所产生的产物,却在那个特殊年代,创下偌大的名声并搜罗了泰半的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精英。建社:鸣响革命先声  南社成员大多
冯骥才在非虚构作品《无路可逃》中讲了个“故事”:“文革”时期,天津一老右派,每天不说话,哪儿也不去,也不和任何人来往,只待在家里画画。街道代表忽想,他是否用画来搞反革命活动?一翻他的画,还真的看出了“问题”。一幅是《竹石图》,画中画了一块石头和几竿竹子;另一幅题为《林溪图》,画中上边是树,下边是溪水。街道代表说“看”出了大问题:《竹石图》中的许多竹叶像“介”字,下邊是石头,意为“介石”,似乎叫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