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入淀河道现状调查及分析

来源 :中国水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chao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白洋淀入淀河道承载着防洪行洪、向淀区输水的重要任务及河流廊道生态防护功能。通过对南拒马河、界河-龙泉河-清水河、潴龙河、萍河、瀑河、小白河等6条入淀河道典型河段调查,结合高分二号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分析了6条入淀河道的物理障碍因素、物理连通状况及河岸植被带情况。按照功能定位,将河岸带划分为五种类型,基于InVEST模型的污染物净化效果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河岸植被宽度与结构建议,可为下一步开展河道整治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学习,我提高了两点认识:一、加深了对水利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在我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建设新中国的奠基工程中,水利占重要位置,治国先治水;目前,水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解决不好将影响我们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个问题非常关键,而且情况非常严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蕴含了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底线思维、战略思维和忧患意识、历史担当,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海委全体干部职工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时刻心怀“国之大者”,结合“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和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考察了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宝贵经验、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黄委干部职工倍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迄今为止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论证之后,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和2014年相继建成通水,目前已累计调水400多亿m3。尤其近年还对工程沿线部分河湖进行了生态补水,通过水源置换等方式,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受水区地下水超采趋势。南水北调已建工程发挥的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南水北调人卓越贡献的结晶。
作为专职从事南水北调工作的集体,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体会到重大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重大的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总书记强调的“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是从事南水北调工作的根本遵循;总书记总结的南水北调等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管理积累的六方面经验和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的六点要求,是做好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评估、系统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科学论证、
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定位和重大意义,系统阐述了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迅速传达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淮委把学习“5·14”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历史上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工程的建设,美国北水南调、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等工程的实施,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调水工程。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六条宝贵经验,对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提出六点要求。其中,两次提到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要求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工程规划、决策、建设、管理和运行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和工程建设规律,对于保障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科学决策、顺利实施和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具有
白洋淀水位调控是恢复淀区水面面积、保护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白洋淀历史水位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白洋淀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功能定位,提出白洋淀生态水位过程调控目标,核算不同来水情景不同水位调控目标下的生态需水量,提出未来不同情景的外调水补水量建议,为白洋淀生态补水过程决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江苏水文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发展,已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水文站网体系,机动灵活、设备先进的水文监测体系,畅通快捷、技术科学的水文信息传输服务体系,配套合理、支撑有力的水文管理运行体系,初步满足了为全省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评价与保护,以及为农业、交通、生态环境、城建等涉水领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撑的要求。进入新时代,水利和经济发展对水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水文的关注越来越高,人们对水文的期盼也越来越高。江苏水文在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优化行业管理、推动水文高质量发展、服务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