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情感教育是语文情感教育的核心,即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文观念、感悟人文化特点等,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应利用自身教学优势,与情感教育建立方式、内容、过程上的密切联系,从而提升情感教育水平。据此,本文将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两个方面分析,重点分析人文情感教育的整个过程,具体如下。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和文化的具体研究,这与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的要求不谋而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语文交流并可以充分领略中国风俗文化,进而提升文化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对语文的好奇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语文审美情趣。学生不仅要学习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养成探索、分析、总结问题和经验的能力。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我探究过程完成能力的提升,也是培养自身人文情感的过程。
二、情感教育的实践策略
1.深化教学改革,加入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始终保持初中语文教学的先进性,始终体现现代语文教育的人文情感,就必须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让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活水”流入其中,保持教學内容的鲜活和纯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资源不断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已成为一种较为方便和高效的途径。
2.充分考虑中高衔接学生的接受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在内容编排上要考虑当下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机制,内容不可因过深而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也不可因过浅而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即要拿捏好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又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3.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生动、直观的文化情境中诵读古诗文,增强学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文化情境,增强学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诵读古诗文,换位思考。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体悟作者感情,与作者内心产生共鸣,更有利于传统文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即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诵读古诗文,如此一来,学生就能从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抒发感情,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例如,在《天净沙·秋思》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作者马致远,想想自己正骑着瘦马走在羊肠古道上,在秋风中看落叶归根,心中该是何等的慨叹与愁思?由此,教师再根据诗词的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就容易很多,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从课本中发掘情感教育因子
由《孟子》二章到儒家思想教育。《孟子》是重要的儒家思想典籍,教师在教授《孟子》二章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儒家的其他思想,紧紧围绕“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传授学生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找回本心,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由“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拓展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再拓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层层深入,最终由传统文化教育过渡到现代精神文明教育之中,最大程度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实践证明,通过语文教材挖掘情感教育因子,继而培养学生情感的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高效的。
5.感受生活是进行情感教育
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美好、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例如,在学习《黄河颂》一文时,教师就应该带学生走出课堂去看看黄河,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继而生出对我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教师应结合《黄河颂》内容,扩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黄河边合唱《黄河大合唱》,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是符合语文学科内容、符合语文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要求以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教学工作,而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上述方法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策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体育中学(2240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和文化的具体研究,这与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的要求不谋而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语文交流并可以充分领略中国风俗文化,进而提升文化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对语文的好奇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语文审美情趣。学生不仅要学习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养成探索、分析、总结问题和经验的能力。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我探究过程完成能力的提升,也是培养自身人文情感的过程。
二、情感教育的实践策略
1.深化教学改革,加入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始终保持初中语文教学的先进性,始终体现现代语文教育的人文情感,就必须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让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活水”流入其中,保持教學内容的鲜活和纯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资源不断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已成为一种较为方便和高效的途径。
2.充分考虑中高衔接学生的接受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在内容编排上要考虑当下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机制,内容不可因过深而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也不可因过浅而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即要拿捏好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又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3.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生动、直观的文化情境中诵读古诗文,增强学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文化情境,增强学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诵读古诗文,换位思考。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体悟作者感情,与作者内心产生共鸣,更有利于传统文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即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诵读古诗文,如此一来,学生就能从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抒发感情,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例如,在《天净沙·秋思》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作者马致远,想想自己正骑着瘦马走在羊肠古道上,在秋风中看落叶归根,心中该是何等的慨叹与愁思?由此,教师再根据诗词的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就容易很多,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从课本中发掘情感教育因子
由《孟子》二章到儒家思想教育。《孟子》是重要的儒家思想典籍,教师在教授《孟子》二章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儒家的其他思想,紧紧围绕“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传授学生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找回本心,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由“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拓展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再拓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层层深入,最终由传统文化教育过渡到现代精神文明教育之中,最大程度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实践证明,通过语文教材挖掘情感教育因子,继而培养学生情感的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高效的。
5.感受生活是进行情感教育
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美好、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例如,在学习《黄河颂》一文时,教师就应该带学生走出课堂去看看黄河,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继而生出对我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教师应结合《黄河颂》内容,扩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黄河边合唱《黄河大合唱》,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是符合语文学科内容、符合语文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要求以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教学工作,而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上述方法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策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体育中学(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