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观察盆腔淋巴结的比较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3.0T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对盆腔淋巴结的观察效果.方法 对47例病理证实的子宫颈癌病例行常规MRI及DWI扫描.DWI进行4种不同方法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即冠状6mmMIP组、横断6mmMIP组、横断10mmMIP组、三维全景组.分别记录不同大小、不同部位所显示的淋巴结数,比较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的淋巴结显示情况.由2位放射诊断医师全盲随机观察所有图像,比较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淋巴结的观察效果.结果 (1)短径<5 mm及位于双侧腹股沟区的淋巴结,4种图像后处理方法与DWI(b=1000 s/mm~2)原始图像显示的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种图像后处理方法中以横断6 mm MIP为最佳.(2)弥散加权成像结合T_2WI发现淋巴结的能力明显优于常规MRI[(7.1±3.4)个/例比(5.3±2.5)个/例,P<0.05].结论 对于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法,横断6 mm MIP重建对于不同大小、部位的盆腔淋巴结显示最佳;而对于小于5 mm及腹股沟区的淋巴结,4种图像后处理方法误差较大,需结合薄层DWI原始图像观察.3.0 T磁共振DWIBS分辨率高,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显示盆腔淋巴结,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RhoC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7例NSCLC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其中35例进行生存随访.结果 RhoC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P<0.01),RhoC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RhoC蛋白低表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