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院校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绿色环保进行了探讨,认为实验教学中,应整合实验内容、多渠道发展学生实验技能,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实验基础。
  【关键词】大学化学 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78-01
  大学化学作为高等理工类院校化工、制药、资环等专业必修基础课,而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到实践来理解和掌握大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是帮助学生学好大学化学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必经手段。良好的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大学化学的学习和探索激情。实验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大学化学学科的兴趣与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理工类院校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1.优化整合实验内容,高效系统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大学化学实验所需要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根据实验所需内容进行整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实验操作训练和实验技能培训集中在几个实验中系统进行。
  基础实验重点由教师从实验安全知识、事故处理和急救事件等注意事项,实验的基本设备和仪器的认识;常见的玻璃仪器和小型设备的认识和使用;实验的开展、实验的后处理、实验结论的检测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同时利用测试中心的大型设备开展实验教学,如带领学生参观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质谱仪、旋光仪等化学实验常用的大型仪器,并在后续的实验中安排相应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在仪器管理教师的指导下操作仪器。
  重点和难点的实验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巧妙地将几个实验整合成一个实验,同时安排系列验证实验。并设计一些多步合成实验,利用学科研究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开设综合创新实验,从而达到系统全面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目的。
  2.开展实验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可按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开展实验兴趣小组,如无机小组、有机小组、物化小组、分析小组。为每一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便于实验兴趣小组指导、组织和管理。兴趣小组已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为主开展活动,通过不断探索,做实验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视实验绿色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提升到国民生活的重要地位。绿色化学作为在化学化工领域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日益受到关注,化学化工行业特殊,此前对环境问题未引起重视,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化学实验室要做到实验绿色化。首先,要求使用化学品遵循以下原则:不使用剧毒、易燃、易爆等危害品;尽量减少化学物品的用量,力求用最少量的药品達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潜移默化环境意识;化学试剂尽量回收循环使用,或者回收后经过简单处理再重复利用,减少“三废”的排放。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养成集中分类收集废液、废渣,然后分类处理废液、废渣的习惯。由于尽可能少使用试剂,尽可能减少实验的“三废”,有利于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建立。
  最后,结合绿色化学实验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可达到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的目的。
  4.实验教学中,完善考核制度
  淡化实验结果,鼓励学生分析讨论。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有可能会出现某些条件易获得较好结果,而某些条件所得结果则较差的问题。学生容易产生顾虑,担心选到不够好的实验条件。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会告诉学生,在科研( 实验) 中只有错误、失败的操作,没有“失败”的数据。数据并不存在“好”、“坏”之分,只要严格认真操作,每个实验数据都是证据链上的重要一环。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对分数很敏感。很多学生对成绩的关注超过了对课程本身,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并不现实,但若能将实验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分数,学生就有可能在“分数”指挥棒的引导下,自觉地遵循我们的教学理念。
  这种公开评分标准的好处在于: ① 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实践我们设定的能力培养方案。最明显的是杜绝了迟到早退的现象,在实验报告中增加了针对结果和现象的讨论,课堂气氛也相对活跃了。②“有分可依”的方式避免了教师的个人喜好,基本杜绝了学生对成绩的抱怨或投诉。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相互配合,结合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验情况,对实验教学中教学进行了改革,从而使学生通过大学化学实验基础课学习,打下坚实实验基础和技能。更好的为后续学习专业课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逢星,李珺,郭慧林.大学化学,2009,24(3):18
  [2]吕占霞,贺维军,高珍,等.大学化学,2011,26(1):14
  [3]蔡炳新等.基础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王尊本.综合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
【摘要】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能够随时进行调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学习 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70-02  学校课堂教学方式是多元
【摘要】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门师生互动交流的艺术,提倡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高中历史课,是一门贯穿古今的特殊学科,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学生了解过去和展望未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中学阶段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因此,如何高效的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就成了教师们关注、探讨、研究的课题,教师应不断的强化自身知识和素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总结优秀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推动下,对当代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迅速提升自己的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  【关键词】语文素养 提升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85-01  一、語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
【摘要】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部分的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操作 思考 探究 交流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