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美好未来的五年规划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绘就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吹响了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的号角。
  一、《纲要》编制过程体现了国家战略和人民意愿的统一
  《纲要》编制历时两年多,既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汇集众智、反映民意、凝聚共识的过程,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正确指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对《纲要》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国务院专门成立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全面加强统筹指导和组织协调。
  二是科学决策,开展重大问题研究论证。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和专题调研,科学论证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为增强规划科学性奠定基础。
  三是凝聚共识,提高规划编制民主化水平。坚持开门编制规划,组建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开展向全社会问计求策活动,在发挥各方面智慧过程中凝聚发展共识。
  二、《纲要》突出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
  《纲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阐明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始终把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谋划发展的大逻辑,推动形成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纲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整体贯穿于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对症药方,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纲要》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重点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确保实现全面小康各项目标要求。为将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纲要》坚持做深做实“三个重大”,通过23个专栏提出165项重大工程和项目,为规划实施提供支撑和抓手。
  三、《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各领域发展的目标任务
  按照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要求,《纲要》明确了各领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围绕实现GDP年均增速6.5%以上的目标,未来五年将大力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2万元以上。同时,用新思路新举措挖掘内需潜力,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培育拓展新消费热点,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启动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礎性重大工程,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
  二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三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发展壮大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培育一批新生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2020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和45%。充分发挥“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叠加效应,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5%和18%;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使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累计下降18%,劣V类水体比例降低到5%以下。同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健全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过50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8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确保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六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发展新体制,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全面深化产权制度、市场体系、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着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承担国际责任义务,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供稿)
其他文献
简约主义最早的时候是来自于上世纪初期,并且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形式亦或是设计形式,并且在上世纪中期的时期就在极简美学的基础上慢慢兴起的,在90年代的时期当作设计风格,渗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是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在全国创建2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工作要求.目前已
【摘要】对于建设工程投标评标的方法,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并且还要根据建设工程的实际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评标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以及适用的范围等等。建设工程招标评标都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的,这保证了招标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还要对招标评标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选择合理的评标方法,对成本价进行合理的界定等等,最终找到符合要求的企业。本文主要从s三
【摘要】 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地质勘察;影响  在工程勘察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及时研究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出台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十七条政策措施。省发展改革委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立足四川实际,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四川经济增长新机制加快形成。  一、立足省情精准施策,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  (一)培
文字服务是办公室“三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苦很累、很费精力和时间的工作。最近,看到美国吉姆·罗恩教授讲的一个观点——蚂蚁哲学。结合从事文字工作的经历,我深有
在中共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农工党自治区委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工作思路,创新与发展社会服务方式与机制,全力做好社会服务工作.rn一、连续17年坚持开
【摘 要】在这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会计是现代经济生活里面尤为重要的一个职业。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会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那么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的常规化市场竞争的品牌化和传统的产业升级慢慢的转型化,所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已经无法真正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了。并且使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那么,为了充分的发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新常态市场经济下的作用,此文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对精神层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人们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环境的
以南方医科大学校史馆为例,首先分析了特定时间内校史馆人流量和微信公众号发文之间关系的变化,发现校史馆的人流量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都出现正向相关性.通过数据分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