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沈阳机床集团销售收入位列世界机床行业第九,其中一半以上销售收入来自数控机床产品。沈机人自豪地说:“国产数控机床中每5台就有1台是‘沈机制造’。”沈机集团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走全方位开放的自主创新之路。
■ 艰辛的探索之路
“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定要搞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沈机集团总经理关锡友说,“沈机集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建起了开放式创新的体系。”
沈机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机床制造企业,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台卧式数控车床、第一台摇臂钻床、第一台卧式镗床。
但沈機集团的自主创新之路并不平坦。
上世纪90年代,依葫芦画瓢,从国外买来样机仿造;2000年前后,开始调整思路,买图纸,引进技术,但一份图纸加一台机床样品,至少100万美元。“花费了大量外汇,并没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先进企业的‘制造诀窍’不在于图纸,在于制造技术和开发技术。”关锡友说。
2000年以后,沈机集团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但一直是企业内部科技人员负责科技攻关,有多大本事,造什么产品,这严重限制了高端产品开发”。
近几年,沈机集团实施了名为“PRD计划”的自主技术创新战略行动,不断整合资源,积极打造全球化研发体系,开展集成创新。
沈机集团每年投入五六亿元研发新产品,逐渐退出低端产品市场,专攻中高档数控机床。国内方面,沈机集团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立研发平台,研究高档数控机床的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际方面,与世界顶尖机床设计公司德国R P公司合作,联合设计新一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
通过这些技术联盟,沈机集团在短短5年内,自主开发了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300余种,其中60%以上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许多机床打破了国外对航空等关键领域的封锁。
■ 给数控机床装上“中国脑”
如果说机床是制造业的工作母机,那么数控系统则是数控机床的大脑,虽然只是一块小小的芯片,却控制着机床的速度、精度等。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基本上被跨国公司独占。
2007年8月29日,由沈机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实施的“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国产数控系统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国家鉴定验收。
由我国科技人员自主研发的中高档数控系统,首次成批配套安装在沈机集团提供的6大类、30台数控机床上。
经过双方联合攻关,在五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产品上,“沈阳数控”系统替代了原意大利菲迪亚C1数控系统,可实现高速加工、五轴联动加工功能;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产品上,“沈阳数控”系统替代原德国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可实现车、铣复合加工、五轴联动加工功能;在双过程数控轮毂车床产品上,“沈阳数控”系统替代原使用的日本发那科18i数控系统;在立式加工中心和普及型数控车床产品上,使用“沈阳数控”系统替代日本发那科系列数控系统进行配套控制等。
采用国产数控系统的五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能够加工具有复杂型面的高档叶轮、人像雕塑等工件,成功替代了原配的国外同类数控系统产品。目前,配套“沈阳数控”的30台高档数控机床已销售一空。
在去年经济规模突破百亿大关后,沈机集团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化、世界级”。到2012年,其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亿元,进入世界机床行业三强之列。
(摘编自“中国数控机床网”)
■ 艰辛的探索之路
“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定要搞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沈机集团总经理关锡友说,“沈机集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建起了开放式创新的体系。”
沈机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机床制造企业,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台卧式数控车床、第一台摇臂钻床、第一台卧式镗床。
但沈機集团的自主创新之路并不平坦。
上世纪90年代,依葫芦画瓢,从国外买来样机仿造;2000年前后,开始调整思路,买图纸,引进技术,但一份图纸加一台机床样品,至少100万美元。“花费了大量外汇,并没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先进企业的‘制造诀窍’不在于图纸,在于制造技术和开发技术。”关锡友说。
2000年以后,沈机集团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但一直是企业内部科技人员负责科技攻关,有多大本事,造什么产品,这严重限制了高端产品开发”。
近几年,沈机集团实施了名为“PRD计划”的自主技术创新战略行动,不断整合资源,积极打造全球化研发体系,开展集成创新。
沈机集团每年投入五六亿元研发新产品,逐渐退出低端产品市场,专攻中高档数控机床。国内方面,沈机集团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立研发平台,研究高档数控机床的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际方面,与世界顶尖机床设计公司德国R P公司合作,联合设计新一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
通过这些技术联盟,沈机集团在短短5年内,自主开发了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300余种,其中60%以上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许多机床打破了国外对航空等关键领域的封锁。
■ 给数控机床装上“中国脑”
如果说机床是制造业的工作母机,那么数控系统则是数控机床的大脑,虽然只是一块小小的芯片,却控制着机床的速度、精度等。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基本上被跨国公司独占。
2007年8月29日,由沈机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实施的“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国产数控系统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国家鉴定验收。
由我国科技人员自主研发的中高档数控系统,首次成批配套安装在沈机集团提供的6大类、30台数控机床上。
经过双方联合攻关,在五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产品上,“沈阳数控”系统替代了原意大利菲迪亚C1数控系统,可实现高速加工、五轴联动加工功能;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产品上,“沈阳数控”系统替代原德国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可实现车、铣复合加工、五轴联动加工功能;在双过程数控轮毂车床产品上,“沈阳数控”系统替代原使用的日本发那科18i数控系统;在立式加工中心和普及型数控车床产品上,使用“沈阳数控”系统替代日本发那科系列数控系统进行配套控制等。
采用国产数控系统的五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能够加工具有复杂型面的高档叶轮、人像雕塑等工件,成功替代了原配的国外同类数控系统产品。目前,配套“沈阳数控”的30台高档数控机床已销售一空。
在去年经济规模突破百亿大关后,沈机集团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化、世界级”。到2012年,其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亿元,进入世界机床行业三强之列。
(摘编自“中国数控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