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美女瓷上婀娜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e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妇女备受歧视和压迫,但在陶瓷艺术上却常常有妇女的形象出现。本文从“仙佛”、“科举”、“情色”、“故事”、“仕女”、“劳作”等几方面来概述陶瓷上的女子形象。
  仙佛
  自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菩萨形象就在陶瓷上出现,明清两代主要崇信佛教,观音菩萨大多以女性的形象在瓷器上出现。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图1为明成化年的观音菩萨青花盘,观音画得细腻生动,慈眉善目结跏趺坐,面前一童子跪拜。此盘在图录上叫水月观音,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这是观世音一心观水相的应化身(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
  瓷画上出现最多的仙女应数麻姑,麻姑是传说中的女仙,其人其事缘于东晋葛洪《神仙传》,说她曾于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之日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而祝寿。麻姑既为仙女,又有献寿之举,后世民俗遂将麻姑与祝寿相联系,纹饰图像有多种。
  图2为明代成化年的麻姑献寿图。图中有奇花异草、蝴蝶灵芝,麻姑一手执壶,一手执杯,意在为西王母祝寿。图3为康熙五彩麻姑献寿纹盘,在内底绘两头鹿拉着花车,花车上满载灵芝酒,麻姑手捧灵芝引领几名仙女去为西王母祝寿。此图俗称“鹿拉车”,鹿与禄同音,酒与久同音,旨在讨“寿禄同春”、“天长地久”的口彩。此盘图绘精妙,色彩绚丽,现藏日本东京国立艺术馆。上海博物馆也藏有同一题材的大盘。
  道教的女性人物出现在瓷画上的唯有何仙姑。何仙姑原名何琼,永州零陵人,一说广州增城人。道教八仙之一,原型为一个容貌非凡的美女,经常手持荷花,其身世有多种说法。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藏有光绪仿康熙的五彩花瓶(图4),画着八仙过海图,其中一女子扛着一枝荷花,就是何仙姑。此花瓶是1946年国共谈判时周恩来送给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司徒雷登一直视为珍宝,临终前郑重地委托他的中文秘书傅泾波,将它“物归原主”。1986年终于送还到南京。
  图5为万历年青花瓷片,画着一吹箫女子,她就是秦穆公美丽而贤惠的女儿弄玉。萧史偶然见到她心中十分喜爱,后来,秦穆公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此萧史每天都教她吹箫,模仿凤的鸣叫,几年下来,终于学会了凤鸣,凤凰来到他家屋里。秦穆公大喜,为凤凰搭了个平台,夫妻俩不吃不喝和凤凰相伴了好几年。有一天,弄玉乘着凤凰,萧史骑着龙双双升天而去。
  科举
  我国科举制度起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科举取士基本上都是男人的事,金榜题名是男人追逐的目标。但女子对举子的培养功不可没,所以瓷画上常常有女子形象。图6画着一男士驾着祥云来到月宫,一女子折桂花来迎接。图中一角有一兔子,点明这是在月宫,月宫又名蟾宫,这位女子就是嫦娥,这就是“平步青云”、“蟾宫折桂”的形象诠释。嫦娥这一月中仙女此刻成了主考官,为高中的状元颁奖。看到这里你不得不佩服300多年前的青花画师的想象力。
  图7为康熙年青花盘,画着一女子带着几个孩子在攀折桂花,画题为“教子折桂”,隐喻教孩子们好好读书,以期状元及第。图8为雍正年青花盘画着一女子和一个孩子,室外露出一个鱼头和半截凤凰的身子。寓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封建社会将子女教育提到同等位置,这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图9是康熙年的青花罐,上画几位女子和几个孩子,一个女子用扇把子准备责罚孩子,这就是三娘教子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景泰年间,有个名叫薛衍的儒生,刻苦读书,颇有学识。但官运不通,屡次应试不第。所以他就想通过其他途径弄个一官半职,于是决定去开封府碰碰运气。临行前,他把三位夫人叫在一起,问她们:“我出门在外,如果遭遇不测,你们打算怎么办?”大娘子张氏、二娘子刘氏都信誓旦旦,表示要一心守节,“生是薛家的人,死是薛家的鬼”。只有三娘子王春娥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薛衍听三娘子的回答,心中很是不快。到京城后偶遇幼时同窗、开封府尹于瑾,经他推荐当了皇帝护驾。再说薛衍同景泰皇帝到边关后,突然遭到胡人的袭击,君臣二人双双被俘。在狱中,薛衍想尽办法,让景泰皇帝先逃出去,然后自己才逃出来。因此,景泰皇帝很感激薛衍,回来后封他做了兵部尚书。又因一次偶然事故,家中三位娘子误以为薛衍摔死了,哭作一团。没过多久,大娘子、二娘子都先后改嫁了。三娘无子,只带着二娘子所生的绮哥,严厉而又温情地教育绮哥,艰难度日。
  薛衍做了大官,想起离别十多年的妻儿,便带着人马衣锦还乡。一路上,薛衍寻思着:大娘、二娘一定会在家中等他,而三娘可就靠不住了。可是,当他来到破落的家门前时,迎接他的却只有三娘一个人。正好京城会试中了状元的绮哥回到家中。这真是双喜临门!
  仕女
  仕女是贵族女子、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通称。她们出现在瓷画上多为游春、采花、焚香、观画等。图10为元青花蒙族仕女采花,图11为元青花仕女盛装出行。从图12—图15都是康熙年的青花瓷盘,都画着一个女子。图12画着一女子手托香腮,若有所思。旁边两排字点出主题“忽有所思天际远,为郎憔悴不成眠”。原来是想念出门远征的丈夫。图13为名媛画扇,图14为贵妇逗鸟。两幅图都表达了一个主题:寂寞。百无聊赖,用画画逗鸟来打发时光。图15为宫女刺绣,旁边也有两排字:“刺绣谩成文 蛩声入罗幕”,语出唐诗人崔国辅的《怨词两首》。通篇是一个宫女睹旧物而生哀怨的语气。当年因歌舞博得君王欢心,如今青春不再,桃李疏、芙蓉落,已到了人生的秋天,只能用刺绣来打发时间,听秋虫的鸣叫钻进罗帏。
  图16为成化年残盘,上绘三位女子在围观一本书或一篇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闺秀们的生活。
  故事
  瓷画上有女性的故事很多,多为文学、戏曲、历史故事。现仅用收集到的资料分别解读:
  图17画的是“风尘三侠”的故事。李靖在杨素家与红拂女一见钟情,路遇虬髯客,三人义结金兰,虬髯客将金银财宝相赠,支持他帮助李世民建功立业。这就是戏剧作品和美术作品宣扬的“风尘三侠”。   图18为元青花王昭君用“火不思”(乐器)弹奏思乡曲。汉元帝时王昭君为和亲出塞,被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封为“宁胡阏氏”(王妻)。因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昭君思乡心切。此图用一朵花、一张凳、一把琴、一支烛将昭君思乡之情完美地表现出来。
  图19为康熙五彩大盘,上绘“凤仪亭”故事。故事出于《三国演义》,又名“梳妆掷戟”,“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讲述了貂蝉和吕布二人在凤仪亭私会,被董卓撞破的故事。经过凤仪亭事件,董、吕二人彻底反目成仇,吕布下了杀董卓的决心。
  图20为元青花玉壶春残瓶,画的是水浒故事燕青卖线。图中美人叫任秀英,裹巾簪花拿着一个类似网球拍的东西,因听信坏人挑唆,摆擂台准备张网捕人。瓶的另一侧画着风流俊秀、伶俐乖巧的“浪子”燕青,他手执檀板乔装货郎吆喝卖线。这正是:一方摆下擂台,张网欲捕梁山好汉的任秀英;一方是乔装货郎意在攻心劝降的燕青。一个秀外慧中,英姿飒爽;一个艺高胆大,潇洒倜傥;一个话中有话,细心盘问,一个柔中寓刚,巧解心结。任秀英终于消除对梁山的误会,决心“杀赃官,归梁山,负罪立功”,并把请帖交给燕青,商定趁此立擂之机,里应外合,智取神州。
  情色
  图21是清康熙年青花盘,图中伏案做梦的书生叫司马才仲,梦中的美女叫苏小小。司马才仲梦中看到这位古装美女,在帘幕之间,手执檀板,轻吟浅唱清词一首。才仲梦醒,怅然若失。司马才仲、苏小小,本为阴阳两界,又是跨越时空的唱和,却将爱慕之意,融在梦中词中。司马才仲到任才三年就死在任上,被葬在苏小小的墓旁。
  劳作
  女子参加劳动的场面有采莲图、耕织图、渔家乐、文君当垆等。这些作品大都是民窑产品,画得较率意,极具生活气息。
  图22是乾隆年的青花盘,一边画中国特色的假山、牡丹,一边画西方中世纪古堡。一个撑船女摆渡其间,还真有点中外交流的意味呢!图23、24为道光年的瓷画板,分别画着几位女子在采茧和纺绸,你看那河房旁的台阶、稻草上结的蚕茧、邻家小妹的张望,都画得栩栩如生;再看芭蕉小院里架起的织机,三位女子忙碌的身影,织机下乘凉的孩子……这一切都透露出生活中的苦乐酸甜。
  瓷画上的美女,美在聪明贤惠,温婉可人;美在教子有方,诚信忠贞;美在勤劳节俭,不让须眉。陶瓷文化博大精深,且看历代美女在瓷上婀娜。
其他文献
在生物柴油制备领域,均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存在环境污染、回收难等问题,而非均相催化剂存在催化效率低、易失活等问题。本文设计环境友好的离子液体催化活性中心,通过键合法及聚合法成功制备出两类能够高效催化棕榈酸甲酯化的固定化离子液体。本文选择碳酸二甲酯作为脂肪酸酯分析的内标物,以气相色谱内标法为脂肪酸酯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酯化及酯交换反应产率的计算公式。为了筛选出较为高效的离子液体用于固定化,
学位
延期服役的现状给国内海上平台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开采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渤海油田的许多生产平台也随之有了很多新的发展,使其能超过原始设计寿命继续生产使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