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方面的作用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u12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方面的作用。方法:将本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AS(149.78±1.84)pg/ml、GH(334.15±0.20)pg/ml、TNF-α(37.71±2.19)ng/L、IL-12(21.60±2.42)ng/L、有效率97.62%、复发率2.38%,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应用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营养因子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前言: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久治不愈的特点。最新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加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本文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样本,观察了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组患者共42例,性别: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高68岁,最低19岁,平均(48.50±1.90)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5m,平均(2.17±0.09)年。对照组患者共42例,性别: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高67岁,最低18岁,平均(48.67±1.92)岁。病程最长4.5年,最短10m,平均(2.14±0.10)年。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符合WHO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伴随幽门螺杆菌感染。(3)患者无药物使用禁忌症。
  1.3 方法
  对照组单独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用法用量:1片/次,2次/d,口服。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1)奥美拉唑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2)阿莫西林用法用量:1片/次,3次/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的对比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预后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的对比情况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AS(149.78±1.84)pg/ml、GH(334.15±0.20)pg/ml、TNF-α(37.71±2.19)ng/L、IL-12(21.60±2.42)ng/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预后情况
  治疗组有效率97.62%、复发率2.38%,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的胃炎,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引发,治疗较为困难。疾病的常规治疗药物,以奥美拉唑为主,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疼痛症状,促进病情康复[1]。但由于幽门螺杆菌未被清除,因此疾病复发率往往较高。本文研究发现,单独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奥美拉唑治疗后,患者GAS(80.36±0.96)pg/ml、GH(200.74±1.71)pg/ml、TNF-α(50.65±1.64)ng/L、IL-12(31.49±2.53)ng/L、有效率88.10%、复发率19.05%。
  幽门螺杆菌为蛋白水解及脂解活性酶的一种,进入消化系统后,易导致胃黏膜水解及脂解,致使黏膜结构被破坏。随病程的延长,胃黏膜溃疡、穿孔等症状即可产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将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应用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对患者病情的缓解,及复发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联合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GAS(149.78±1.84)pg/ml、GH(334.15±0.20)pg/ml、TNF-α(37.71±2.19)ng/L、IL-12(21.60±2.42)ng/L。GAS及GH均为胃黏膜营养因子,两者水平升高,表明患者的胃黏膜萎缩症状已显著改善[2]。TNF-α及IL-12为炎性因子,两者指标的变化,是提示胃炎发病、进展及治愈的主要因素。经治疗后,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62%、复发率2.38%,与单独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相比,优势显著(p<0.05)。表明,将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应用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应将阿莫西林等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药物,应用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使疾病治疗有效率得以提升,抑制病情进展,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卫银银,闵亚莉,苗向霞.叶酸、维生素B_(12)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1):3606-3610.
  [2]魏华,张蕾蕾,李艳.PGⅠ、PG Ⅱ、G-17和Hp IgG抗体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价值[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09):1360-136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调查肝移植手术以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发生因素。方法以肝移植手术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均实施药物治疗,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肺部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患者共24例(30.00%)。肺部感染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患者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肺部感染的术后血肌酐、血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
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200例医院收治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头孢他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发热缓解时间为(2.1±0.4)天,
摘要: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有睡眠障碍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地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奥氮平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奥氮平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及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差异显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近期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试验组(37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规范化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适感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总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适感轻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  给予对照组常
摘要:目的:探究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对社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普通片治疗,实验组给予盐酸二甲雙胍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的血糖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并肺部感染的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随机将本院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所收治的108例小儿哮喘并肺部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行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患儿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与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彰后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血清学指标水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行PICC置管的76例患者(2020.03-2021.03),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组(38例,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置管时间更短,疼痛程度评分更低,穿刺点渗血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P<0
摘要: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化疗后呕吐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化疗,对照组行常规方法处理化疗后呕吐症状,治疗组患者于化疗开始前至化疗结束后3天服用四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化疗后呕吐,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呕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
摘要:目的:探析对胆结石患者使用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价值。方法: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予以开腹手术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开腹手术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和胆管损伤发生率为6.06%,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和肠粘连发生率均为3.03%,腹腔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200例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8日到2020年10月9日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边转运边治疗的急救方式,观察组实施先治疗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方式,对比两组的急救治疗效果。结果:急救后,两组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存活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显著提升(P<0.0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