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帧DSA透视下精准介入硬化术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疗效观察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f0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精准介入硬化术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淋巴管畸形患儿116例,其中大囊型淋巴管畸形55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18例、混和型淋巴管畸形43例。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多点多角度经皮穿刺囊性肿物,尽量抽尽囊液后注入博来霉素混和剂,注药时注意让药液在囊内弥散,注射完毕后行单帧DSA透视,并与术前MRI图像对比,明确药液分布是否均匀、是否达到治疗范围,如分布不均可根据影像资料进一步穿刺注药。术后随访3~6个月,行超声检查评价病灶大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6例患儿注射博来霉素混合液1~5次,平均注射1.34次,经影像评价93例(80.2%)达完全缓解(治愈)标准(瘤体缩小75%以上),19例(16.4%)达部分缓解标准(瘤体缩小50%以上)。其中大囊性淋巴管畸形平均治疗次数1.26次,治愈率为96.4%;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平均治疗次数1.45次,治愈率50.0%;混和型淋巴管畸形平均治疗次数1.41次,治愈率72.1%。116例患儿术中行单帧DSA透视均未出现药液外渗发生,其中52例超声引导注射后DSA透视发现药液未达到治疗范围,给予补充注射后行再次DSA透视未再发现遗漏囊腔。随访3~6个月,无急性感染、皮肤坏死、肝硬化、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灶表面皮肤无瘢痕形成。结论单帧DSA透视下精准介入硬化术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疗效确切,且介入手术的治疗次数少。
其他文献
利用色八重态产生机制和小同的卞炙介质效应模型,在RHlC-PHENIX和HERA-B的运动学范围内.计算了重离子碰撞中J/ψ粒子产生截面比的y分布,以及在xf〈0范围内a(xp)的xf分布,并与最新公
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传代细胞系BTI—TnSBI(简称5BI)在大肠杆菌的诱导下能够产生抗菌肽.通过电生理技术检测了5BI细胞分泌抗菌肽的分泌特性.实验表明:粉纹夜蛾传代细胞具有一
目的观察血管内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在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03-2015-03收治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采
为了将线性规划中的基础理论之一的Tucker定理推广到一般线性锥系统上,本文应用对偶锥的概念和线性锥系统的Farkas引理,给出了一般线性锥系统的Tucker定理.所得结果显示含齐次线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3-06-2013-12入我院的病理诊断为大型鞍区肿瘤的患者资料,共
讨论了功能梯度热压电带拼接功能梯度材料中裂纹对SH波的散射,借助Fourier积分变换,将所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对偶积分方程,运用Copson方法将对偶积分方程变为第二类Fred—holm积分
目的分析干扰胞质多聚腺苷酸化元件结合蛋白(cytoplasmic polyadenylation element-binding protein,CPEBs)对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对GSCs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