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小心这些致幻植物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8297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叫“致幻的植物”呢?简单地说,
  它是指那些食用后能使人或动物产生幻觉的植物。具体地讲,就是指有些植物,因它的体内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如裸头草碱、四氢大麻醇等,當人或动物吃下这类植物后,会导致神经或血液中毒。中毒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精神错乱,有的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头脑中出现种种幻觉,常常把真的当成假的,把梦幻当成现实,从而做出许多不正常的行为来。
  有一种蘑菇,人们叫它墨西哥裸头草,它的体内含有裸头草碱。人误食它后,肌肉就会变得松弛无力,瞳孔放大,情绪失控。此时,人对周围的环境会产生被隔离般的感觉,似乎进入了梦境。但是,从外表上看,人仍像清醒时的样子。
  当人服用哈莫菌以后,服用者的眼里会产生奇特的幻觉,一切影像都被放大了,一个普通人转眼间就变成了硕大无比的庞然大物。据说,猫误食了这种菌后,也会慑于老鼠忽然间变得硕大的身躯,而失去捕食老鼠的勇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视物显大性幻觉症”。
  褐鳞灰生菇的致幻作用则是另外一种情形。服用者面前会出现种种畸形的怪人:或者身体修长,或者面目狰狞。很快,服用者就会神志不清、昏睡不醒。
  大孢斑褶生菇的服用者会丧失时间观念,他们面前会出现五彩的幻觉,时而感到四周绿雾弥漫,令人天旋地转;时而又觉得自己身陷火海,四周有奇光在闪耀。
  美国学者海姆,曾在墨西哥的古代玛雅文明中发现那里有对致幻蘑菇的记载。这之后,人们在危地马拉的玛雅遗迹中又发掘到了崇拜蘑菇的石雕。原来,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南美丛林里的玛雅人就对这种具有特殊致幻作用的蘑菇产生了充满神秘感的崇敬心情,认为它是能将人的灵魂引向天堂且具有无边法力的“圣物”,还恭恭敬敬地尊称它为“神之肉”。
  国外有不少科学家相继对有致幻作用的蘑菇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在古代,秘鲁、印度、几内亚、西伯利亚和欧洲等地有些少数民族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往往利用致幻蘑菇的“魅力”为宗教盛典增添神秘气氛。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种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事情,在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的今日,仍被某些人利用,作为他们骗取人们钱财的一个幌子,这是非常可悲的事。
  除了蘑菇,大麻也有致幻作用。大麻是一种有用的纤维植物,但是它体内含有四氢大麻醇,这是一种毒素,人吃多了会血压升高、全身震颤,逐渐进入梦幻的状态。
  再比如,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温室中有一种仙人掌,被称为“乌羽飞”,它的体内含有一种生物碱——墨斯卡灵,人吃后在1—2小时内便会进入梦幻的状态,通常表现为又哭又笑、喜怒无常。这种植物的原产地在南美洲。
  由于致幻植物引起的症状和某些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颇为相似,药物学家因此获得了新的启示:如果能利用致幻植物的提取物给实验动物人为地造成某种症状,从而为研究精神病的病理、病因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效的数据,那该多好。
其他文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是中国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学术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何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中国旅游业面临的困难,系统研判其产生的现实与可持续影响,理性寻找其影响的对策,是旅游业研究者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分类和演化机制出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旅游业影响的主要特征及表现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分析,为疫后振兴中国旅游业从政府、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给予了应对策略。与此同时,对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
为了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集技术、人才、市场、三产融合等优势的产业园,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开封市产业园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开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园区科技水平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产销模式传统,“互联网+”融合度低,影响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园的发展进程。由此说明,要厘清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引领,加大资金覆盖范围,以“互联网+”为依托、创新产销模式等方面促进现代农业产业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今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  李时珍的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也是医生。当时,民间医生的地位低下,生活艰苦,李时珍的父亲不愿他学医。14岁时,李时珍随父亲到黄州府应试,中了秀才。可是,李时珍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后来,他曾三次赴武昌应试,成绩都不理想。因此,李时珍决心放弃科举考试,专心钻研医学。  李时珍有个哥哥,名叫李果珍,他也在跟着父亲
“听”是语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首要能力,通过对“听”的有效训练,不仅能提升学生“听”的能力,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其他三种能力的发展。但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却是高度关注“读”与“写”,“说”的能力培养受任务驱动型作文等因素的影响也正在被重视起来,而“听”的能力培养却始终被忽视。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开发、开设、实施语文听力课程,具有深远意义。  一、问题思考  听的过程,就是对听觉刺激的接
期刊
俗话说:舞蹈艺术“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在举手投足、手舞足蹈之间,身体若不借助他者舞台符号元素,对文本内容进行有序组织、建构,就不可能丰富再现、精准表达形形色色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形象,更不可能让欣赏者获得一个约定俗成的意象理解与共鸣。如果说,舞剧可以作为再现情节、传达思想情感的综合性艺术,那么,它的意义到底是如何有效生成的?支撑舞剧“表意”形成的内部结构又是什么?研究从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视角出发,探索舞剧意义构建的过程,为发现舞剧表意形成之原理、探索舞剧创作之精华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