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为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铺砖引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合格优秀的跨世纪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这一直是我这几年萦绕心头的问题。现在的教学又要求广大教师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呢?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发挥想象,自主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巧妙导入 兴趣 自主创新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63-02
  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合格优秀的跨世纪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总觉得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所讲授的东西太老太过时了,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永恒的经典。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我的课堂中,也始终把兴趣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地一半,因此我时常通过巧妙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我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1、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法完成所提出的问题,当学生发现似曾相识的问题用已学知识无法解决时,就会产生小小的挫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flash补间动画》时,先出示了一个动作补间动画,然后向学生提问:“试一试:你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把这个动画做出来呢?”话音刚落,就听到下面有学生在说:“这个我会做。” “那你们就先试试看。”我说。所有人都用了上节课的形状补间知识去做,可就是出不来效果,我在边上问:“有同学做好了吗?”这时有的同学会说:“老师你等会,再给点时间给我们,我们肯定能做出来。”看到学生不肯轻易罢休的表情,在电脑上做了一遍又一遍,可就是做不出效果,我想这不正是我设置这个问题所要达到的效果吗,这个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就顺理成章了。
  2、演示导入
  演示导入,主要是通过课件的演示导入新课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会采用的方法之一。比如:在教学《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这章内容时,先通过演示几个教师事先准备的多媒体作品,当学生边欣赏边发出赞叹声时,我就乘机插入:“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作品美不美啊?他们都是通过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呢?”学生:“想!”我说:“其实很简单,通过接下来几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以你们的水平,肯定能做出更加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学生:“好!”看到了学生兴致高涨的表情,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然后再导入新知识就水到渠成了,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3、比较导入
  比较导入,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后,利用中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产生要好好学习的动机。比如:上学期在教学《主题网站的设计》这章内容时,先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几个上章内容PPT的优秀学员作品,当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为什么自己的作品没有被展示后流露出的失落表情时,我就乘机插入:“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是不是要比你的作品更好些呢?”学生:“嗯!”我说:“没关系,你们还有机会,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设计主题网站,只要你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上认真学习,你就能做出更好地作品。”话音刚落,就听到下面有学生在讲:“老师你快讲吧!”这样的导入,既可以激起部分学生继续认真创作,也可以激起其余学生后来居上,事实上,几节课下来,同学们都做出了不错的作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总之,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应尽量采用合适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二、精选任务,维持兴趣
  对于比较复杂的内容,除了巧导入激趣外,还要让兴趣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比如八年级的程序设计部分。我发现当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到问题而又一时解决不了时,就会丧失学习的动机,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注意采用一些方法让兴趣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1、老师选择符合中学生心理的问题设计。
  基础知识讲解时,我喜欢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贯穿于符合中学生心理的问题设计当中,比如:讲VB变量、基本语句这些知识点时,我选择了教材上的“孙悟空上织女星程序”;讲解属性赋值语句这一知识点时,我用了一个“鹦鹉学舌”的程序。同学们会很好奇,什么是“鹦鹉学舌”,跟他们一解释,马上就理解了;讲解定时器控件这一知识点时,选择了制作一个“动画”程序,所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乐趣。
  2、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巩固知识
  学完基础知识后,我总会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程序来巩固提高。比如:学完第一章《程序设计入门》后,有的同学选择了“诗歌的编写”程序,有的同学选择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程序,有的同学选择了“加法计算器”程序,等等;学完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后,有的同学选择了“输出动物图片”程序,有的同学选择了“谁做了好事”程序,有的同学选择了“猜数”程序,等等。
  無论是教师选择,还是学生选择,目标是一致的,素材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对此感兴趣,从而想学、要学、能学,由厌学变好学,从要我学变我要学。只有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老师们才能驾轻就熟,让知识点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三、语言激励,自主创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决定人的活动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语言平实,对每个知识点讲解的仔仔细细,每一步操作都演示的清清楚楚,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这种教法已完全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好的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的教学。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尤其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就一改传统的教学,在充分激趣的基础上,还时不时的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激发他们自主创新。
  语言激励可以是随时的,也可以是在评价环节的。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退步或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则要用含蓄的语言加以引导。经常联系实际,用一些励志性的故事与语言激励学生,使他们积极奋进。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自主创新。很多时候让学生看教师操作,或许要看好多遍才能学会,反倒不如让他们自己摸索、自己操作一遍记得更牢。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多放手给学生操作,不要怕学生不会做,学生的学习潜力是你无法想象的,只有他们自己摸索到的具体知识,他们才会记得更牢、更深刻,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教学中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因此,教师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杨个性。我们的教学中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学生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能否称雄于世界,关键在于能否创新。所以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放飞学生思维进行自主创新。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发展,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跨世纪的人才。那么就要注重学生对该学科兴趣的培养,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兴趣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自主创新,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 “趣”不惊人死不休,肖志华 .
  [2]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 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在科技天地翱翔,胡正虎.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高质量地实施高中新课程计划,培养高素质的高中学生,成为当前高中教学需要研究和突破的课题。教师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渗透化学知识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 化学 “研究型”教学模式 “育人为本” 研究性学习    一、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即所谓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实质是“育人为本”。
【摘要】地处我国西部内一些贫困山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学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这样不利于现阶段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只有更新观念、加大投入、稳定师资,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才有出路。  【关键词】西部农村 美术教育 素质教育 更新观念 加大投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4
【摘要】三本院校国贸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因此,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研究时,首先应搞清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三本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以此为基础,本文探讨了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三本院校 应用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1998年房改以来,至2018年刚好经过20年。在这短短的20年时间中,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
【摘要】主体性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教师身上,关键是回归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文章结合当前我国数学课改的一些实际,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主体性 教学原则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52-02  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本文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知识的内容、属性、转化与认知难易分析,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以实现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目标。  【关键词】创业教育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53-03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宣
【摘要】《学记》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教与学专著,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教学哲理。本文从当今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学记》中“教与学”、“藏与息”、“说与不说”、“问与待问”的教学辩证法思想,并且将这些辩证法思想应用于解决当今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一些启示,以期获得专家学者的讨论。  【关键词】学记 辩证法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文章以生物高分子壳聚糖为原料,多巴胺为生物黏合剂,甲壳素微晶为偶联剂,利用溶液共混法以及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聚多巴胺/壳聚糖气凝胶材料.然后对所制备的气凝胶结构进行形
【摘要】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牵手生活的口语交际,可以让学生踏上一段真实的生命旅程。链接生活,激发交际欲望。贴近生活,丰富交际话题。融入生活,拓宽交际空间。走进生活,创新交际实践。  【关键词】口语交际 生活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64-02  语文和生活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生活离不开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