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春天,我受邀参观北京沙河附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技站,第一次“认识”了两个具有伟大的奉献精神的美国人寒春和阳早。这是我在这个世纪唯一一次“亲身接触”具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灵魂。两个人放弃美国第一流的科技职位——包括原子弹的研制来到中国,为普通人做最普通的事情;在一个利益化的时代,他们宁愿“养牛”,也不去谋取私人的利益。我参观他们的寓所,简陋、简单而充满了一个奉献者的“别致”——房间里的一幅大大的世界地图向我们宣示:他们从来不从一个国家、民族和族群政治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更不从这样的角度来定位自我。他们在中国几十年以至终老,天津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寒春问:你为什么喜欢做中国人;她回答:不,我不是任何国家的人,我是“世界人”。当人们用惊奇的、游览的方式来回看这两位老人的一生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当代人们想象和理解他们的理想的能力已经消失了——人们只会从一个不再置身其间的“游客”的角度来感喟,却没有能力去想象和建构这个故事里面的那种伟大的理想与理念了。
2013年9月23日
2013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