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17日下午,刚刚下班回家,大约晚上6点的样子,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喂,你是陈健吗?”
“是啊。你是哪里?”
“我是《人民日报》的顾仲阳,你写的《他肯定会来》那篇稿子,我感觉开头写得比较活,也比较充实,我就是看到你那个题目才吸引我读的。”接着他建议:“你那个稿子后面是不是别表述,再补充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像讲故事一样把它写出来,我觉得只这一个事例不能充分地表现这个人(文中的主人公)。”
“好,好,谢谢顾老师!”我激动得连声道谢。
接着他又说:“不要太急,明天下午下班前能给我发过来就行,一定要写好。”
“我知道了,顾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我激动得再一次表示感谢,把语气中的“你”也换成了“您”。
最后,他把办公室的电话也告诉了我,说稿子写好后先给他打个电话。
接了这个电话,我一直处于异常激动之中,满脑子都是“稿子”和《人民日报》,夜里基本处于失眠状态。第二天早晨不到7点,我就穿衣起床来到了单位,打开电脑,重新斟酌起稿子来。为了把稿子写充实,我又几次给稿件中的主人公打电话,了解情况,直到下午3点才写好。我又匆匆忙忙与编辑联系,通过电子邮件把稿子发去,直到此刻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就只等着看《人民日报》上的“大作”了。
星期天终于盼到了,一大早我急忙往单位里赶,打开电脑,打开《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网页,怎么不见我的大作呢?把报纸翻个遍,也没找到。这下我彻底陷入了失望、痛苦和迷茫之中。我知道顾老师是新农村周刊的一名编辑,看来这篇稿子是泡汤了。
此时,我的内心非常痛苦,躺在床上,走在路上,就连吃饭的时间也在极力地搜寻着稿子没发表的原因。肯定是稿子写的质量不够,没能达到编辑老师的要求。此后,我又换个题目重新斟酌,费尽了脑汁,还是没能达到编辑老师的满意。
“陈健呀陈健,你真的没用,连一篇稿子都写不好,白白地错过了稿子发表的大好机会,你对得起稿件中的主人公吗?你对得起热心、负责的编辑老师吗?”我一遍遍地责怪着自己。
稿子没有发表,此次错过的机会虽然无法挽回,但是由此所造成的遗憾将会深深地激励着我不断地努力。同时,我真心地为《人民日报》有这样热心、负责、认真的编辑老师而感动。
“喂,你是陈健吗?”
“是啊。你是哪里?”
“我是《人民日报》的顾仲阳,你写的《他肯定会来》那篇稿子,我感觉开头写得比较活,也比较充实,我就是看到你那个题目才吸引我读的。”接着他建议:“你那个稿子后面是不是别表述,再补充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像讲故事一样把它写出来,我觉得只这一个事例不能充分地表现这个人(文中的主人公)。”
“好,好,谢谢顾老师!”我激动得连声道谢。
接着他又说:“不要太急,明天下午下班前能给我发过来就行,一定要写好。”
“我知道了,顾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我激动得再一次表示感谢,把语气中的“你”也换成了“您”。
最后,他把办公室的电话也告诉了我,说稿子写好后先给他打个电话。
接了这个电话,我一直处于异常激动之中,满脑子都是“稿子”和《人民日报》,夜里基本处于失眠状态。第二天早晨不到7点,我就穿衣起床来到了单位,打开电脑,重新斟酌起稿子来。为了把稿子写充实,我又几次给稿件中的主人公打电话,了解情况,直到下午3点才写好。我又匆匆忙忙与编辑联系,通过电子邮件把稿子发去,直到此刻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就只等着看《人民日报》上的“大作”了。
星期天终于盼到了,一大早我急忙往单位里赶,打开电脑,打开《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网页,怎么不见我的大作呢?把报纸翻个遍,也没找到。这下我彻底陷入了失望、痛苦和迷茫之中。我知道顾老师是新农村周刊的一名编辑,看来这篇稿子是泡汤了。
此时,我的内心非常痛苦,躺在床上,走在路上,就连吃饭的时间也在极力地搜寻着稿子没发表的原因。肯定是稿子写的质量不够,没能达到编辑老师的要求。此后,我又换个题目重新斟酌,费尽了脑汁,还是没能达到编辑老师的满意。
“陈健呀陈健,你真的没用,连一篇稿子都写不好,白白地错过了稿子发表的大好机会,你对得起稿件中的主人公吗?你对得起热心、负责的编辑老师吗?”我一遍遍地责怪着自己。
稿子没有发表,此次错过的机会虽然无法挽回,但是由此所造成的遗憾将会深深地激励着我不断地努力。同时,我真心地为《人民日报》有这样热心、负责、认真的编辑老师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