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和规范应用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an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是一类保留运动功能的脊柱后路固定技术,可弥补融合固定牺牲运动功能的缺陷,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滑脱症、严重椎管狭窄症和轻中度退行性侧凸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动态固定能卸载部分应力负荷,利于减缓固定节段的退变进程,无需植骨和等待融合,有利于促进术后快速康复、避免融合失败和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严格把握禁忌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采用后正中切口Wiltse入路为宜,在上关节突与横突间沟槽底置钉,以便动态棒安放于关节突关节外侧,固定轴要尽可能接近腰椎运动轴,重视术后腰椎功能康复。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因与坚强固定观念不同而在认识上存在分歧是难免的。推进其科学研究和临床规范是安全、正确应用这一技术并造福患者的前提。

其他文献
针对失事潜艇艇员脱险决策主要依赖指挥员的个人素质和经验,而决策考虑因素缺乏系统化和量化,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和总结艇员脱险训练经验,归纳失事潜艇艇员脱险决策基本原则,系统化和量化脱险决策影响因素,提出立即脱险的决定条件,拓展脱险先遣组的工作思路。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慢性HBV感染者逆转录酶(RT)区变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行HBV RT变异基因检测的慢性HBV感染者678例,其中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者417例,肝硬化2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未使用任何抗病毒治疗者268例,曾用抗病毒治疗停药6个月及以上者138例,持续抗病毒治疗者272例。HBV基因分型及RT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尿液代谢轮廓的变化,筛选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特征代谢离子,建立疾病区分模型,从而帮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UPLC-MS)法分析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尿液标本,分别有32、28、28份。用MZmine2.0和SIMCA-P+12.0.1.0软件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和主成成分分析(PCA)模型进行代谢物初筛,
腰椎后路融合术是被脊柱外科医生广泛认可并成为共识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固定融合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邻近节段退变,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情况下,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疾患逐渐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作为刚性融合的替代逐渐应用于临床,因其能够在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同时保留一定椎间活动度的特点而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融合术式之一。但一项
目的探究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胸壁复发(ICWR)患者的照射野及剂量选择,同时分析胸壁再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8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医科院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CWR患者201例,患者术后均未行辅助放疗。胸壁复发后48例(73.6%)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55例(77.1%)患者接受放疗。无进展生存(PFS)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
通过回顾我海军血液后勤保障工作的历史、分析目前状况及与美军血液后勤保障工作的比较,总结了我海军血液保障工作的特点,并结合海军现阶段特点提出了完善与发展海军血液保障工作的具体方案,突出海军远海及岛礁血液保障在强军战略中的作用。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在摸清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提出科学防控策略后,我国政府有力践行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尤其是近40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在推行预防接种、加强血液筛查、规范诊疗服务、加强监管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甲型肝炎发病率从1990年的52.6/10万降至2019年的1.38/10万,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
目的探讨血清miR-143水平结合MRI在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早期反应的价值。方法收集85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CCRT前均行常规MRI、腔内非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和动态增强MRI (DCE-MRI),并收集患者的活检组织和血清样品。应用微阵列芯片分析活检组织中miRNA差异性表达。采用qRT-PCR分析血清样品中miR-143水平。根据术后MRI表现,将患者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硫酸羟氯喹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长期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的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对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入选明确诊断并持续服用羟氯喹超过3个月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详细记录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及持续时间,同时记录其相关长期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口服羟氯喹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用药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