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经济法课程设计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_guoh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是一种结合工作任务驱动、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的方法,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体现了高职教学的特色,本文运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对《经济法》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以促进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高职法律类课程教学中的推广运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经济法;教学设计
  一、经济法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意义
  2006年教育部提出《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人才,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改革中,国内早已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引入高等职业教育,不少专家在此方面已经有所研究,但这个领域工科类专业的课程开发得比较好些,对于管理类、财经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比较滞后,特别是在法律类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采用工作过程系统性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对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设计进行改革,有利于弥补传统经济法教学中模式中“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教师“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足,以达到提高学生职能能力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思路
  经济法课程系管理类和财经类专业必修课和主干基础课,课程开发要以管理类、财经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法模拟工作场景、构建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实施,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要求。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管理类、财经类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立课程目标,整合知识和技能,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任务化,并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环节来设计安排相关课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再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领域中的学习单元,实现与相关的专业技能课程的衔接。
  三、经济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课程所面对的财经类和管理类职业岗位,针对不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具备岗位所必须的经济法基本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日常工作中简单经济法律问题及事务的能力。
  1、职业能力目标
  (1)能识别经济主体运作活动中各种法律主体的法律地位;
  (2)能查找财经类和管理类岗位工作任务相关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规则条款;
  (3)能遵循有关法律法规与规则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具备关键证据搜收集、整理能力;
  (4)能辨识财经类和管理类岗位业务工作中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
  (5)能够完成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现代企业的设立工作;
  (6)能够进行业务合同的拟定和谈判,识别其中的法律风险;
  (7)能够处理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常见法律纠纷。
  (8)能参与经济主体运作法律纠纷的谈判、调解、仲裁、诉讼中的相关活动。
  2、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基本框架,掌握法律适用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规定熟悉我国现行经济法律法规条文;
  (3)掌握有关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商事主体的法律规定;
  (4)熟悉合同法、产品责任法、商标法、担保法等基本内容;
  (5)了解商事仲裁法律制度和基本诉讼法律制度;
  3、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理念、具备守法的自觉性;
  (4)具备正当维权意识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5)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内容设计
  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应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经济法》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确定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的顺序,形成符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结构体系。递进式、流程式和并列式为课程内容序化的常见模式。基于管理类、财经类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流程式的课程内容安排模式是经济法课程结构构建的常用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职业技能要求,学生毕业后主要面临的工作岗位,按照一个市场经济主体进入市场、有序开展业务活动等经营发展的基本流程整合、归纳、总结典型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务, 将本课程主要设计了5个学习项目:一是经济法律制度基本理论认知,涉及认知法律的适用方法、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经济法律关系等;二是市场经济主体的设立与组织管理,涉及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三是市场经营主体运行中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涉及合同法、担保法的主要内容;四是市场交易行为合规化管理,涉及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责任法等主要内容,本学习项目相关具体学习情境设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有所侧重进行选取,以更好地体现经济法课程服务面向的特点,如市场营销专业将侧重于产品责任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会计专业会将税法作为其学习情景设计的一个主要内容;五是纠纷的解决,涉及商事仲裁规则和基本诉讼规定等。在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中,重视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彻“理论教学实践化”的理念,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法律事务处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
  根据经济法的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项目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自主调研、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敢于实践、乐于时间,优化教学效果。在学习中,强调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通过教学做合一促进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构建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或任务为载体的启发式教学过程机制。
  同时,尽可能多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制作《经济法》多媒体课件、创建经济法课程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安排学生去企业法务部参观,调查了解他们有关法律事务的处理情况、观看庭审录像或者去附近法院庭审了解法庭审理的基本程序等。
  (四)教学考核的设计
  经济法课程设计改革应改变传统的知识型概念、知识点问题考核模式,实施以项目任务为核心的全面过程性能力型考核,通过具体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个项目任务都从信息获取与整理、任务完成方案的设计、任务实施情况、团队沟通协作、相关法律知识的获取等方面,由教师总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侧重于从课程目标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加入座谈会、讨论会、定岗实训等方式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 李玉梅. 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体系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视角[J].管理工程师,2014-12-26;
  [2]孙丽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15-03-11;
  [3]朱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模式.探究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1-15.
  作者简介:
  伍琳,女(1982.3—),湖南娄底人,经济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以任职需要为导向,强化士官教育技能培训,是军队院校当前调整改革环境下必须坚持的重要改革精神。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袭着一套比较稳定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士官教育向任职需要的转变。  关键词:任职教育;士官;教学方法  目前,士官队伍已经成为我军编制体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士官活跃在部队武器装备使用维修的一线技术岗位上。士官工作岗位的主要特点是岗位指向性明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家庭经营阻碍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应向公司式规模化的大农业经营体制转变,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分析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肉制品、焙烤食品、乳制品、罐头中的应用,并根据当前的研究情况及存在问题对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应用;展望  1 大豆分离蛋白概述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 SPI)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重要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竣工结算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实践后工程价值的经济体现,也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主要阐述了工程竣工结算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概括了工程竣工结算的主要方法,并归纳了工程竣工结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在工程竣工结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建筑工程;竣
摘 要:笔者以南京聚福园小区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居民的环保意识、生活垃圾分类习惯以及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反馈意见,进行了科学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同时,笔者结合对该小区和物业的前期调查,总结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给予了环保工作建议。  关键词:居民环保意识;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分类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生活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