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之美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qianlan9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事是诗歌常用手法。其妙处,诗家多有论述。白居易《文苑诗格》曾说:“不用事则不精华。”黄山谷云:“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清代赵翼认为,用事能增加诗文的文化内涵,他在《瓯北诗话》卷十中指出:“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古诗动千百言,而无典故驱驾,便似单薄。”
  用事是散文常用手法。《庄子》里的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德充符》、《秋水》等,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连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入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而且,作者的想象奇特而丰富,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鹏小雀,无奇不有,千态万状,出人意表,迷离荒诞,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构成了“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艺术境界。
  我在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爱用的讲课手法也是用事,或在课堂导入之时,或在疑点讲析之时,或在品赏诗词时,甚至讲故事性文章时也要援引故事。课堂也常因它而生动丰厚。
  用事以入境
  上作文指导课“详略”时,我一进教室,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讲一个故事怎么样?”学生热情高涨,拍手叫好。我先用幻灯片打出故事的题目“巴尔扎克的雕像”和雕像的图片,然后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一日,雕刻大师罗丹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杰作——巴尔扎克的雕像,看着自己的杰作,大师心情十分激动,连夜叫起几个学生,让他们一起来欣赏。几个学生看着看着,都把眼睛盯在雕像的手上,不约而同地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赞美之词却引起了罗丹的沉思。不一会儿,他猛地操起墙角的一把斧子,朝雕像的双手砍去,“刷刷”,一双“奇妙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都惊呆了!
  讲到这里故事戛然而止,扫视学生,他们早已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了。于是我适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罗丹为什么要砍去雕像的双手吗?”静静的课堂顿时沸腾起来,学生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凝神静思,有的半立起身子,高举着手,面露得意之色。此时学生的心已被借用的故事收拢起来了,学生的情也已被借用的故事点燃了,课堂渐入佳境。
  用事以解惑
  我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讲到“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一句时,发现学生只会翻译,对句子的含义却有些惘然,于是我作了下面的引导。
  师:让我们来想一想,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为了某种理由宁愿抛弃生命,不避灾难的故事吗?
  生1: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以胸口堵枪眼。
  生2:还有过零丁洋时威武不能屈,写下壮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师:很好,那是为民族大义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还有别的吗?
  生3:电影《泰坦尼克号》。
  生4:还有梁山伯、祝英台为爱情不为苟得。
  师:能给大家讲一下《梁祝》吗?
  (师马上搜索到音乐《梁祝》,给讲故事的学生伴奏。故事刚讲完,便有几个学生诵起了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师:我也讲一个。汶川地震后,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是伟大的母亲不避灾祸,才创造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课堂里的这段对话,唤醒了沉睡在学生脑海里的一个个熟知的美的形象,不仅使学生领悟了“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辟也”的内涵,更有着情感的共鸣,思维的活跃,言语的训练,思想的碰撞,这些才是语文课堂上最美的景致。
  语文教学用事之妙,不仅像黄山谷所言的“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在于浅层的入境、解惑,因彼证此,而更在于能构造如诗一样意蕴深长的课堂美境。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新课程提倡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把探究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总怕探究不成功,探究时间过长,探究方向偏离教材,从而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所以往往先把探究的各个环节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装模作样的动手操作,最后迫不及待地把结论告诉学生,就算探究了。作为学生,这样的探究自然很顺利,结论的得出自然很轻松。这种教学其实是新瓶装陈酒,还是只重“结果”,忽略了让
“先学后教,四步教学”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为中心,以“授之以渔”为方法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模式。它既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和原则,它突出了“以人为本”“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个鲜活的教育主题。这种教学模式由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广西玉林市一中的实际,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发展而来。“先学后教,四步教学”课
文本自动分类的一项关键技术是特征选择。本文针对信息过滤的特点,对特征选择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神经网络的文本特征选择方法。首先对原始特征集进行初始筛选
本文介绍了在C51环境下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两种方式对AD转换芯片TLC2543进行编程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可以实现对外部模拟量数据的采集。
对一个检索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主要实现技术作了较为具体的讨论和分析,并陈述了所做的工作.
课改浪潮滚滚袭来,教学研讨蔚然成风。本人抱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心态,到我县实验二中学习了一堂课,毋庸置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请允许本人针对这堂课发表拙见。
合作探究学习作为我们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如同一股春风,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春的气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笔者通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尝试使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取得了一些实效,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将我的做法和经验作如下介绍,以便与广大同行共同商榷.   一、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倡导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   要使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