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路桥施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问题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fzqgkvbav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路桥过渡段是道桥工程病害的多发段,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路面和桥面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引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跳车现象,严重危害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路桥工程的过渡段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跳车现象的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路桥施工;过渡段生产;分析
  1.路桥过渡段施工产生的问题
  在路桥工程的现场施工中,工艺或者技术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桥台和公路的连接不合,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车辆的荷载的增加而形成台阶式的不均匀沉降,严重妨碍路桥的正常使用。就目前来看,在路桥施工中最常见的治理措施是采用搭建桥台搭板的形式,来减缓车辆经过桥台和路面的连接处时的冲击力,起到辅助车辆平缓运行的作用。在搭建桥台搭板的时候,要注意的是搭板的长度的选择,经有关研究发现,搭板的长度控制在桥梁总长度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六左右可以有效的承载车辆的运行,另外,从具体的长度来看,大型桥梁的搭板不得低于八米,而小型桥梁的搭板也应该在五米以上。但是实践中,随着桥梁的规模的扩大,单纯的家常搭板的长度是无法做到有效的沉降现象的防治的,因为大型桥梁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沉降差值也会增大,当沉降距离达到一定限度后,仅通过搭板来环节车辆运行的冲击力就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有时过长的搭板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因受力而发生变形,使得车辆在衔接处顺利通过,但是在搭板不平地区发生二次跳车,同样给路桥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
  对于桥台搭板的这种病害防治的功能的不全面,一些国家已经就此展开研究,并希望通过一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取代桥台搭板。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已经出现了利用土工加筋来防止桥头跳车的方法,在经过认真的试验和分析后,已经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其主要原理是在路桥结合处铺设一张土工网,长度控制在同桥梁坡长相同的范围内,但是土工网的最上层的长度不得低于九米,每一层之间的间距以控制在五公分左右为宜。然后将准备好的填土材料覆盖在网上进行压实处理,即可达到良好的路桥防跳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填料时,最好采用具有一定硬度和拉伸度的砾石土材料,这样可以防止其在反复的车辆碾压中刚度变小。这种方法因其施工简便、效果稳定而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桥梁的施工中。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该方法也并不是十分完善,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该方法中使用的土工格网是一种平面材料,无法有效的提供啊公路的路基,另外,在施工该方法对路桥工程的接缝处进行处理时,只能防止桥头处的不均匀沉降,而无法对其他部位的压缩变形进行缓解,也就是该方法更加适用于条件较好情况下的桥头段。基于该方法的这种缺陷和局限性,有关科研单位和施工部门正在尝试研究将搭板与土工格栅加筋结合的方式来结合使用,以弥补二者的施工缺陷,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路桥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路基的软土结构无法承载车辆行驶是导致的不均匀沉降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要想解决这种沉降导致的跳车病害,就必须对该处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笔者认为软土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排水固结法,就是通过对该处的土质中的水分的外排来密实土质结构,从而达到固化的目的和效果,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车辆荷载;其次,复合地基法,就是通过对该处的地基进行注浆的方法来达到对软土固化的目的。具体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并要参照工程造价予以确定。
  由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简单,效果明显,所以由于软土地基导致的路桥沉降问题是相对容易解决的。但是施工中要注意的是,保证合理的工期和工程进度安排,要给予软土地基一定的固化时间,使其能够充分的排水或者充分的与泥浆材料相结合。
  挤密桩复合地基,采用挤密复合地基的方法来处理路基填土,是利用在填筑完毕的路基上成孔,通过挤密作用,使路基土密实度提高,然后在孔内填入材料并振动压实成桩。随着路基向桥台的靠近,可通过桩变长或减小桩间距的方式,使路桥过渡段刚柔得到过渡。由于桩的挤密和置换作用,路堤填土的密实度提高,应力减小,路堤整体刚度增大,从而减小了路堤的压缩变形。常用的挤密桩有砂桩、土和灰土桩及二灰土桩等。虽然土桩的材料较为低廉,但其需要一整套打入桩施工设备,故在经济上代价较高。
  设置柔性桥台,从作用机理看,柔性桥台基本等同于加筋土挡墙。采用柔性桥台结构来降低桥台的刚度,缩小桥台和路堤的刚度差,使其衔接处的行车荷载压缩变形和填土固结沉降均匀过渡,达到消除路面纵坡突变防止桥头跳车的产生。国外也有这种柔性桥台的报道,甚至有多跨的桥墩也用加筋土做成柔性桥墩,但柔性桥台一般适用于个别简单桥梁结构形式,而且施工难度大。对路面进行抛高处理等来减小桥头的纵坡突变在大多数高等级公路中只能是作为其它处理方法的辅助措施。
  2.路桥施工过渡段的质量控制
  上文中笔者总结了我国路桥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过渡段问题,同时是路桥工程过渡段的病害多发的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从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上加强质量控制,减免跳车病害的发生,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过渡段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2.1预设处理的技术办法
  预设反向坡度,在可能产生沉降的范围内,根据沉降的经验值设置一定的纵向路面超高,以抵消在运营过程中的路基沉降,从而达到消除桥头跳车的目的。预设过渡段路面,过渡型路面可采用水泥混凝土六棱块、条石铺砌,半刚性过渡层或沥青过渡层等类型。当发生大的沉降出现跳车现象时可及时铺砌新的路面,确保行车顺畅。
  2.2减少刚度差的技术办法
  利用桥头搭板,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制成的搭板将桥台和路堤衔接处进行刚柔缓和过渡,从而消除桥头跳车。柔性桥台,柔性桥台类似于加筋土挡墙,能使路基和桥台衔接处刚度差缩小,固结沉降均匀过渡。
  2.3减少土体蠕变的技术办法
  用砂砾石代替土填充台背,台背一定范围内采用模量较大,易于压实。排水性能好的材料换填,减少路基自身的压缩变形量。挤密型桩,采用生石灰掺碎石依靠振动沉管钻机的挤土功能,向土体置入形成生石灰碎石散体桩,使土体形成复合土体从而提高了整体密实度。土工格栅,利用锚固隔栅的张拉功能,在台背分层阻止填土顺台背沉降,材料本身的功能,使土体部分应力得到扩散和转移提高土体抗变形能力。无砂混凝土填充台背,无砂大孔混凝土是指少量水泥、粉煤灰和粗骨料组成,依靠其自身重量成型。其固结后自重轻沉降量小。
  2.4减少地基沉降的技术办法
  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用水泥、粉煤灰、碎石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可以加固土压减少地基沉降。采用较质材料,选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填筑桥头路基,不但可以降低地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桥过渡段的施工一直以来就是建筑工程的难点,由于其容易产生跳车病害,所以有关工程管理单位和施工方应该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对其施工技术给予更多的关注,根据工程实际,对路桥施工的全过程的进行系统、科学管理,加强结构设计,加强控制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工序的工程质量,确保公路桥梁的质量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刘丽,王占军,王占臣.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
  [2]赵丽娜,陈海军.公路桥梁加固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3]罗成州,李汉全.公路路桥过渡段设计与施工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09.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和Halliday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出发,对“福喜门”中的三则致歉声明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发现其在相关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弊病,最典型的就是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教师队伍建设尚不完善、达标等.在新时期、新的教育背景之下,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通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机制、资金筹措、运行机制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如何管理和养护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的质量标准,使其连续、稳定地为农民服务,是目前我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仍旧面临的一个问题。现今,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速度虽快,但公路养护管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宫崎骏和他一手创办的“吉普力工作室”一直以来都带表了日本动画的最高水平,其名下出品的动画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画界独树一帜,他的每部作品
审美现代性是当前文艺学研究的一个炙手可热的命题.它既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又是其对抗性力量.艺术自律作为西方现代艺术的生存依据和重要原则,是理解和阐释审美现代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