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初期损坏的现场调查的探讨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kafei4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城市道路及巷道、公路的早期损坏出现了损坏期提前等一些新的变化。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了几种不同于传统道路病害的新型损坏现象,本文将其定义为初期损坏。跟踪观测和取样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提示了初期损坏的发展规律和损坏机理,同时确定了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初期损坏
  
  城市道路及巷道、公路和早期损坏现象出现了损坏期提前等一些新的变化。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了不同于传统道路病害的新型损坏现象,本文将其定义为初期损坏。跟踪观测和分析的结果进一下提示了初期损坏的发展规律和损坏机理,同时确定了一些主要影响因素。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在我市乃至其他地区都是一种多发、觉的路面病害,在春季和雨水多的季节更为突出,一直困扰着我市的道路建设。近年来,随着交通量、车辆荷载的日益增大以及新建城市主次干道及巷道的大量修筑,路面早期损坏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突出特点是损坏期提前,通常在路面建成通车后一年左右即发生不同下载传统病害的泛浆、泛油和松散等损坏,本文把这种新型的损坏现象定义为初期损坏。此前,很多道路工作者凭经验对初期损坏的起因和发展提出了很多看法和推测,但是真正的基础研究并未展开,所以扎实研究必须首先从路面调查着手,这样才能使初期损坏的防治研究的的放矢。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枢北路,园坪路,车辆段路,北三、北四路等5条沥青路面进行调查,这些道路都地处西北方地区。道路类型主要包括城市主干道和巷道,通车时间为半年至两年不等。路面结构为30~40cm沥青面层(上、下两层)。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路面损坏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损坏原因和路面材料性能。调查过程中,首先对全路进行初步踏勘,发生路面损坏的位置、类型、损坏区域和严重程度。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措施 1 沥青路面破坏形式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要求路面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和足够的承载能力, 同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开裂性。沥青路面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裂缝、车辙、翻浆、深陷等。
  
  1.裂缝现象
  
  裂缝既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两种(1)横向裂缝。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 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 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开裂。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 它分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两种情况。道路出现横向裂缝要及时治理, 否则灌进雨雪水, 冬天冻融后, 对道路的破坏将非常严重。进水后道路病害破坏的发展一般可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 初期表现为裂缝部位鼓胀, 沿裂缝逐渐形成微量冻融松散灰土粉化, 材料密度降低, 将面层材料拱起。第二阶段, 沿裂缝灌入雨雪水, 存于水泥碎石与沥青路面的结合层之间, 由于行车碾压推挤摩擦作用, 将水泥和微粒材料同雨雪水在行车的压力作用下唧出。如遇连阴雨天气水泥碎石层以上灌入的雨雪水使路面出现严重冻融和行车的作用下密度降低, 虽然进入冬季, 一般从路面上看不见裂缝。第三阶段, 形成病害后在雨雪水作用下, 路面出现坑凹, 甚至出现搓板路, 随时间的推移, 将导致龟裂病害的发生, 严重时路面粒料被行车推挤带走, 出现路表面开裂性坑槽(2)纵向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导致的路面不均匀沉陷所引起的纵向裂缝; 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 两幅接茬未处理处,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 易形成纵向裂缝。纵向裂缝多发生在半填半挖路基处, 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道路纵向裂缝如治理不及时, 长时间雨雪水的灌入, 2 m 以外部分滑动加快, 行车道在重载车的作用下, 在3 m~4 m 部位出现第二道裂缝, 这时第一道与第二道裂缝之间形成一个板块, 这一板块开始下沉, 出现顺行车道区一个U 型路面带, 严重时对路面发生条块形碎裂, 对行车的影响非常大。
  
  2.车辙现象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 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它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 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 。
  
  3.翻浆现象
  
  翻浆现象是指由于沥青面层和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不畅,降水或路表积水通过面层中的空隙渗入路面,长期滞留在三渣基层顶面,浸泡和冲刷基层材料中的结合料而形成灰浆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灰浆透过沥青面层空隙被挤压到路表,残存在踏青形成大面积泛白。传统翻浆病害,水进入结构层的途径是透过水泥混凝土板接缝或沥青路的裂缝,翻浆的范围仅限于接缝或裂缝周围。而在新翻浆现象中,水的侵入途径是透过结构完整的沥青面层,新翻浆现象中,水的侵入途径是透过结构完整的沥青面层,新翻浆的是所有的透水沥青面层。
  
  4.深陷现象
  
  新深陷与新翻浆现象同时发生,三渣基层结合料不断地被新翻浆作用挤压到路表,面层也就随着这种基层材料的流失而不断的下陷。当沥青因深陷变形过大而破裂时,由于水侵入路面的通道更加畅通而使翻浆现象恶化,深陷随之加速,造成恶性循环。出现深陷说明基层顶面已经脱空、塌陷。当钻孔取芯时,深陷处的基层均已松散。
  
  5.治理方法
  
  5.1 裂缝的治理方法
  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 对于细裂缝( 2 mm~5 mm) 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 对大于5 mm 的粗裂缝, 可用改性沥青( 如SBS 改性沥青) 灌缝。灌缝前, 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 并使缝内干燥, 灌缝后, 表面撒上粗砂或3 mm~5 mm 石屑。
  5.2 车辙的治理方法
  如仅在轮迹处出现下陷, 而轮迹两侧未出现隆起时, 则可先确定修补范围, 一般可目测或将直尺架在凹陷上, 与长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处可确定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 沿轮廓线将5 cm~10 cm 宽的面层完全凿去或用机械铣削, 槽壁与槽底垂直, 并将凹陷内的原面层凿毛, 清扫干净后, 涂刷0.3 kg/m2~0.6 kg/m2 黏层沥青, 用与原面层结构相同的材料修补, 并充分压实, 与路面接平。如在轮迹的两侧同时出现条状隆起, 应先将隆起部位凿去或铣削, 直至其深度大于原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2 倍, 槽壁与槽底垂直, 将波谷处的原面层凿毛, 清扫干净后涂刷0.3 kg/m2~0.6 kg/m2 黏层沥青, 再铺筑与面层相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
  如因基层强度不足, 水稳性不好等原因引起车辙时, 则应对基层进行补强或将损坏的基层挖除, 重新铺筑。新修补的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性, 坚实平整; 如原为半刚性基层, 可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稳定碎石修筑。但基层厚度不得小于15 cm。修补时应注意与周边原基层的良好衔接。
  5.3 翻浆的治理方法
  一是采取切实措施, 使路面排水顺畅, 及时清除雨水进水井垃圾, 避免路面积水和减少雨水下渗。二是对轻微翻浆路段, 将面层挖除后, 清除基层表面软弱层, 施设下封层后铺筑沥青面层。三是对严重翻浆路段, 将面层、基层挖除, 如涉及路基, 还要对路基处理之后, 铺筑水稳性好、含有粗骨料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 并用适宜的沥青结构层进行修复。并做排除路面结构层内积水的技术措施。
  
  
  6.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两种不同于传统道路病害或早期损坏的新损坏现象被发现,跟踪观测和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提示了其发展规律和损坏机理,由于这些新损坏现象的发生时间早,发展规律和损坏机理也与传统的病害大不相同,因此将其定义为路面的初期损坏。
  分析表明,初期损坏的肇因、发展规律规律和产生机理具有如下特点:由于冬季的雪水和雨水的综合作用是路面在短时间内就发生初期损坏的主要原因,而这种相互作用造成了沥青一集料粘附性的相对不足。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对于人类文化的重要性,使得人类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阅读的方式、手段、载体等等。伴随着数字化阅读的盛行,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开始受到质疑,针对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概况,及分析网络数字阅读的利弊,对公共图书馆与网络数字阅读的并存现状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阅读;并存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时起,人们对于阅读已有深刻领悟。阅读不仅可以使人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