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价格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上市为消除丙肝带来巨大机遇。本文通过梳理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更新的关于丙肝治疗的指南建议,并分析DAA药品的市场动态、价格趋势以及全球治疗进展,探讨目前DAA药物价格情况,治疗的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WHO推荐使用DAA进行治疗,但DAA的价格昂贵,虽然各国采取措施降低价格,提高可及性,但DAA治疗的推进却不尽如人意,覆盖面依然不高。除了价格以外,还需考虑策略、卫生系统、可及性和服务提供等因素,采用公共卫生方法,推进DAA治疗,以实现丙肝的消除。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核酸分型定量法HPV检测(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抽样法,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多中心研究(CHIMUST)项目5个筛查点的8 856例妇女中,选取其中医生取样或自取样标本中任一检测方法HPV阳性或HPV阴性但细胞学结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共1 495例行BMRT-HPV检测,同时按照1∶2比例抽取年龄和参加筛查时
目的探讨应急性卵母细胞冻融后的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取卵日因为无精或突发意外行应急性卵母细胞冷冻的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冷冻卵母细胞复苏后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85例患者的285个周期卵母细胞冷冻中包括取卵日无精子者237个周期、各种突发意外男方不能当日取精者48个周期;共131例患者复苏了冷冻的卵母细胞1 342个,复苏存活率为7
期刊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cff-DNA)产前筛查技术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cff-DNA产前筛查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而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2 398例单胎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羊膜腔穿刺术后,2 398例羊水标本均采集羊水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进行检测,其中359例提示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健康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由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和北美绝经学会于2014年提出并给出了全新的定义,即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因雌激素和其他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生殖道、泌尿道萎缩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的集合。GSM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国内
期刊
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致自发性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识别要点。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穿透性胎盘植入致自发性子宫破裂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发生孕周、孕产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子宫手术史、破裂发生部位、手术方式、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孕妇中位年龄为37岁(范围:30~43岁),发生子宫破裂的中位孕周为29周+6(范围:18周+
在过去10年中,对30岁及以上妇女进行细胞学和HPV联合的子宫颈癌筛查的数量逐年增加,所以,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妇女。世界范围内子宫颈细胞学阴性妇女的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为4%~14%,且与年龄相关。细胞学阴性、HR-HPV阳性妇女应行HPV分型检测,对HPV 16型、HPV 18和(或)45型(HPV18/45型)阳性者应转诊阴道镜检查。细胞学阴性、HR-HPV阳
期刊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间质细胞肿瘤,多发生于女性盆腔及会阴部,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对于AAM的治疗比较棘手,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复发的AAM,手术治疗效果尚不确切。本例患者手术效果欠佳,ER、PR阳性(+),术后复发后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病灶较前明显减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AA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ER、P
期刊
目的建立中国老年人群营养素养核心条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确定中国老年人群营养素养的框架体系,并初步制定营养素养的条目清单,采用内容效度检验法确定老年人群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内容,邀请7名人群营养、健康教育、营养与疾病等领域的专家,采用邮件的方式发放咨询问卷7份,要求专家对各个素养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对条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以及内容效度评价
期刊
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多溴联苯醚等传统溴代阻燃剂(BFRs)的替代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和人群健康效应广受关注。本文对OPEs的常见种类及其代谢产物、环境赋存、人群暴露途径及水平、毒性效应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探索人群OPEs的暴露与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初步揭示暴露导致健康效应的潜在机制,为研究我国OPEs暴露对人群的健康影响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