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测量在精索静脉曲张诊疗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ta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在精索静脉曲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精索静脉内径≥3 mm的患者15例,超声检测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并测量双侧肾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精索静脉内径≥3mm组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较对照组明显增加(36.31°±8.55°对25.58°±9.02°,P<0.01),其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右侧段流速较右肾静脉明显升高[(66.73±26.40)cm/s对(40.27±15.78)cm/s,P<0.01],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段流速较右肾静脉明显降低[(28.66±11.01)cm/s对(40.27±15.78)cm/s,P<0.05].结论在精索静脉内径≥3 mm的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小是一个主要的致病原因,利用超声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P53和PCNA蛋白在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及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组中VEGF和PCNA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30 (53.3%)和13/30 (43.3%),非侵袭组中分别为8/30 (26.7%)和5/30 (16.7%
目的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基因与基因交互作用所需的样本量.方法 logistic 回归分析原理建立两基因与一种疾病相关性模型,以模拟参数值回代计算样本量,计算过程以QUANTO软件完成.结果 (1)基因交互作用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少;基因型分布频率Pr为35%(相当于显性遗传模型易感基因频率等于 0.20、阴性遗传模型易感基因频率等于 0.60)时,基因交互作用的样本量最少:如两基因主作用均为2
基于针孔相机成像模型,利用共线方程建立了像平面坐标与粒子三维空间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Tsai’s算法开展了相机内外参数标定方法的研究。使用微位移机构负载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的常规磁共振(MRI)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影像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经常规MRI检查,其中MRCP44例,Gd-DTPA增强扫描29例。综合分析MR1和MRCP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显示肿块39例,29例增强扫描中22例病灶强化,胆管壁不规则增厚13例。MRCP显示病变部位胆管中断,梗阻近端形态截
氩离子凝固术(APC)为一种新型可控制的非接触性经内镜电凝固技术.APC装置是由一个高频电能发生器,一个氩气源及探头,一根远端陶瓷管口内装内钨丝电极的可屈式纤维teflon管组成 ,此管可以通过内镜的钳道,氩气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丝电极产生的高频电能,继而能量被传导至组织产生凝固效应,从而引起止血和破坏有关组织等治疗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