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大亨巴菲特?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遥望过,但地平线上没有美国报业的未来。”股神巴菲特去年还在股东大会上这样感叹美国报业日薄西山的现状。
  今年5月17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就斥资1.42亿美元收购美国Media General旗下的63份报纸。“我一生都热爱报纸,也会一直热爱下去,未来几年伯克希尔也许会收购更多的报业资产”。这是2012年的巴菲特说的。
  《纽约时报》甚至在评价伯克希尔公司与Media General的这一交易时“惊呼”:巴菲特盼着成为传媒大亨吗?
  按计划,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会将此次收购而来的63家报纸“打包” 并入“BH媒体集团”,这些报纸涉及在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以及阿拉巴马州发行的日报和周报。消息发布当日,“Media General”的股价飙升48%,达到4.5美元。
  巴菲特向编辑和出版商保证,他不会在这些报纸上宣传政治观点:“我有些非常坚定的政治观点,但拥有这些报纸的是伯克希尔,不是我。伯克希尔将始终保持非政治性立场。”
  股神当然不会做没有回报的投资。在2012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期间,巴菲特曾说,虽然互联网等多种新兴媒体的兴起冲击了传统媒体,但因为报纸具有新媒体提供不了的社区认同以及本地信息的优势,因此他仍然看好社区报纸的未来。而巴菲特也是这样做的。刚刚收购的这些报纸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地方报纸。
  青睐地方报纸
  尽管此前巴菲特一直不看好报业的前景,但股神对报纸的钟爱众所皆知。“如果早上我手上没有一份报纸的话,我会很不舒服。”巴菲特说。他与报纸的渊源可谓相当深厚。他的外祖父执掌过《卡明县民主报》,父亲曾是《内布拉斯加月刊》的编辑。13岁时,他就开始在《华盛顿邮报》当报童,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只是近年来,巴菲特关注的这些报纸纷纷倒闭。
  巴菲特上一次“买报”是在去年11月底,伯克希尔以1.5亿美元收购巴菲特老家的《奥马哈世界先驱报》报业集团,同时为这间报社承担5000万美元的债务。但当时很多人视之为慈善之举而将其忽略。因为多年来,巴菲特一直在各种场合表示,报纸是一个日渐衰败的行业,这一收购也被视为多少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巴菲特是土生土长的奥马哈人,在家乡报纸经营惨淡的情况下,出手营救一下也是一个可以理解的举动。
  更早以前,在1969年至1977年间,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公司先后投资了《太阳报》、《华盛顿邮报》和《布法罗新闻晚报》等报纸。在巴菲特漫长而成功的投资生涯中,1973年买入《华盛顿邮报》是其最光辉的投资之一,30年间增值128倍。《华盛顿邮报》股票曾被他列入卖出时间为“永远不”的四只股票之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巴菲特坦言,由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广告收入下滑以及定价权的日渐式微,他开始不怎么愿意再购买媒体资产。那么,大举收购63家已经在亏损的报纸,又该如何理解?对于为何再度青睐自己曾避之不及的纸媒,巴菲特只是简略地表示,看中的是报纸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运营管理。
  Media General 2011年的年报显示,出售前,公司旗下位于弗吉尼亚、田纳西州,佛罗里达州,中南部地区和南卡罗来纳州四个市场的报纸平日发行量分别为22.8万、14.2万、10万和7万份,除去本次交易不涉及的《坦帕论坛报》平日发行量13.7万,本次出售的63份报纸总计发行量约为40.3万。这差不多是《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的3倍,而两次收购的价格相近。
  报纸过去的许多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仍报道了“我在其他地方无法找到的、关于奥马哈当地体育和居民的新闻”。巴菲特说,报纸的发行量可能降低,但是只有出现以下三种情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报纸才会关门:一是同一个城镇有不止一家日报争夺市场;二是报纸丧失了地方重要新闻主要来源的地位;三是报纸在市场上丧失了身份认同感。
  巴菲特表示他旗下的报纸没有上述问题,“伯克希尔未来几年可能收购更多报纸。我们看好拥有强烈社区意识的城镇和城市(的当地报纸)。”在收购声明中巴菲特一直强调,“在社区意识强烈的城镇,没有比当地报纸更重要的机构了”。他所收购报纸的许多发行地完全符合这种特点。
  股神对报纸的投资方向比较挑剔。他青睐在城镇发行的中小规模报纸,而非大城市的报纸。“我们收购的报纸均是服务于它们所在的本地,这些地区已坚定地形成了这种模式。让我们感到喜悦的是,这些地区从伯克希尔公司找到了永久的‘家园’。”
  地方报纸也被广泛认为是目前美国报纸行业中发展最为稳定的类别。在美国其他大型报业集团深陷倒闭潮时,小型的地方报纸却一直在夹缝中生存,虽然不是一片大好,却也一直在盈利。
  在内容上,同全国性的报纸多为商业化以及国际化的视角相比,地方报纸中出现的新闻全为采编人员从当地社区中获得素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人真事。这些是读者无法在任何互联网和其他的报纸以及电视中感受到的。
  巴菲特坚信,本地化的报纸仍然是以诸多社区“集合体”的形式服务于大众。巴菲特表示没想过从自己旗下的《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获知有关阿富汗的新闻,他要看的是“自家后院”发生了什么。
  “编辑们,这是你们的工作:让你的新闻报道中,有关心这个城市的人不可或缺的信息,我们的工作是获得在当地事务上的最高话语权。报纸的发行量可能会下降,但致命伤在于,一份报纸在当地失去重要的信息来源,或者市场对它的地位失去认同感。”
  质疑传统纸媒的商业模式
  现在,纸媒已成为巴菲特的“座上宾”。在他看来,“如果报纸能够继续提供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信息,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在很多方面纸媒都会做得比其他媒体更好。”但他同时也强调,报纸需要停止免费提供在线新闻的服务。
  巴菲特支持数字订阅。他警告称,对纸媒收费、同时在网上提供免费内容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他表示报纸这个行业应该反思:是否应该在互联网上提供免费的报纸内容?报纸需要采用积极的商业模式,绝对不能让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能在网上被免费阅读和获取。
  巴菲特买下的这些报纸,不仅仅只是报纸的那张纸,还有这些报纸旗下的网站,甚至还有报刊部分针对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发的App。此外还包括这些报纸旗下的不动产。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伯克希尔公司将向MediaGeneral提供4亿美元7年定期贷款,以及4500万美元的循环信贷额度,从而获得认购Media General公司19.9%股份的期权,并且有权利向该公司董事会提名一名董事。值得注意的是,该长期贷款的利率将高达10.5%。也就是说,在2020年该贷款到期时,如果MG按期支付所有的利息,伯克希尔就已经收回了它几乎所有的4亿美元投资。
  出售传统报纸业务之后,Media General的主要业务是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媒体,这些业务的发展前景较报业相比较为稳定。这样一来,巴菲特等于在两种业务上都押了宝。未来一旦Media General走出财务困境,股价上升,巴菲特的19.9%股份也将随之升值。
  2011年,Media General的报纸网站每月有1260万名独立访问者。到去年年底,Media General旗下的7家报纸对部分在线内容收费,另外11家报纸计划在今年4月中旬以前推出订阅服务。
  《里士满时讯报》(也在被收购的63家报纸之列)报道称,Media General董事长J·斯图尔特·布赖恩三世表示,卖掉曾祖父于1896年创办的集团令人百味陈杂:“我的大脑说‘卖得好’,而我的心在哭喊”。巴菲特是全球知名的投资大师,同时还是美国最大的慈善家之一,要找一个比他还靠谱的投资者恐怕很难找到。所以当伯克希尔公司的四位高管现身报社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有的甚至在网上直抒胸臆“我们感觉被解放了”。
  对于将来的发展,巴菲特提倡收费的数字订阅。《华尔街日报》前出版商戈登·克罗维茨等人于2010年创立的“Press+”,为美国多家报业集团的300多个出版物提供在线用户订购技术。《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和此次收购的17家报纸就使用了“Press+”的订购技术。
  传统报纸价值不会消失
  有投资者分析说,巴菲特开始买报纸,并不代表报纸产业将重新恢复活力,但是,如果巴菲特开始卖这些报纸的话,那报纸产业可就要担心一下自己的未来了。
  2009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和互联网的双重冲击,美国报纸业纷纷排队破产。有着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在一年亏损1400万美元的情况下,宣布停止出版纸质报纸,改为仅出版网络版。有着150年历史的美国《落基山新闻》也在2009年2月27日出版了最后一期报纸后宣布“寿终正寝”。
  面对读者流失和广告流失,美国的报纸率先开始集体网络化的尝试。1994年,美国有几十家报纸开辟了网站。到2006年,美国1452家日报当中,有1312家拥有自己的网站,并且免费向读者提供浏览。
  互联网出现后,关于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即将消失的预言,似乎在加快速度变成现实。前些年的盈利缩减,发展到现如今的亏损巨大甚至入不敷出。报纸版面精简,扩大到现如今的裁撤分支机构、压缩雇员甚至减少出版频率。不论拿过多少次普利策奖、不论拥有多么有才华的记者,事实总让人无法轻松。
  股神巴菲特收购传统报纸,也许令美国乃至全球的传统媒体工作者为之一振。但是经过这么分析来看,巴菲特也绝非一时冲动或是出于感情而进行此次投资。资产本身的价值和合适的价格才是巴菲特投资背后的真实逻辑。不过,巴菲特对于传统报纸价值的认识,对传媒行业来说,也无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启发。
其他文献
神风特攻队的年轻军人高喊着“樱花树下再见”,飞机冲出了跑道,这个镜头来自日本电影《我愿为你赴死》,许多人对这部电影相当陌生,但说到电影的主创者,一定会有人说:“哦,原来是他……”这部讲述二战时在日本九州经营餐馆的中年妇女鸟滨登米照顾神风特攻队飞行员的电影,骨子里是美化战争侵略者,它的主要创意来自当时担任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  战争题材影视剧近年在日本渐受追捧。例如名噪一时的电影《亡国神盾舰》,讲
“尊敬的孙博士,您的这个党确实糟透了”  早在1922年6月,孙中山就与另一位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广州会晤。尽管其间发生了“陈炯明叛变”,陈军炮轰总统府,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决心已不可动摇。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达林也将离开广州。这时,孙中山特遣代言人陈友仁给达林转话:“我确信,苏俄甚至在危难之中也是我唯一的朋友。我决定赴上海继续斗争。倘若失败,我则去苏俄。”  正因
车船税法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一个多月来,占乘用车总量87%左右的小排量乘用车税额标准下降,成为本次车船税立法改革的受益主体。  以前,对家用乘用车的车船税征收办法比较笼统,即以1.0升为界,1.0升以下的每年征收60元,1.0升以上的每年征收360元。而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办法,则按发动机排气量进行梯状征税:  1.0L以下:60元-360元  1.0L以上至1.6L:300元-540元
诺基亚与苹果手机的战争,很像是“龟兔赛跑”,虽然苹果手机未必是乌龟的速度,但诺基亚的表现却非常像那只兔子:总是起跑得很早,可是中途就走神放慢了脚步,然后就被赶超了。  在触屏方面,诺基亚比苹果早了整整3年,但是诺基亚的高层认为这种技术不会是受欢迎的东西,所以并未全力投入其中,结果被后来居上的iPhone夺去了半壁江山;在应用商店方面,诺基亚的Ovi比苹果的APP Store整整早了1年,但如今,O
1965年,18岁的理查德·库克,在戛纳的一家咖啡馆,偶然遇见当时世界上最受尊崇的艺术家毕加索。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仍然鲜活地保留在作者最为自豪的记忆中。    我问他要签名,毕加索以惊人的速度在画板上端写下了他的名字,又以洋溢的激情在大幅的白纸上画下了一条波浪线。      1965年,那时还没有人听说过“gap year”(中学和大学之间的空档年)这个词。但我确实很好地利用了即将去剑桥上学前的几个
买苹果不如买股票  如果你1997年购买苹果的笔记本电脑PowerBook G3 250需要花费5700美元,而如果当时你买的是苹果的股票的话,现在的价值是505289美元,涨了近90倍!而二手的笔记本在ebay上卖50美元左右。现在,你准备买股票还是iPad 3呢?      美食,往往残忍  鹅肝酱是顶级美食,价格昂贵。生产过程却极其残忍:鹅被固定在训练颈部肌肉的架子上,一次性将数公斤饲料塞进
双手射出火箭炮的阿童木、口袋里可以拿出很多法宝的哆啦A梦、身高19米保护地球的高达,甚至来到东京后,我还曾妄想着在某个垃圾堆的角落捡到某个超卡哇伊的人形机器人。  然而,这些不存在的机器人只在动漫中出现过。不管怎么样,它们却代表了人类对机器人发展的猜想和意愿。也许我们以后的人工智能可以完全人性化,人类会不会成为将来某个机器人王国的主宰呢?  日本人对于机器人的热爱是积淀了几代人的情感的。以前我在国
名刊速读    《兵器》  从庙行保卫战看淞沪抗战中的阵地防御战  在1932年的淞沪会战中,都说中国军队是在火力远不如日军的情况下拼死奋战,那我们靠什么抵消日军的火力优势?若只靠精神,是很难挡住铁与火的,而且也不能解释为什么1932年中国军队挡住,到1937年就挡不住了。要说清这个问题,就要研究淞沪抗战中的阵地防御。    《军事文摘》  中俄军演凸显“中国特色”  近年来,亚太地区日益凸显的一
买黄金不如存鸡块  美国一位主妇在清理孩子吃剩的麦当劳套餐时,发现一个形状酷似硬币上华盛顿总统侧面头像的鸡块,于是将其冷冻。前不久,冷藏三年之久的“华盛顿头像鸡块”在eBay上拍出了8100美元的天价,简直比买黄金还靠谱。更可笑的是,此消息一出,多个价格不菲的类似鸡块已现身eBay。     你适合炒股吗?  A股市场一度回暖,大量新股民涌进股市,A股新股开户数已经连续数周上涨,然而波诡云谲的股市
生活实例:  一日,眼科门诊来了两位姑娘,她们此次前来都想“割双眼皮”。医生仔细评估了她们的眼部情况后,只接受了其中一位姑娘的“割双眼皮”(重睑成形术)请求。另一位姑娘问及原因时,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她的“小眼睛”可能是由轻度的上睑下垂所造成的,而上睑下垂是一类眼睑疾病,需进一步治疗,不能单纯通过“割双眼皮”来改善。上睑下垂与“小眼睛”有本质区别  上睑下垂是由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外伤等原因导致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