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种心理疾病长啥样?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迫症OCD
  强迫症以前一直被归为焦虑障碍的一种,直至2013年新改版的DSM诊断手册中,强迫症及其相关障碍被单独列出来,成为一个“谱系”。它终于得到了它应有的重视。
  强迫症出现的时候,人的脑袋里面有抛之不去的念头,让人觉得很焦虑,于是人就发展出大量重复的、无意义的“强迫行为/思维”,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而实际上,越来越焦虑。
  举例来说,“强迫”的同学看见这个歪了的小格子,即便接下来要去见客户,或是给编辑交稿,有一万个订单要谈,也无法控制地想要把这个小格子搬正、搬正、搬正。
  而且……他们边想边不要自己想,万劫不复。
  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
  广场恐惧症也是焦虑障碍的一种。
  不同于其字面意思的是,“广场恐惧”并不单指恐惧广场、公开场合或人多的地方;而是说,人担心自己在某种情境/场合出现惊恐发作的症状(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而产生过度焦虑。比如担心自己外出、去人多拥挤的地方、过桥、坐火车诸如此类。
  所以,患者会拼命地避免这些场合,一想到这些,就充满焦虑感。
  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我一个美国的督导师说,如果现在你没有接待很多进食障碍的来访者,作为咨询师,你要做好这样的准备:未来10~20年,中国会出现大量的进食障碍的来访者,其中就包含厌食症。
  原因是有人做过调查发现,当一个区域面向西方文化开放,媒体上大量出现模特、美女,一段时间之后,在这些“非理性”的媒体渲染下,大量的“厌食症”就会随之催生。
  “厌食症”来源于希腊语,字面原意是:“神经性的食欲丧失”,多少有些误导。实际上厌食症的人并非丧失食欲,而更像是对“戒食”成瘾,欲罢不能。多出现于青少年时期和年轻人。
  和这幅图画一样,厌食症的来访者很难对自己的身材做出“合理”的评价。TA有着一尺四的小腰,你若让她用手来画一个和她腰一样大的圈,她会画出两尺四来。
  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不认同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生错了身体,对自己的性别极度不适。又极度渴望成为另一种性别,或期望按照另一种性别的方式被对待。在诊断上,孩子和成年人有所差别。
  “性别认同障碍”是否归属心理障碍领域备受争议。
  Dr. Darryl Hill说,所谓“性别认同障碍”,不过反映了父母在自己孩子对性别有不同看法的时候,产生的巨大焦虑。2009年,旧金山举办的心理学年会上,场内外都有抗议者示威,呼吁将“性别认同障碍”从心理障碍领域剔除。
  我自己也曾经有一个好朋友,对我说过一模一样的话:“我有记忆起,就觉得自己长错了身体。”
  抑郁症Depression
  “抑郁症”是诸多心理障碍诊断名词中,大家最常听到的一个。
  上班久了心情不好,老公没刷碗心情不好,领导没给假心情不好……人人都会抑郁。典型的抑郁症核心症状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对周围一切事情失去兴趣、乏力记忆力减退。
  我每次提起这些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大呼小叫:“我有哎!我也有哎!”
  这让“抑郁症”显得不那么稳重,随随便便就得上了,随随便便也就好了。而实际情况是,它是和“感冒”、“肺炎”一样的生理疾病,有着自己的生理特性和生理症状,也因此它值得更认真、更规范地治疗。
  我所了解的抑郁症的来访者往往本身很聪明,又擅于假装自己“很好、没问题”。在生病的状态下,盲目的乐观鼓励,只能让他们雪上加霜。相比“打鸡血洒阳光”式的开导,他们更需要身边的人来承认他们的困境,关注他们的内心苦痛。
  多重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多重人格障碍算是临床诊断上最富有争议的一个障碍了,从起因、诊断标准到治疗,都存在无数争议。
  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这些不同的“角色”各自有着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对自己的认知,“他们”轮番出来主导一个人的行为。“角色”之间相互并不认识,我们亦无法用“忘记”来解释。
  1646年Paracelsus报告了全球最早的案例。经过漫长的争论、发展、研究,自1970年之后,对多重人格障碍的诊断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案例被报告出来,而一个个案身上显示出的“角色”数量,也从2、3个升至平均16个。有人认为这些个案的增多是一些“催眠”治疗师的诱导所致,亦有人认为是由于治疗师们诊断标准不一而致。
  1994年,DSM 第四版将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人格障碍)更名为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直译为:不相关的身份认同障碍),意在强调不同角色之间意识、身份认同的区别,而弱化人格的不同。
  嗜睡症Narcolepsy
  嗜睡症的人白天无法控制地昏睡过去,连续超过三个月;会出现短时间的肌肉丧失张力,而发生猝倒;亦会短时间进入快速眼动的状态。
  一般人需要半小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而嗜睡症患者只需1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
  来源:丁香园
其他文献
白塞病(Behget'sdisease)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特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三联征,然而部分患者以心血管病变、神经系统、消化道、肺部或肾脏等系统损害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病情错综复杂。  近70多年以来其诊断标准不断进行着更新,2013年国际白塞病研究组(ISGBD)发布了最新的白塞病国际标准(JCBD)。2008年EULAR提出的白塞病治疗建议,越来越多关于白塞
期刊
当移动医疗在C端收费受阻,市场开始转向B端的机会,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医院。不过,核心问题是,医院到底会不会为移动医疗买单?  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医院和诊所或自建或采购移动医疗工具,包括梅奥诊所的院内病人管理工具以及出院后的移动端病人跟踪,以及Cleveland Clinic Innovations与Global Healthcare Innovations合作推出的移动工具商店等。  这些医院
期刊
上一次讲了减肥的饮食控制,这一次为大家介绍减肥的运动相关知识。很多人以为只要每天有运动,只要坚持下去,最后总能减肥,可是运动也会存在很多误区,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可能你所作的努力都是白费,甚至走入歧途。一、了解自己的身体  身体是最应该被我们爱惜的,不管我们吃进去多少垃圾食品,不管我们是抽烟喝酒还是熬夜,我们的身体都一直在支撑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前怎么对待身体,之后总会显现出后果,
期刊
所谓“秋高气爽”,如今的空气质量似乎已趋于平稳,可只要一想到年初肆虐全国的雾霾天,人们还会心有余悸。特别是2月底,华北地区经历霾沙同袭,我们的肺又一次遭受“磨难”。如此无数次之后,人们不禁要问:我的肺,现在还好吗?  来看肺病的人越来越多了  春季,在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地铁站附近,不少居民都戴着口罩,紧锁眉头,匆匆走过。戴着厚厚卡通口罩,时不时咳嗽几下的王小姐无奈地说:“我身边的几个同事,都是年纪
期刊
不按时吃饭会伤胃,嗜食辛辣会刺激胃,压力大时胃也会不舒服。据统计显示,我国部分地区胃病发病率较6年前足足翻了两番,并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上班族。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李滨教授在健康讲座上教大家如何“善待你的胃”。  我国是“胃病大国”,在13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发病率分别为30%和10%。将近60%
期刊
1、论催眠和心理学的关系  催眠和心理学貌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像魔术与物理学的关系一样:一种舞台表演形式与一门专业学科的关系,也就是没关系。物理学家没有受过魔术表演的训练,更说不出魔术背后的关窍。如果硬要他们说点什么,他们只能说:魔术逃不脱正常的物理现象,其原理必定可以用物理学来解释。心理学家也会说同样的话:催眠无论看上去多神奇,本质上也逃不脱正常的心理现象。  魔术师对此
期刊
临床表现及诊断  胆囊结石临床表现  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或手术时偶然发现,称为静止性结石。典型的胆囊结石症状为胆绞痛,其他常见表现有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①胆绞痛:典型发作是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及呕吐。  ②上腹隐痛:多数患者仅在进食过多或进食油腻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
期刊
患者王女士,36岁,胆囊切除术后2年。来门诊看病时,告诉医生,自己因为腹痛诊断为胆囊结石,2年前进行了手术切除胆囊。但是做完手术后,原来没有症状的胆囊现在却出现了疼痛,每天饭后腹痛不适、恶心、嗳气、腹胀、大便变稀,便次增加。  她一脸茫然地问医生:“为什么胆囊切除术后会出现这些症状呢?为什么其他人术后没有表现,而我就会如此呢?难道说我的手术没有做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
期刊
面对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加快推进分级诊疗的要求,多位专家在今年2月份的中美医学培训合作论坛上呼吁,我国应该进一步发展远程医疗,尤其是第三方远程医疗平台。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诊疗患者、培训医护人员的医疗活动,包括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培训等。  我国远程医疗历经多年发展仍不尽如人意:传统远程医疗更多是点对点的医疗帮扶,就医人数有限,一些地方远程医
期刊
【编者按】  常常有患者问:拍完CT为啥不能立刻拿片子?一般来说,这个问题如果问医生护士或者导医的话,会得到的答案80%都是“等出报告”。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某些层面上还是可以用来简略地解释一下“PACS”这个大部分患者都并不熟识的系统。  医院放射科往往是信息建设最发达的一个科室,而大部分医院的PACS正是以放射科为基础进行扩展,逐渐开始向区域互联的方向发展。这不止是个网络硬盘  拍完CT后发生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