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引种及栽培方法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shid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当今畜牧业的逐渐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调整,粮饲兼用型玉米得以逐步的推广,因其具有产量高、质量好、营养丰富等优点,所以经济效益比较可观。本文主要对于粮饲兼用型玉米的选种和栽培方法展开分析,并介绍粮饲兼用型玉米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粮饲兼用型玉米;引种;栽培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has the obviou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food forage all-purpose corn gradually promotion,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rich nutrition, so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considerable. In this paper, th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of corn for feeding and feed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methods of corn are introduc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grain feeding and feeding;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1.引种技术
  目前我国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是种子质量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种子的质量对于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为严重,我地区引进的粮饲兼用型品种,常出现植株矮小,籽粒成熟度不好等问题,给玉米种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将引种工作放在玉米种植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在选种时要注意一些问题。
  避免盲目性,竞争力强、销路好、效益高的粮饲兼用型品种是广大种植户追过的优良品种,因此市场上不断的有新品种涌入,而新品种的引入并不代表就能达到高产、优产,新品种引进要以实用高产为前提,目的是增加种植户的收入。因此,在选择粮饲兼用型品种时不可盲目,要引种前要做好相关工作,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
  在引种之前要分析好原产地与引进地间的生态环境差异,包括光照、积温等条件,以免造成生育期过长影响玉米的成熟度。在选种时要在纬度相近的地区引种,要求温度和光照的差异较小,还要考虑到海拔因素,这样才能增加种的成功率。
  种植者为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应该有相关的引种计划并且严格的按照计划执行,在引种地区对需要引进的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对引进的品种在相对不同的条件下做初步的鉴定,以确定该品种是否适宜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壤环境。引种要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进行。
  “三证”齐全,并遵守《种子法》。引进的品种一定要具备《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合法单位购买,并且该单位要出具《种子质量合格证》,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并且要在取得《植物检疫证》的情况下才可引种,以免将病虫害带入。另外,在新品种的引进过程中还要严格的遵守《种子法》,保护广大种植户的利益。
  2.栽培方法
  選择优良的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在种植前要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要求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植株高大、活秆的成熟期和生育期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所选择的种子要求籽粒饱满,发育健全,无霉变,无虫蛀。
  选地和整地:可种植一般玉米的土地都可以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要求地块平坦,排灌方便,土质肥沃,透气性好。播种前对地块进行整地,整地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确保墒足、地平、地净、无土坷垃。
  播种: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播种时间应选择气温稳定在12时进行,如果采取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提前7-10天播种。一般春播选择在每年的4月中上旬。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先晒种2-3天,增加种子的吸水能力,促进玉米种子的发芽出苗率和幼苗的整齐度。播前用温水浸种7小时左右,然后将种子摊晾后再播种。
  合理密植:播种时要根据玉米品种的特性、地力、施肥量来进行合理的密植,以使个体与群体的结构合理,增加植株间的通风和透光度,以促进玉米良好的生长,使其提早成熟。注意如果密度过大易导致果穗不整齐,还易出更空杆,如果密度过小,则产出的果穗较少,影响效益。玉米的播种量要根据品种、土壤的墒情、播种方法等来确定。一般都选择条播的方式,播种量在每667平方米4.5kg左右,播种深度为5cm,行距为50cm,株距为30cm,密度为每667平方米5000株左右。
  合理施肥:施肥要做到适施基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在施基肥时要结合整地进行,为玉米的生长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为玉米中后期的生长提供一部分的养分。基肥宜选择有机肥,一般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可以配合的施入一定量的化反,还要根据土壤条件,施加适宜的微肥。苗肥的施加可促进玉米苗壮,并可调节整体的整度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苗肥为速效肥,在苗长到4-5片叶时结合定苗施加一次氮肥,用量为总氮量的20%,一般选择使用尿素。穗肥是指抽穗前接近大喇叭口期时的追肥,这阶段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成穗成粒的关键时期,因此,追肥十分必要。追肥的时间要根据播种后的天数来确定,一般春播玉米在播种后的50天左右追肥,用量为总氮量的45%左右为宜。
  田间管理:当幼苗长到3-4片叶时进行间苗,间苗的方法为去密留疏,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在间苗后进行定苗,确定合理的密度,以免发生争光夺肥的现象。在3叶期进行每一次中耕培土,以控制杂草,促进幼苗根叶生长,第2、3次中耕选择在定苗后,拔节前乾地,最后一次中耕时要结哈施穗肥和培土。做好玉米的防涝工作,在多雨的季节要做好排水的工作,从拔节期到孕穗期,田间的持水量保持在60%-70%,在大喇叭口期,抽雄前10天到开花后20天是玉米生长发育和灌浆鼓粒的关键时期,此时要及时的浇水,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8成的程度比较合理。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最明显的提升就是我国人民对环境保护、林木资源保存的认知。本研究将针对我国的国有林场的树木管理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国有林场;树木管理;提高措施  [Abstract]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the tree management of the state-owned forest f
1 小麦病害  1.1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多于上部叶片,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茎秆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病害初期叶片表面产生黄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产生1层白粉状霉层,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并伴有许多黑色小点。该病一般在春季3月底至4
【摘 要】寒地黑土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促进寒地黑土农产品的营销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将地产级别的农产品打造成高档农产品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寒地黑土;农产品;研究能力;品牌体系  [Abstract] Cold black soi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and construction to speed u
(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营林局 150900)  【摘 要】水土保持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以及生产建设各行业,任務艰巨、关系复杂。重点是建立相关部门的协作协调合作机制,健全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落实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完善和拓展投入机制。  【关键词】水土保持;顶层设计;水土保持规划  [Abstract]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soil and wat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对于营林工作的重视和推进,这就要求营林工作管理转变传统的营林管理模式,加强创新理念以促进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提高营林生产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营林工作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营林工作中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营林工作;可持续发展;管理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
【摘 要】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强,这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玉米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内容,加强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主要工作。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玉米种植的增产,使我国农民提高相关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家农业的积极发展。本研究将对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行细致的分析与
道路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城市道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桥梁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以及管理过程,有利于维护城市的形象,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严谨、有序、节能、低耗、劳资双方相互和谐的桥梁施工环境对于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国内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
【摘 要】玉米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被誉为“饲料之王”。由此可见其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不仅仅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现今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保健品,有助于人们预防多种疾病。人民对玉米的品质也越来越关注,抗旱玉米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全国范围内玉米的产量,此外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将通过对抗旱玉米的研究,针对现有玉米栽培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