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学校体育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已从单纯的强身健体模式中解放出来,向多元化道路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找出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 体质 体育教学 改革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体育科学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学校体育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其中体育教学改革有了一些的转变,但还有许多不足。青少年体质还在不断下降、肥胖超重学生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所以,学校体育应该适应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并服务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人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及CNKI查阅了大量体育期刊、普通高校学报及有关青少年体质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文章。这些资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铺垫。
2.2.2 逻辑分析法。
该文章运用了归纳法、比较法、综合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要求论据充分、有力,文章论点具有建设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3.1.1 教学思想陈旧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一直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各级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味的寻求“升学率”,置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于不顾,极大的限制着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在学校体育教材中,有关竞技运动的内容占了教材大部分内容。更不乏有些学校还把学校运动竞赛的成绩看作是评价该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标准[1]。应试教育和对竞技运动的偏爱成为了制约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重要原因之一。
3.1.2 课程内容陈旧
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传授式教学方法和系统式教学方法。传授式教学方法是以示范、讲解为主,轻视主观、提问等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法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滋长了他们的依赖性[2]。系统式教学方法重视的是学生对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系统性教学法根本无法考虑到学生的思想,把那些技术动作强加给学生,使得学生不得不按照老师所谓的正规动作。
3.1.3 师资配置不均衡
我国各种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贫困地区的教育严重滞后,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配置结构的失衡。反之,离城镇越近的学校,教师数量就越多,有些学校还存在超编现象。
3.1.4 设施配置不充足
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体质,落实教育法规的基本物质保证。但是,目前诸多学校在体育场地、器材配置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3]。一是由于学校经费的制约,新的体育器材无法购置。二是原有的场馆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3.2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3.2.1 教学目标科学化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培养素质人才的需求,要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目标。我们一直把锻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运动技能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还淡化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4]。体育教学目标应是集教育性、健身性为一体的全新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我们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3.2.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近年来,人们逐渐把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由“技能教学”向“人文科学教学”转移,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
3.2.3 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与其相适应的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程序式教学法、单元式教学法等等。
3.2.4 师资配置均衡化
各级政府及各级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师资的扶持力度,多方采取积极措施,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吸引大量优秀体育人才。
3.2.5 优化场地设施配置
国家教委及各级地方政府要支持学校体育教育,更新办学思想,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合理的分配体育教学经费,场地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要到位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体质现状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2)教育思想落后,阻碍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3)教学方法在陈旧、单一,制约学生的创造性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4)师资不均衡、教学能力的高低差异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5)学校体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学生正常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4.2 建议
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前应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应从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向积极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创造力等全面发展转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不能采用教条式的教育方法,体育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地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第一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36-153.
[2] 王荣.江苏科技大学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4,21~23.
[3]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第一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9-120.
[4] 佟铸.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革趋势[J].体育学刊,2003,3(10).
【关键词】青少年 体质 体育教学 改革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体育科学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学校体育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其中体育教学改革有了一些的转变,但还有许多不足。青少年体质还在不断下降、肥胖超重学生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所以,学校体育应该适应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并服务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人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及CNKI查阅了大量体育期刊、普通高校学报及有关青少年体质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文章。这些资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铺垫。
2.2.2 逻辑分析法。
该文章运用了归纳法、比较法、综合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要求论据充分、有力,文章论点具有建设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3.1.1 教学思想陈旧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一直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各级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味的寻求“升学率”,置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于不顾,极大的限制着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在学校体育教材中,有关竞技运动的内容占了教材大部分内容。更不乏有些学校还把学校运动竞赛的成绩看作是评价该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标准[1]。应试教育和对竞技运动的偏爱成为了制约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重要原因之一。
3.1.2 课程内容陈旧
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传授式教学方法和系统式教学方法。传授式教学方法是以示范、讲解为主,轻视主观、提问等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法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滋长了他们的依赖性[2]。系统式教学方法重视的是学生对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系统性教学法根本无法考虑到学生的思想,把那些技术动作强加给学生,使得学生不得不按照老师所谓的正规动作。
3.1.3 师资配置不均衡
我国各种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贫困地区的教育严重滞后,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配置结构的失衡。反之,离城镇越近的学校,教师数量就越多,有些学校还存在超编现象。
3.1.4 设施配置不充足
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体质,落实教育法规的基本物质保证。但是,目前诸多学校在体育场地、器材配置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3]。一是由于学校经费的制约,新的体育器材无法购置。二是原有的场馆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3.2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3.2.1 教学目标科学化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培养素质人才的需求,要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目标。我们一直把锻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运动技能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还淡化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4]。体育教学目标应是集教育性、健身性为一体的全新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我们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3.2.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近年来,人们逐渐把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由“技能教学”向“人文科学教学”转移,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
3.2.3 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与其相适应的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程序式教学法、单元式教学法等等。
3.2.4 师资配置均衡化
各级政府及各级学校要加强对体育师资的扶持力度,多方采取积极措施,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吸引大量优秀体育人才。
3.2.5 优化场地设施配置
国家教委及各级地方政府要支持学校体育教育,更新办学思想,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合理的分配体育教学经费,场地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要到位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体质现状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2)教育思想落后,阻碍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3)教学方法在陈旧、单一,制约学生的创造性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4)师资不均衡、教学能力的高低差异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5)学校体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学生正常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4.2 建议
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前应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应从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向积极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创造力等全面发展转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不能采用教条式的教育方法,体育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地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第一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36-153.
[2] 王荣.江苏科技大学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4,21~23.
[3]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第一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9-120.
[4] 佟铸.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革趋势[J].体育学刊,200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