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任务型教学与Task板块
任务型教学模式最初源自美国学者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其理论认为“运用语言的能力是通过置身语言其中并在参与其运用中来获得,在这个过程中,经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不是训练” 。任务型课型旨在“用英语来做事”,“从做中学”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Do to learn ,learn to do”。 这样在任务中潜移默化,既学习了语言,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充分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先进理念,以单元话题为主线,设计了一个与本单元话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以任务的最终产品为目标,学生通过结对或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亲历语言实践,在各种情境中用英语参与和完成各种真实而有意义的与生活、学习、工作有关的任务和活动,强调语言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做”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
Task板块的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理念,通过使用英语来做事,达到了解知识、得出结论的非语言性成果。虽然这些知识或结论与语言学习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能直接激起学生学用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模式的三个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Task任务分三个步骤,包含听说、阅读和写作训练,通过听或读进行信息输入,双人相互对话或小组合作交流互动,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成果输出,整个Task教学是从语言输入逐步过渡到综合能力输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新的课程理念和新教材也给教师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加上编者在这一板块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不一定符合教学实际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学情,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要努力做到用好教材,而不仅是拘泥于教材地照本宣科。
二、Task课型的实施困难及对策
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发现,Task板块的实施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话题新、词汇多,对于学生无疑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另外,听力材料篇幅长也是一大现实的困难。
其次,新教材Task中步骤2、3是最难的部分,对参与合作的要求高。步骤2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实现互动;步骤3要求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面对新课程下的“任务型”课堂,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焦虑感,不愿甚至害怕与人交流,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面对如此高要求高难度的Task板块,很多教师采取直接省略的办法跳过去,最多把含有阅读文章的部分带领学生过一下,把重要的语言点讲解、练习一下也就算完成了。对此,为有效化解上述困难,笔者采取了如下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师方面
既然Task课型的主要方法是以一个任务为中心,发展学生听、说、读、写技能,那么教师应当将每个单元的Task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备课。刚接触Task部分时,又是steps又是skills building,三个技能似乎和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无关,其实是为了突显三个技能而把各项信息分配到各个技能训练中,需要英语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加工、整理信息,进行材料重组,创造性利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学生方面
(1)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焦虑感,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起点放低一些,以此来化解教材难度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速度放慢一点,不必强求每课时必须完成到哪一步,只要一课时相对完整就可以了。这些做法关键是要根据具体学情, 降低难度,让学生真正获得技能。以听力为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听力材料大多篇幅较长,而学生平时训练的材料篇幅不长,且以选择题为主,与此形成很大的反差,大部分学生难以完成任务。教师应于课前预听材料,估计难点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搭建平台来帮助学生过渡,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完成任务。
(3)对于最后的成果输出,最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课后做;对学生的习作也不需要盯着语言错误不放,应以肯定优点为主,挑少量典型错误讲评,以增强学生学用英语的信心。
(4)教师应给学生体验展示、点评、辨析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此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针对牛津教材Task板块教学操作中的常见困难,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恳请大家不吝指教!
任务型教学模式最初源自美国学者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其理论认为“运用语言的能力是通过置身语言其中并在参与其运用中来获得,在这个过程中,经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不是训练” 。任务型课型旨在“用英语来做事”,“从做中学”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Do to learn ,learn to do”。 这样在任务中潜移默化,既学习了语言,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充分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先进理念,以单元话题为主线,设计了一个与本单元话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以任务的最终产品为目标,学生通过结对或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亲历语言实践,在各种情境中用英语参与和完成各种真实而有意义的与生活、学习、工作有关的任务和活动,强调语言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做”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
Task板块的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理念,通过使用英语来做事,达到了解知识、得出结论的非语言性成果。虽然这些知识或结论与语言学习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能直接激起学生学用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模式的三个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Task任务分三个步骤,包含听说、阅读和写作训练,通过听或读进行信息输入,双人相互对话或小组合作交流互动,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成果输出,整个Task教学是从语言输入逐步过渡到综合能力输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新的课程理念和新教材也给教师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加上编者在这一板块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不一定符合教学实际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学情,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要努力做到用好教材,而不仅是拘泥于教材地照本宣科。
二、Task课型的实施困难及对策
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发现,Task板块的实施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话题新、词汇多,对于学生无疑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另外,听力材料篇幅长也是一大现实的困难。
其次,新教材Task中步骤2、3是最难的部分,对参与合作的要求高。步骤2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实现互动;步骤3要求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面对新课程下的“任务型”课堂,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焦虑感,不愿甚至害怕与人交流,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面对如此高要求高难度的Task板块,很多教师采取直接省略的办法跳过去,最多把含有阅读文章的部分带领学生过一下,把重要的语言点讲解、练习一下也就算完成了。对此,为有效化解上述困难,笔者采取了如下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师方面
既然Task课型的主要方法是以一个任务为中心,发展学生听、说、读、写技能,那么教师应当将每个单元的Task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备课。刚接触Task部分时,又是steps又是skills building,三个技能似乎和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无关,其实是为了突显三个技能而把各项信息分配到各个技能训练中,需要英语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加工、整理信息,进行材料重组,创造性利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学生方面
(1)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焦虑感,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起点放低一些,以此来化解教材难度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速度放慢一点,不必强求每课时必须完成到哪一步,只要一课时相对完整就可以了。这些做法关键是要根据具体学情, 降低难度,让学生真正获得技能。以听力为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听力材料大多篇幅较长,而学生平时训练的材料篇幅不长,且以选择题为主,与此形成很大的反差,大部分学生难以完成任务。教师应于课前预听材料,估计难点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搭建平台来帮助学生过渡,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完成任务。
(3)对于最后的成果输出,最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课后做;对学生的习作也不需要盯着语言错误不放,应以肯定优点为主,挑少量典型错误讲评,以增强学生学用英语的信心。
(4)教师应给学生体验展示、点评、辨析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此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针对牛津教材Task板块教学操作中的常见困难,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恳请大家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