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文明礼仪;优化环境;树立榜样;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45-01
幼儿正处于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影响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本着“低——要求低”、“浅——内容浅”、“细——措施细”、“活——方法活”的教学原则,在实践中探索出较为可行的培养方法。
一、创设礼仪教育环境
由于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所以环境的教育功能不可低估,为此,我园通过两条途径来优化教育环境。
1 优化生活环境。围绕“文明礼仪在我身边”教育主题来创设园内环境,如我们用黄色、绿色脚印指示上下楼梯方向,幼儿看着排列整齐且方向鲜明的彩色脚印后,都兴趣盎然地一个跟着一个上下楼了,从而避免了拥挤、混乱现象;盥洗室中,我们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教育幼儿如何排队洗手,而且还标示洗手的正确方法;幼儿寝室中,我们以宁静、安详为主题布置了墙面,不用教师过多的哄劝和管理,幼儿就会自觉、安静地入睡。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做法,幼儿就会在环境教育中养成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
2 树立礼仪榜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在幼儿园里,教师就是幼儿的镜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当幼儿见到教师问好时,教师也要点头或招手向幼儿问好;在处理垃圾时,教师要及时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上下楼梯时教师也要向右行。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细节,让幼儿在榜样的感化下,自行受到教育。
二、将礼仪教育融入生活之中
从晨间接待开始,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觉、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回家等。我园非常注重培养幼儿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争星活动,把幼儿的仪容仪表、活动礼仪、尊师敬长礼仪、语言礼仪、园内公共场所礼仪等五项作为评比内容,定时、定点抽查评比,让幼儿时时处处以文明礼仪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意义深入每位幼儿的心中。
三、将礼仪教育纳入教育课程
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抓起,所以我们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课程,并融入五大领域教学之中,使其互相渗透,如在《蝴蝶找花》《我的一家》《小猴请客》等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在扮演过程中感受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我们还组织幼儿观看文明礼仪宣传教育讲座,帮助幼儿获得礼仪相关知识和强化情感的体验。在重阳节、教师节、雷锋日、环境保护日等重要教育契机时,教师还将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了解社会文明礼仪行为,从而为今后遵循社会公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家园共育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必须要家园合力,为此,我园通过以下方式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1 搭建家园互动平台,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家长是幼儿教师开展工作的强有动力,因而,教师首先要建立家园联系纽带,通过家访、板报宣传、温馨小提示等形式,与家长多沟通,多联系,特别要重视与特殊幼儿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幼儿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地教育孩子。
2 引导家长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如在家里,家长要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简单的社交礼仪。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将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反复的过程,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要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所以幼儿教师要本着长期教育的理念,让自身的美德感染并影响孩子,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45-01
幼儿正处于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影响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本着“低——要求低”、“浅——内容浅”、“细——措施细”、“活——方法活”的教学原则,在实践中探索出较为可行的培养方法。
一、创设礼仪教育环境
由于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所以环境的教育功能不可低估,为此,我园通过两条途径来优化教育环境。
1 优化生活环境。围绕“文明礼仪在我身边”教育主题来创设园内环境,如我们用黄色、绿色脚印指示上下楼梯方向,幼儿看着排列整齐且方向鲜明的彩色脚印后,都兴趣盎然地一个跟着一个上下楼了,从而避免了拥挤、混乱现象;盥洗室中,我们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教育幼儿如何排队洗手,而且还标示洗手的正确方法;幼儿寝室中,我们以宁静、安详为主题布置了墙面,不用教师过多的哄劝和管理,幼儿就会自觉、安静地入睡。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做法,幼儿就会在环境教育中养成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
2 树立礼仪榜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在幼儿园里,教师就是幼儿的镜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当幼儿见到教师问好时,教师也要点头或招手向幼儿问好;在处理垃圾时,教师要及时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上下楼梯时教师也要向右行。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细节,让幼儿在榜样的感化下,自行受到教育。
二、将礼仪教育融入生活之中
从晨间接待开始,一日环节包括入园、进餐、睡觉、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回家等。我园非常注重培养幼儿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争星活动,把幼儿的仪容仪表、活动礼仪、尊师敬长礼仪、语言礼仪、园内公共场所礼仪等五项作为评比内容,定时、定点抽查评比,让幼儿时时处处以文明礼仪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意义深入每位幼儿的心中。
三、将礼仪教育纳入教育课程
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抓起,所以我们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课程,并融入五大领域教学之中,使其互相渗透,如在《蝴蝶找花》《我的一家》《小猴请客》等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在扮演过程中感受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我们还组织幼儿观看文明礼仪宣传教育讲座,帮助幼儿获得礼仪相关知识和强化情感的体验。在重阳节、教师节、雷锋日、环境保护日等重要教育契机时,教师还将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了解社会文明礼仪行为,从而为今后遵循社会公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家园共育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必须要家园合力,为此,我园通过以下方式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1 搭建家园互动平台,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家长是幼儿教师开展工作的强有动力,因而,教师首先要建立家园联系纽带,通过家访、板报宣传、温馨小提示等形式,与家长多沟通,多联系,特别要重视与特殊幼儿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幼儿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地教育孩子。
2 引导家长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如在家里,家长要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简单的社交礼仪。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将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反复的过程,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要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所以幼儿教师要本着长期教育的理念,让自身的美德感染并影响孩子,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