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舒瓦茨上任以来成绩显著,把Sun扭亏为盈,但舒瓦茨能带领Sun走多远?
Sun公司庆祝其25岁生日的活动正在各地陆续上演。与幽默和激情四溢的Sun前CEO麦克尼利相比,梳着小辫子的舒瓦茨的演讲有一些枯燥,这让台下的听众多少有一点失望。但正是这个“乏味”的舒瓦茨,给业界带来了惊喜,并有希望把Sun带上复兴之路。
就在Sun 25周年的庆典期间, Sun大中华区总裁余宏德4月13日正式离职。南亚区总裁、亚太区COO Lionel Lim接替余宏德,将整合Sun在南亚和大中华区的现有销售部门。有知情者透露说,“不是说Sun在中国做得不好,但至少有提升的空间。”
而记者近日获悉,4月17日Sun公司董事长麦克利尼将访华。Sun公司的诸多变化和动向的确让人猜想。与声誉日隆的竞争对手IBM、惠普、微软等相比,Sun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都显得有点“日落西山”。尽管Sun在最近的财季已经实现了赢利,但要在多年的沉落后重新升起,并非易事。
走出亏损泥淖
错误的战略选择,使得Sun在2002年就走上了亏损的不归路。但2006年舒瓦茨上任之后,Sun逐渐走出噩梦。
Sun的转折点始于去年4月26日。40岁的舒瓦茨从51岁的麦克尼利手里,接过CEO权杖。其时,该公司的股价从网络繁荣期的60多美元跌到了4美元以下。从2001年开始,Sun一直沉陷于亏损中难以自拔。
今年1月24日, Sun发布了2007财年第二财季财报。Sun财报显示,受服务器热销的推动,该公司第二财季扭亏为盈,业绩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净利润为1.26亿美元。而在去年同期,Sun的净亏损为2.23亿美元。
Sun能摆脱亏损的“噩梦”,可以说和去年4月份上任的新CEO舒瓦茨有关。有分析师认为,自2004年开始担任Sun公司的总裁兼COO后,舒瓦茨给Sun带来了很多变化。麦克尼利曾表示,他把Sun公司的实权交给舒瓦茨是因为后者可以“抛弃许多原来公司固有的做法”。
2000年互联网泡沫出现之前,Sun的主要销售对象就是企业用户。这些用户的财务状况很好时,愿意为Sun的尖端技术买单,所以Sun的服务器在高端市场获益丰厚。
2000年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华尔街建议麦克尼利减少研发投入并裁员,顺应客户需求推出低价服务器。麦克尼利固执地拒绝了——他严重低估了互联网衰退的程度,以及客户对低端服务器的需求。
错误的战略选择,使得Sun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营收锐减39.3%。自2002年起,Sun就走上了亏损的不归路,累计亏损达50亿美元。在竞争对手经营状况相继出现好转之后,Sun却依然深陷泥潭,市场份额逐步被戴尔、惠普和IBM等公司蚕食。
降低成本 丰富产品线
Sun实现赢利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成本降低; 二是产品线更加丰富、推广力度更强,产品的更新速度更快。
自去年4月份担任CEO后,舒瓦茨采取了大胆的战略举措。在舒瓦茨的带领下,Sun开始下定决定裁减冗员、降低成本,显示了扭转公司局面的极大勇气。去年5月份,Sun宣布公司重组,计划“结构性”裁员4000到5000人,目前重组仍在继续。
此外,Sun中国区市场总监文矩介绍,Sun全球50%以上的员工都采用移动办公,或者在家办公。Sun还卖掉了一些公司的地产、关闭了闲置不用的办公场所,进而节省公司运营成本。
据了解,Sun把很多非核心的业务都采取了外包的方式,如人事管理和一部分财务管理。而且,现在Sun采用了甲骨文公司的ERP软件,预计这将花费Sun公司两亿多美元,但可以节省管理1000多个不同类型软件的费用。
在Sun看来,这些都是在即将结束的财季,实现盈利增长4%的有力措施。
同时,在产品和技术策略上,Sun更加开放。Sun推出了新的Niagara服务器;Solaris操作系统也推出了开源版本;Java以GPL许可方式开源。今年1月,Sun宣布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进一步扩展X86产品线。
“Sun实现赢利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成本降低; 二是产品线更加丰富、推广力度加强,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Sun中国的代理商荣之联总经理张彤总结说。
在舒瓦茨的带领下,一些分析师和华尔街开始对Sun重拾信心。Enderle Group资深分析师Rob Enderle表示,Sun开始走上正轨——关注硬件产品线、Java和Solaris开源,在大型机市场从IBM、Dell和HP手中收复失地。虽然现在很不确定Sun的业务将稳步增长,但能看到它有上升的态势。
重启“开放”之门
从固守自己的操作系统,到接纳Windows 、Linux,携手英特尔,Sun在越来越开放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为对抗微软的Windows, Sun发明了自己的Solaris操作系统。事实证明,Solaris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操作系统。
但Linux的流行打破了当初麦克利尼的设想。网络泡沫破裂以后,许多Sun原来的客户纷纷投靠功能更强大的Linux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可以通过集群在一起,提供与更昂贵的Sun服务器大抵相当的性能。
并且,IBM巧妙执行的Linux战略,直接蚕食了Sun的Unix服务器市场份额。分析师Paul Murphy说,“在IBM利用Linux架空微软的同时,Java在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这对Sun来说很不利。除非Sun 能利用开放Solaris挽回局面,把Sun公司的路线向开放源代码方面大幅度倾斜。”
Sun不得不放下原本高傲的态度,渐渐回归到自己的根本——开放标准和开放源代码,谋求在非专有平台上的Solaris的发展。免费和开源,对于曾经作为Sun最核心产品的Solaris而言,无疑是其所能进行的最大的尝试了。
在舒瓦茨的带领下,Sun公司的关注点从Sun自己专有的Solaris Unix操作系统和Sparc硬件结合,转变到开源的Solaris上。
当然,这种开源也会为Sun带来更多的收入。舒瓦茨认为,开源Solaris操作系统可以为Sun带来硬件和服务销售机会。Sun负责软件开发的执行副总裁Rich Green也说,开放源代码是一个可以让你增加收入的工具。换句话说,Sun想借教别人钓鱼之势,抓住一个钓饵市场。
今年1月,Sun迈出了更为重要的一步,与宿敌英特尔握手言和,宣布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进一步扩展X86产品线。Insight 64 分析师Nathan Brookwood说,Sun原来只卖采用自家Sparc处理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不屑于廉价的X86服务器,现在和AMD、英特尔联盟,有利于Sun开拓市场。
Sun宣布和英特尔合作,看重的是英特尔会对Solaris 10操作系统进行支持,既而令更多ISV将原本在Windows、Linux之上的应用,转换至Solaris之上。而且,英特尔还可以帮助Sun在Solaris的驱动软件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持。
IDC高级副总裁Crawford Del Prete说,“对Sun来说,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既拓展了产品线,又加速了Solaris的应用。英特尔的回归对加强客户信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而早在2004年4月2日,舒瓦茨任总裁那天,Sun就宣布与宿敌微软公司达成和解,终结了持续很长时间的法律纠纷和口水战。Sun与微软的和解代表着Sun 公司理念的彻底变化。
“从固守自己的操作系统,到接纳Windows 、Linux、携手英特尔,Sun在越来越开放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一名sun的代理商评论说。
不再对技术偏执
技术已经不是影响销售最主要因素。Sun从“唯技术论”中觉醒,虽然迟了很多,但还来得及。
如同苹果公司一样,Sun是技术的偏执狂。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过分强调技术的创新。相反,营销投入很少,不重视营销机制的建立。贝恩分析师评价说: “Sun自视为未来技术的创造者,但他们却不知如何才能盈利。”
舒瓦茨上任后,在研发和营销问题上,不再像麦尼利那样只重研发而不顾成本和营销,同时在营销手段上更加灵活。比如,向购买其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的客户赠送低端服务器; 为了将公司中负责高端服务器和低端服务器销售的人员内部矛盾降到最低,舒瓦茨对销售员队伍结构及销售员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前,销售员在销售服务器时,必须同时连软件一起卖出去才能获得奖金。舒瓦茨上任后,放弃了这种不利于激励销售员的做法。
随着竞争的愈加残酷,技术已经不是影响销售最主要因素。Sun从“唯技术论”中觉醒,虽然迟了很多,但还算来得及。
Sun的变化延伸到了中国。荣之联是Sun在中国的7大代理商之一,荣之联总经理张彤谈到Sun最新渠道的政策时说: “Sun原先对所有代理商提供的资源都是平均的。实际上,这样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代理商的能力和贡献不一样。现在Sun计划把渠道分为四五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要求不一样。”目前,这种分级别的考核正在进行中。
Sun中国区市场总监文矩称,Sun希望渠道有更多的增值能力。“根据渠道本身的价值,增值的部分我们给予一定的奖励。”
今年2月,IBM大中华区系统部披露2007年新策略,把渠道下沉、开辟区域市场列为今年3大策略之一。服务器、存储产品的竞争已经从大城市延伸到二三级城市。Sun原先固守高端服务器,2005年与AMD合作后,才开始低端服务器的推广,因此相比于戴尔、惠普、IBM,Sun的觉醒稍微晚了点。
但二三级市场的巨大的潜力,使得Sun不得不去关注。文矩说,今年Sun将依靠渠道加强对二三级市场的覆盖。“怎么去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地方的制造业是我们今年的重点。”
文矩透露,针对某一些行业,如网络服务行业,Sun在美国已经推出详细的规划,让这些企业能以更直接的方法、更快速的时间、最优惠的价格买到Sun的产品。
麦克利尼曾经笑戴尔“仅仅是一个管道公司”。但现在Sun不得不承认,PC服务器上,Sun的供应链与戴尔相比是一个弱势。以中国为例子,戴尔的生产基地在中国,Sun在国外,无论从成本上,还是反应的速度来看,都存在差距。文矩说:“与友商相比的一些劣势,Sun也在逐步克服。”
Sun能升多高?
即使Sun再也成不了互联网如日中天时的技术巨头,但它可以在舒瓦茨的领导下保持影响力,重放光芒。
对Sun的未来的质疑仍一直存在。Morningstar分析师Mark E. Lanyon就对Sun的战略转变并不满意。“Sun的硬件集中在价格昂贵的服务器和工作站,而现在的公司需要低价的产品”。而且服务器市场越来越成熟、价格竞争也越来越激烈,Sun要想从竞争对手处抢夺市场并不容易。
Sun大中华区总裁余宏德离职是sun面临困境的体现。有分析人士表示,余此次离职是由于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Sun急需新的领导来应对不利的市场状况。“近年来,开源软件在中国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特别是Linux,Sun在中低端市场面临着许多挑战; 同时,在高端市场,Sun要应对IBM、HP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第4季度,Sun在中国服务器市场占9.3% 的市场份额,落后于IBM、HP和Dell。
Sun曾经将IBM和HP远远超越,尤其在Unix服务器领域,领先地位十分稳固。也曾经用自己的产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其创造的Java更是从一种编程语言演变为一种平台、一种标准。然而,今非昔比,面对日趋凶狠的IBM、HP和Dell,Sun的服务器“老四”位置,一时半会改变不了。
有分析师认为,即使Sun再也不会如日中天了,但它可以在舒瓦茨的领导下保持影响力,重新焕发光芒。
尽管舒瓦茨上任以来成绩显著,成功地把Sun扭亏为盈。但舒瓦茨能带领Sun走多远,依然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有分析师认为,作为麦克尼利一手提拔起来的接班人,舒瓦茨缺乏一家大公司领导人应有的远见。舒瓦茨也曾坦率地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管理能力,但是我缺乏洞察力。”
在一系列Sun改革的背后,是舒瓦茨对麦克尼利原有战略的一种继承性的否定。有分析师认为,麦克尼利能否完全信任舒瓦茨,放手让舒瓦茨去改造Sun,这是一个疑问。如果麦克尼利不能完全信任舒瓦茨,舒瓦茨对公司的改造将会时不时碰上阻力。
评论:Sun还在麦克尼利手中
25年前,麦克尼利一手打造了熠熠生辉的“太阳”(Sun)。但在网络泡沫时期,麦克尼利的固执导致了Sun 的“日薄西山”。如今,在新CEO舒瓦茨领导下,太阳重见光彩。但这只是开始。Sun的未来,依然在麦克尼利的手里。
像所有的明星CEO一样,麦克尼利有远见、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早在1992年夏天,麦克尼利在参加斯坦福大学的同学聚会时,发表了自己的著名理念“网络就是计算机”,准确地预测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但Sun并未能在后来的互联网大潮中占据有利的机会。这与Sun公司的执行力不强和麦克尼利偏执有关系。偏执使得Sun丢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被IBM、 HP、 Dell 甩到了后面。
好在麦克尼利似乎从错误中觉醒,他提拨了舒瓦茨作为公司新CEO,自己彻底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
缺乏了“好斗的”麦克尼利,业界有一些寂寞。但大家都清楚,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现任董事长,麦克尼利对Sun的影响力不可估量,这种影响力包括撤换公司的CEO等管理层。因此,这就取决于麦克尼利是否选对了人,是否充分地信任,是否充分地授权等等。
太阳从哪里升起来?只能从麦克尼利的手中。(文/杨霞清)
Sun公司庆祝其25岁生日的活动正在各地陆续上演。与幽默和激情四溢的Sun前CEO麦克尼利相比,梳着小辫子的舒瓦茨的演讲有一些枯燥,这让台下的听众多少有一点失望。但正是这个“乏味”的舒瓦茨,给业界带来了惊喜,并有希望把Sun带上复兴之路。
就在Sun 25周年的庆典期间, Sun大中华区总裁余宏德4月13日正式离职。南亚区总裁、亚太区COO Lionel Lim接替余宏德,将整合Sun在南亚和大中华区的现有销售部门。有知情者透露说,“不是说Sun在中国做得不好,但至少有提升的空间。”
而记者近日获悉,4月17日Sun公司董事长麦克利尼将访华。Sun公司的诸多变化和动向的确让人猜想。与声誉日隆的竞争对手IBM、惠普、微软等相比,Sun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都显得有点“日落西山”。尽管Sun在最近的财季已经实现了赢利,但要在多年的沉落后重新升起,并非易事。
走出亏损泥淖
错误的战略选择,使得Sun在2002年就走上了亏损的不归路。但2006年舒瓦茨上任之后,Sun逐渐走出噩梦。
Sun的转折点始于去年4月26日。40岁的舒瓦茨从51岁的麦克尼利手里,接过CEO权杖。其时,该公司的股价从网络繁荣期的60多美元跌到了4美元以下。从2001年开始,Sun一直沉陷于亏损中难以自拔。
今年1月24日, Sun发布了2007财年第二财季财报。Sun财报显示,受服务器热销的推动,该公司第二财季扭亏为盈,业绩超过了华尔街的预期,净利润为1.26亿美元。而在去年同期,Sun的净亏损为2.23亿美元。
Sun能摆脱亏损的“噩梦”,可以说和去年4月份上任的新CEO舒瓦茨有关。有分析师认为,自2004年开始担任Sun公司的总裁兼COO后,舒瓦茨给Sun带来了很多变化。麦克尼利曾表示,他把Sun公司的实权交给舒瓦茨是因为后者可以“抛弃许多原来公司固有的做法”。
2000年互联网泡沫出现之前,Sun的主要销售对象就是企业用户。这些用户的财务状况很好时,愿意为Sun的尖端技术买单,所以Sun的服务器在高端市场获益丰厚。
2000年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华尔街建议麦克尼利减少研发投入并裁员,顺应客户需求推出低价服务器。麦克尼利固执地拒绝了——他严重低估了互联网衰退的程度,以及客户对低端服务器的需求。
错误的战略选择,使得Sun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营收锐减39.3%。自2002年起,Sun就走上了亏损的不归路,累计亏损达50亿美元。在竞争对手经营状况相继出现好转之后,Sun却依然深陷泥潭,市场份额逐步被戴尔、惠普和IBM等公司蚕食。
降低成本 丰富产品线
Sun实现赢利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成本降低; 二是产品线更加丰富、推广力度更强,产品的更新速度更快。
自去年4月份担任CEO后,舒瓦茨采取了大胆的战略举措。在舒瓦茨的带领下,Sun开始下定决定裁减冗员、降低成本,显示了扭转公司局面的极大勇气。去年5月份,Sun宣布公司重组,计划“结构性”裁员4000到5000人,目前重组仍在继续。
此外,Sun中国区市场总监文矩介绍,Sun全球50%以上的员工都采用移动办公,或者在家办公。Sun还卖掉了一些公司的地产、关闭了闲置不用的办公场所,进而节省公司运营成本。
据了解,Sun把很多非核心的业务都采取了外包的方式,如人事管理和一部分财务管理。而且,现在Sun采用了甲骨文公司的ERP软件,预计这将花费Sun公司两亿多美元,但可以节省管理1000多个不同类型软件的费用。
在Sun看来,这些都是在即将结束的财季,实现盈利增长4%的有力措施。
同时,在产品和技术策略上,Sun更加开放。Sun推出了新的Niagara服务器;Solaris操作系统也推出了开源版本;Java以GPL许可方式开源。今年1月,Sun宣布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进一步扩展X86产品线。
“Sun实现赢利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成本降低; 二是产品线更加丰富、推广力度加强,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Sun中国的代理商荣之联总经理张彤总结说。
在舒瓦茨的带领下,一些分析师和华尔街开始对Sun重拾信心。Enderle Group资深分析师Rob Enderle表示,Sun开始走上正轨——关注硬件产品线、Java和Solaris开源,在大型机市场从IBM、Dell和HP手中收复失地。虽然现在很不确定Sun的业务将稳步增长,但能看到它有上升的态势。
重启“开放”之门
从固守自己的操作系统,到接纳Windows 、Linux,携手英特尔,Sun在越来越开放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为对抗微软的Windows, Sun发明了自己的Solaris操作系统。事实证明,Solaris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操作系统。
但Linux的流行打破了当初麦克利尼的设想。网络泡沫破裂以后,许多Sun原来的客户纷纷投靠功能更强大的Linux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可以通过集群在一起,提供与更昂贵的Sun服务器大抵相当的性能。
并且,IBM巧妙执行的Linux战略,直接蚕食了Sun的Unix服务器市场份额。分析师Paul Murphy说,“在IBM利用Linux架空微软的同时,Java在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这对Sun来说很不利。除非Sun 能利用开放Solaris挽回局面,把Sun公司的路线向开放源代码方面大幅度倾斜。”
Sun不得不放下原本高傲的态度,渐渐回归到自己的根本——开放标准和开放源代码,谋求在非专有平台上的Solaris的发展。免费和开源,对于曾经作为Sun最核心产品的Solaris而言,无疑是其所能进行的最大的尝试了。
在舒瓦茨的带领下,Sun公司的关注点从Sun自己专有的Solaris Unix操作系统和Sparc硬件结合,转变到开源的Solaris上。
当然,这种开源也会为Sun带来更多的收入。舒瓦茨认为,开源Solaris操作系统可以为Sun带来硬件和服务销售机会。Sun负责软件开发的执行副总裁Rich Green也说,开放源代码是一个可以让你增加收入的工具。换句话说,Sun想借教别人钓鱼之势,抓住一个钓饵市场。
今年1月,Sun迈出了更为重要的一步,与宿敌英特尔握手言和,宣布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进一步扩展X86产品线。Insight 64 分析师Nathan Brookwood说,Sun原来只卖采用自家Sparc处理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不屑于廉价的X86服务器,现在和AMD、英特尔联盟,有利于Sun开拓市场。
Sun宣布和英特尔合作,看重的是英特尔会对Solaris 10操作系统进行支持,既而令更多ISV将原本在Windows、Linux之上的应用,转换至Solaris之上。而且,英特尔还可以帮助Sun在Solaris的驱动软件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持。
IDC高级副总裁Crawford Del Prete说,“对Sun来说,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既拓展了产品线,又加速了Solaris的应用。英特尔的回归对加强客户信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而早在2004年4月2日,舒瓦茨任总裁那天,Sun就宣布与宿敌微软公司达成和解,终结了持续很长时间的法律纠纷和口水战。Sun与微软的和解代表着Sun 公司理念的彻底变化。
“从固守自己的操作系统,到接纳Windows 、Linux、携手英特尔,Sun在越来越开放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一名sun的代理商评论说。
不再对技术偏执
技术已经不是影响销售最主要因素。Sun从“唯技术论”中觉醒,虽然迟了很多,但还来得及。
如同苹果公司一样,Sun是技术的偏执狂。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过分强调技术的创新。相反,营销投入很少,不重视营销机制的建立。贝恩分析师评价说: “Sun自视为未来技术的创造者,但他们却不知如何才能盈利。”
舒瓦茨上任后,在研发和营销问题上,不再像麦尼利那样只重研发而不顾成本和营销,同时在营销手段上更加灵活。比如,向购买其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的客户赠送低端服务器; 为了将公司中负责高端服务器和低端服务器销售的人员内部矛盾降到最低,舒瓦茨对销售员队伍结构及销售员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前,销售员在销售服务器时,必须同时连软件一起卖出去才能获得奖金。舒瓦茨上任后,放弃了这种不利于激励销售员的做法。
随着竞争的愈加残酷,技术已经不是影响销售最主要因素。Sun从“唯技术论”中觉醒,虽然迟了很多,但还算来得及。
Sun的变化延伸到了中国。荣之联是Sun在中国的7大代理商之一,荣之联总经理张彤谈到Sun最新渠道的政策时说: “Sun原先对所有代理商提供的资源都是平均的。实际上,这样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代理商的能力和贡献不一样。现在Sun计划把渠道分为四五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要求不一样。”目前,这种分级别的考核正在进行中。
Sun中国区市场总监文矩称,Sun希望渠道有更多的增值能力。“根据渠道本身的价值,增值的部分我们给予一定的奖励。”
今年2月,IBM大中华区系统部披露2007年新策略,把渠道下沉、开辟区域市场列为今年3大策略之一。服务器、存储产品的竞争已经从大城市延伸到二三级城市。Sun原先固守高端服务器,2005年与AMD合作后,才开始低端服务器的推广,因此相比于戴尔、惠普、IBM,Sun的觉醒稍微晚了点。
但二三级市场的巨大的潜力,使得Sun不得不去关注。文矩说,今年Sun将依靠渠道加强对二三级市场的覆盖。“怎么去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地方的制造业是我们今年的重点。”
文矩透露,针对某一些行业,如网络服务行业,Sun在美国已经推出详细的规划,让这些企业能以更直接的方法、更快速的时间、最优惠的价格买到Sun的产品。
麦克利尼曾经笑戴尔“仅仅是一个管道公司”。但现在Sun不得不承认,PC服务器上,Sun的供应链与戴尔相比是一个弱势。以中国为例子,戴尔的生产基地在中国,Sun在国外,无论从成本上,还是反应的速度来看,都存在差距。文矩说:“与友商相比的一些劣势,Sun也在逐步克服。”
Sun能升多高?
即使Sun再也成不了互联网如日中天时的技术巨头,但它可以在舒瓦茨的领导下保持影响力,重放光芒。
对Sun的未来的质疑仍一直存在。Morningstar分析师Mark E. Lanyon就对Sun的战略转变并不满意。“Sun的硬件集中在价格昂贵的服务器和工作站,而现在的公司需要低价的产品”。而且服务器市场越来越成熟、价格竞争也越来越激烈,Sun要想从竞争对手处抢夺市场并不容易。
Sun大中华区总裁余宏德离职是sun面临困境的体现。有分析人士表示,余此次离职是由于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Sun急需新的领导来应对不利的市场状况。“近年来,开源软件在中国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特别是Linux,Sun在中低端市场面临着许多挑战; 同时,在高端市场,Sun要应对IBM、HP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第4季度,Sun在中国服务器市场占9.3% 的市场份额,落后于IBM、HP和Dell。
Sun曾经将IBM和HP远远超越,尤其在Unix服务器领域,领先地位十分稳固。也曾经用自己的产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其创造的Java更是从一种编程语言演变为一种平台、一种标准。然而,今非昔比,面对日趋凶狠的IBM、HP和Dell,Sun的服务器“老四”位置,一时半会改变不了。
有分析师认为,即使Sun再也不会如日中天了,但它可以在舒瓦茨的领导下保持影响力,重新焕发光芒。
尽管舒瓦茨上任以来成绩显著,成功地把Sun扭亏为盈。但舒瓦茨能带领Sun走多远,依然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有分析师认为,作为麦克尼利一手提拔起来的接班人,舒瓦茨缺乏一家大公司领导人应有的远见。舒瓦茨也曾坦率地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管理能力,但是我缺乏洞察力。”
在一系列Sun改革的背后,是舒瓦茨对麦克尼利原有战略的一种继承性的否定。有分析师认为,麦克尼利能否完全信任舒瓦茨,放手让舒瓦茨去改造Sun,这是一个疑问。如果麦克尼利不能完全信任舒瓦茨,舒瓦茨对公司的改造将会时不时碰上阻力。
评论:Sun还在麦克尼利手中
25年前,麦克尼利一手打造了熠熠生辉的“太阳”(Sun)。但在网络泡沫时期,麦克尼利的固执导致了Sun 的“日薄西山”。如今,在新CEO舒瓦茨领导下,太阳重见光彩。但这只是开始。Sun的未来,依然在麦克尼利的手里。
像所有的明星CEO一样,麦克尼利有远见、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早在1992年夏天,麦克尼利在参加斯坦福大学的同学聚会时,发表了自己的著名理念“网络就是计算机”,准确地预测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但Sun并未能在后来的互联网大潮中占据有利的机会。这与Sun公司的执行力不强和麦克尼利偏执有关系。偏执使得Sun丢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被IBM、 HP、 Dell 甩到了后面。
好在麦克尼利似乎从错误中觉醒,他提拨了舒瓦茨作为公司新CEO,自己彻底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
缺乏了“好斗的”麦克尼利,业界有一些寂寞。但大家都清楚,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现任董事长,麦克尼利对Sun的影响力不可估量,这种影响力包括撤换公司的CEO等管理层。因此,这就取决于麦克尼利是否选对了人,是否充分地信任,是否充分地授权等等。
太阳从哪里升起来?只能从麦克尼利的手中。(文/杨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