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两节历史观摩课的教学评议与感想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底,市2013高三历史学科研训会议在历史学科基地校沙县一中召开,本人抱着听课取经的心态,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分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两部分。沙县一中的王文副校长和永安十二中年轻的易振文老师分别上了《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文化运动》的一轮复习教学观摩课。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各具特点,给与会教师以很多的启示。以下是本人后来取得的易振文老师的教学过程简案,供各位老师品读。
  一、导入新课
  中国近代史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哪三次?
  第一次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论战,第二次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第三次思想解放的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内容如何,有何特点,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地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复习新文化运动。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首先让历史的镜头聚焦在20世纪初的袁世凯。
  ①请看材料,用一个字概括袁世凯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②接着看,同样用一个字概括袁世凯在干什么?
  ③作为袁世凯的政治敌人的康有为,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持何种态度?康有为等人不仅在思想上而且还在行动上同袁世凯保持一致,他们纷纷成立各种尊孔组织,创办报刊吹捧儒家学说,并逐渐演化为一股尊孔复古的潮流。
  ④袁世凯为何要掀起“尊孔复古”潮流,目的何在?
  ⑤复辟帝制就一定要尊孔复古吗?为何不尊法?
  ⑥请看材料,看看儒家在宣扬什么思想?没错,是三纲五常。(辜鸿铭,茶壶论)通过材料,大家知道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了历代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根基。
  ⑦新文化运动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⑧习题巩固之后学科建模过渡: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观念逐渐深入民心,为什么还有人还拥有皇帝情结?中国问题的根源在哪?如何解决?
  ⑨黄远生是怎样看的?他的分析正确吗?
  接下来我们通过那时的人和那时的事,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和内容。
  (2)新文化运动过程及内容。
  ①我们把历史的镜头聚焦到陈独秀。《新青年》杂志在新文化运动史上有何地位?
  ②再看蔡元培,1917年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这又对新文化文化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校长能影响一场运动,影响一个时代!
  ③复习提问: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其主要思想是什么?什么是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
  过渡:既然大家掌握如此扎实,我就不展开,现在我们在这个环节上探究两个小问题:
  问题一:结合材料分析民主与科学的关系?
  为什么要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就必须倡导民主(民主意识,非具体制度)?科学与专制独裁有什么关系?
  阅读材料,看看陈独秀所提倡的科学到底是什么?
  中国经历两千多年社会,国民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只有倡导科学才能启迪民主,只有倡导科学才能使国民用理性破除封建迷信和专制之毒害。因此,民主与科学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
  问题二:为何钱玄同对待汉字如此偏激?请找出关键词。
  能否据此判断,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存在全盘否定?我们该如何运用史料?
  在对待中西方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存在片面性,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④习题巩固。
  ⑤(根据时间把控)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分道扬镳。
  小结: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的是两个核心、两个阶段、两条战线、两个态度,那么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3)新文化运动评价。
  ①我们看看当时的人怎么评价的,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和蒋介石是政治上的敌人,二人分别在1940年和1941年对新文化运动有两段评价,请根据材料分析,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否相同?
  ②1913,康有为和袁世凯在尊孔上眉来眼去。可是到了1916年,却连续两次致电给袁世凯劝其退位,而且还出了上中下三个策略。
  问题1:问题康有为要劝其退位?这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2:袁世凯如何选择?
  总结:袁世凯妄想以退为进,通过耍诡计的办法欺骗孙中山等在内的国人,但遗憾的是正如康有为所言,他落得个众叛亲离在绝望中死亡。
  问题3:是谁给孙中山等在内的国人一双慧眼,不再犯同样错误?
  总结: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和革新思想,解放了个人,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
  ③让我们聚焦到梁启超以及1923年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问题1:近五十年,中国进化经历哪三个层面?
  问题2:“哎”说明梁启超对“思想”救中国表示怀疑。请结合史实,说明“第三期的结果”。
  总结:我们从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而言,中国人经历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并最终找到了救国思想即马克思主义,达到了改造社会的目的。
  小结: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青年们在20世纪初为缔造独立富强现代化的中国,在思想界掀起一场思潮运动,探索出了革新思想、解放个性、改造社会的道路。
  品读以上教案,回顾两人的课堂,比较着两位的不同风格与模式,回味同行们关于目标的实现、教材的把握、素材的选择、细节的处理、学生的调动等许多方面给予的评价,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的见解,使我对高三一轮复习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王文老师代表了中年教师的范,易老师代表了小字辈的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有利于课堂教学,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就不必固守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就是最好的模式。”这是课堂教学模式最好的注脚。
其他文献
[摘 要]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本文通过产业融合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提出了河南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河南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的路径,阐述了产业融合对河南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河南产业的融合化发展做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河南;产业发展;融合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1-0048-02    
通过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认识视角的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认识视角有很多,笔者经过总结认为主要有三种认识视角:旅游视角、时空视角和科技视角。从这三个视角认
网上支付逐渐成为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本文从博弈角度出发,通过对网上支付困境的分析,证明了网上交易中“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必然性,并在分析现在国内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情况的
[摘 要]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波动,我国经济也未能幸免于难,很多国内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一些公司出现裁员现象。此时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热议,很多人认为国企高管应主动降低薪酬和企业共渡经济寒冬。而本人认为国企高管主动降低薪酬是企业家道德和良心的表现,人们不能强迫他们降低自己的薪酬。我们要对我国国企高管的薪酬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完善国企高管薪酬形成机制,使高管薪酬更能反映市场和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