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nin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也逐渐给我国社会信息的运行机制带来了变化,自媒体信息运行机制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从积极意义上来讲,它为推进意识形态的建设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从消极意义上来讲,它也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17-02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自媒体广泛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每一个人也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经过数字科技的转化之后,建立起和全球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使每个人都能自己身边的事实和新闻等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个人账号分享出去,这也为我国的社会注意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发展平台。自媒体环境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不断推进,但与此同时,在自媒体环境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的现状也不容忽视。因此,如何把握自媒体平台的发展方向,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如何理性看待自媒体平台的自主性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是在自媒体环境下我们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自媒体之间的关系
  自媒体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开拓了新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自媒体”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硅谷的IT作家丹·吉莫尔在2003首次提出,距今已经经过了将近15年的发展。自媒体是一种信息的分享途径,它能使普通群众的所见所闻经过数字科技的加工和全球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起连接关系。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媒介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它能够使个人成为传播主体,普通群众能够决定信息的发布与否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自媒体活跃的主要信息载体有手机媒体、即时通讯和网络博客等。有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网名数量截至2015年6月份已经突破了6.6亿人次,学生在所有网民中占比最高。由此可知,当代社会,更多的人,尤其是学生群体更倾向于在自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自媒体空间的不断开拓也为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意识形态是和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思想形态,它能够指导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自媒体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身上也不可否认地携带着意识形态属性并不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二、自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的机遇
  (1)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思想和文化的传播速度,拓宽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
  (2)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对社会新闻或者是新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是管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发展创造新的便利条件。
  (3)在自媒体环境下,充分对其传播广泛、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使其在广大学生群体中产生认同感。
  综合来讲,自媒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同时推动者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自媒体平台具有一定的平民化特征,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很多的思想建设工作就需要有群众的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在学生群体中通过自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渗透或者是推广宣传所达到的效果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在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时,教师或者是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新的平台,并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三、自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1.充分利用蝴蝶效应,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影响力得到扩大
  只有加大对开展思想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的控制力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发展效果。网络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也必然会得到较好的发展成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时代发展脚步的加快,人们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也应当做出适时适当的转变。
  2.增强对自媒体话语权的保护意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已经离不开自媒体的载体作用。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时,也应该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机制,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有及时的了解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网络环境得到净化。监管的实施可以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使包括学生在内的大众群体能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网络观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深入了解和把握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加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管理者和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在自媒体环境下,资源的数量和传播速度都是极大的,只有把这些信息包括其传播方式控制在合法范围内,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发展有所保障。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于新生力量促进教育发展。
  四、小结
  自媒体是在时代和网络媒体共同作用下出现的新的产物,它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教育部门和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的优势条件,使它在意识形态的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强化,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将自媒体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相信在自媒体得到很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佩翔.自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黑河學刊,2016,(05):75-77.
  [2]谭金霞.新媒体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要】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如同池塘里的水一样,池塘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同样,教育乜有爱也不能称之为教育。”由此可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与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真谛。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都以爱来贯穿整个工作,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爱心温暖;严爱相济;公正平等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这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来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朴素的教育箴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就是让孩子们多受鼓励,使他们体验学习成长的快乐,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教育应以表扬为主”,不知道这句话是哪位专家说的?我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没有一个主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针对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直观、具体的第二课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同时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做到寓得妥帖,寓得艺术,寓得自然,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文;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具体培养的过程中应做到落实常规、常抓不懈、因材施教、形成合力、激励自省,让好习惯伴学生一生,使其快乐、幸福地成长。  【关键词】好习惯;小学生;快乐;幸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15-02  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自动化了的、持久的行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大量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了因不能跟在父母身边生活而被留在了家中的孩子,这一社会群体现象的出现,引申了一个被叫做“留守儿童”的概念,他们的生活及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有没有受到影响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作为父母是否已经处理好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让子女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有
【摘要】社团活动对于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有一个良好、宽松的生活环境。本文对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指出当前社团活动的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如何丰富社团活动,促进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乔治·斯平德勒(George D.Spindler)(1920-)博士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人类学家。早在二战前,其就在运用人类学概念和方法分析教育过程,战后在威斯康辛州继续研究工作。于1948
【摘要】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我国中职学生特别是农村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令人担忧。下面就新时期我国农村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现状来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和探讨,再找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提高我国农村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中职生;思想品德现状;教育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新时期农村中职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也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们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小学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品德教育的方法将这种教学理念和目标渗透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