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现代诗歌课堂类型探索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现代诗歌在初中教学中处于边缘地位,学生对现代诗歌学习缺乏兴趣,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面对十分堪忧的教学现状,笔者对初中现代诗歌教学课堂类型进行探索,尝试出了朗读课、鉴赏课、仿写课、创作课四种课堂教学类型。
  【关键词】现代诗歌课堂课型;朗读课;鉴赏课;仿写课;创作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诗歌,形式自由、思想自由、内容自由、格律自由,是一种抒写自我内心独特感受的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它符合中学生表达强烈情感,张扬独特个性,抒发自由性情的心理需求。但是,现代诗歌在课堂教学中却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中课堂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
  第一,现代诗歌在初中教学中处于边缘地位。现代诗歌被排除在中考写作体裁之外, 2016年、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中,作文写作要求第2条对文体的规定:“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因为中考指挥棒的隐形指挥作用,现代诗歌的教学在课堂上也被边缘化。
  第二,学生对现代诗歌学习缺乏兴趣。选入课文中的现代诗歌重教育价值轻艺术价值、重历史价值轻现代价值。17篇现代诗歌中,外国诗9首,有关“文化大革命”、战争、改革开放6首,有关理想1首,有关季节1首,有关科学知识1首。现代初中生对相关话题相关背景了解不多、体会不深,也就难以体会此类诗歌的内涵与情感。
  第三,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学策略单一化,大多是学生读一读、老师讲一讲、学生说一说就完了,对现代诗歌的讲解只停留在表层。或者,教学内容选择发生偏差,教学中往往太过注重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忽视了诗歌给学生带来的感性的审美体验。
  为了改变疲怠的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笔者在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类型探索中做了以下尝试。
  二、初中现代诗歌教学课堂类型探索
  从2014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订课程标准讨论稿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发展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语文素养的语言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奠定语文素养的认知基础,审美鉴赏与创造奠定语文素养的文学基础,文化传承与理解奠定语文素养的文化基础。这传达出语文教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思考。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引导,笔者有了下面四种课型的尝试。
  (一)朗诵课——朗读感受中,积累语言传承文化
  语文《新课标》中每个学段阅读目标的第一条:“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周振甫在《论诵读》中也总结了朗读的种种好处:“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朗读,在最具有音韵美的诗歌教学中尤其重要。
  比如笔者上《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以朗读课的形式进行。第一环节,读准读顺。要求学生查阅词典明确字的读音、词的含义,并反复大声朗读,读到基本能背诵为止。第二环节,读出情感。要求学生结合注释与相关资料,于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在文中标出朗读的停顿、轻重、缓急、抑扬,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并示范朗读。这个阶段,实际已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活动来解读诗歌的内涵与意义,这个活动取代了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讲解环节。第三环节,朗读比赛。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比赛,强化朗读强化感受与体悟。
  总之,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也能进一步感受蕴藏积淀在优秀诗歌内部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
  (二)鉴赏课——欣赏品析中,达成审美鉴赏与创造
  现代诗歌文字简约,蕴含丰富。教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诗歌,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核心素养。
  鉴赏之前,先教鉴赏的角度与方法:(1)从题目中获得信息;(2)从作者作品相关背景资料分析;(3)从意象、意境中品味所寄寓的感情;(4)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5)从直接抒情的词句发现情密码;(6)分析写作手法等。具体鉴赏时,可以从某一点或几点切入;可以分析某一点,也可以分析整体。
  比如《黑人谈诃流》的课堂类型可以是鉴赏课,学生获得鉴赏的方法与策略后,有这样的鉴赏叙述:“每一个民族,都应该骄傲,骄傲其时间里不泯灭的精神文化,骄傲其可在那广袤大地上看見先人的脚步。这,民族的骄傲……民族是什么?民族中岁月长河中不间断地传承……”本首诗歌的情感核心该学生已然明白,不再需教师任何赘述。
  诗歌源自生活,诗歌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在鉴赏中你能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进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文学素养,开阔眼界,通过品读诗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达到审美创造的目的。
  (三)仿写课——模仿训练中,扎实语言建构与运用
  仿写,是依据他人作品的句式、句数和结构来进行模仿。仿写,能培养现代诗歌初学者结构形式的使用能力、利用原有结构的能力。
  比如《我爱这土地》可以仿写,仿写前要对学生有所要求:(1)反复吟咏,感受《我爱这土地》的语言与情感;(2)分析《我爱这土地》的语言原有结构;(3)明确自己想表达的某一种情感,利用原结构仿写。要让学生明确:借的是原诗的结构,但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
  学生作品示例:《雪山的沉默》(白丽)
  假如我是一座雪山/我也应该用冰凉的语词控诉:/这干涩枯萎的土地/这永远呢喃着的万物的叹息/这悠悠飘过的风和云/和那来自太阳炽热的火光……/——然后我死了/冷酷坚硬化为湿润清冷奔下山来/为什么最后我默默无声/因为我盼望土地上会有鲜活的生命。   学生在仿写过程中研究诗歌的语言,进行诗歌写作的尝试,铸炼了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诗化语言的能力,扎实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获得了诗歌表现的一般技巧。仿写还为学生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仿写中获得了写作的热情。
  (四)创作课——思维体操中,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新)》總目标第4条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现代诗歌创作,就是组织运用语言,激发形象思维,运用想象与联想,进行创造性表达的文学创作活动。
  比如笔者利用《学习方法指导丛书(九下)》第2课(属现代诗歌单元)阅读理解第4题“用几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开展现代诗歌创作活动。鉴于学生处于现代诗歌创作起步阶段,创作要求可以简单些:(1)表达自己某一种情感;(2)需要有一个或几个能表达这种情感的合适的意象;(3)篇幅可以简短些,三五行即可。
  因为有了上面三种课型的铺垫,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自由创作的作品也有可读之处。
  如学生作品示例1:《思念》(白丽)
  我在回忆里拾起一张明信片/把夜折成信封/星星跳跃轻快的脚步/把它寄到你的梦里。
  学生作品示例2:《思乡》(江珊)
  夜空的皎洁/如回乡的船/载着许多游子的梦。
  学生作品示例3:《难忘过去》(毛维维)
  秋天/我拾起满地枯黄的信/放进信封/寄给过去的自己。
  学生作品示例4:《思念》(袁首阳)
  我把思念揉成团/扔向大海。
  现代诗歌自由创作,是创造性的文学创作活动,是思维的创新体操。这个实践过程,包含一个人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思维能力、语言水平、思想水平,以及审美判断能力等,综合性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文学素养。
  现代诗歌积淀着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类型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亲密接触这种文学,进入诗歌的殿堂,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吕进.中国现代诗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3]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4]黄丽琴.中学生诗歌创作能力培养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书成为孩子的终身的良师益友。作为语文教师,我要在孩子们心底播下热爱阅读的种子。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吧,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因为阅读而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乐趣;效果;语言幽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经典阅读丰富孩子的人生,是老师们共同的心愿。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
【摘要】阅读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训练资源,它们对于促进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价值。研读教材时,教师务必珍视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与开展与语言相关的实践活动,借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判断与解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关键词】语言训练;感悟能力;相似性;规律性;对比性;引用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训练资源,它们对于促进学生理
【摘要】本文主要从训诂学在当代如何发展以及训诂学在文化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方面的重要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应立足自身的实用价值,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更好地发挥它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训诂学;理论;古诗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明确自身的定位,建构理论体系  我们认为训诂学是一门阐释以儒家经书著作为主的经典的学科。因为儒家经典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