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她题词“天下为公”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tne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知道孙中山曾题“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孙中山曾大力提倡“天下为公”,一生多次题写“天下为公”)四个字,但很少人知道他曾为一个名叫刘青霞的女士题写过。
  刘青霞,原姓马,河南安阳人,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其父马丕瑶曾任清江西巡抚、广东巡抚等职。刘青霞兄妹3人,其二哥马吉樟辛亥革命时期任清湖北臬台。刘青霞幼承家教,知书明理,1894年,17岁的刘青霞受家命嫁予尉氏县大地主刘耀德为妻。
  尉氏刘家是中原地区有名的大地主、大财主。传说刘家广有土地,曾挂双千顷牌,有“刘半县”之称。刘家还在开封等15个县城、市镇开设有当铺、钱庄等。尉氏刘家共分5门,刘耀德一门为独支,故刘氏家族中数他占有的资产最多。刘青霞25岁时,刘耀德因嗜鸦片而病殁,他身后的万贯家财,便由刘青霞继承。
  刘青霞为人豁达、善良。丈夫病逝后,她曾捐地15顷(1500亩)设立“刘氏义庄”,凡刘氏族中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从义庄领小麦3斗(38公斤)。废科举后,她还为北京豫学堂捐银3万两,被清政府封为“一品命妇”。
  20世纪初,刘青霞族孙刘恒泰及尉氏另外两名留日学生回国,与刘青霞晤面,谈到清朝腐败,欧美列强欲瓜分中国等情况,刘青霞心为之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其二哥马吉樟奉派赴日考察学务,刘青霞乃携子及族孙刘恒泰等随兄一同赴日。在日本东京,刘青霞与中国留日学生频繁接触,开始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会,后为同盟会河南分部创办的《河南》杂志捐款两万元,为《中国新女界》捐款6600元。刘青霞在日本居留半年后回国。
  此后,她把全部心力倾注在推翻清朝和建立民国的事业上,在尉氏县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华英女校;不久又捐助辛亥革命河南起义……她曾两次赴上海拜见孙中山,商议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国家,用于修筑铁路。孙中山深为感动,题写了“天下为公”“巾帼英雄”八个字相赠,赞扬她的爱国之举;当时还有“南秋瑾、北青霞”的赞誉。
  但刘青霞散尽家财资助革命的行径始终不为刘氏族人所理解,他们对刘青霞极尽攻击之能事,甚至不惜挑起诉讼。1913年,刘青霞亲赴上海晋见孙中山,表示愿将全部家产捐献国家,但因遭到刘氏族人的反对而未成功。直到1922年冯玉祥第一次督豫时,经冯玉祥批示“与其族人争讼,不如收归公有”,刘家的大部分财产方得以归公,移作河南办学经费之用。
  1922年年底,刘青霞离开尉氏县,回到阔别20余年的娘家安阳家中。由于多年在外奔波,导致积劳成疾,不久便一病不起,未及数日,一代巾帼英雄与世长辞,年仅47岁。
  (责任编辑:楚文)
  (邮箱:zhouwenji0303@163.com)
其他文献
在中國,诸葛亮用“空城计”退敌的故事妇孺皆知。一般人以为“空城计”是诸葛亮的专利,其实,考诸历史,“空城计”并不是诸葛亮首创,更不是他的专利。  最早记载设“空城计”是在春秋时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楚令尹子元带领六百辆战车征伐郑国,进入郑国的桔柣之门,到达大路上的市场,悬挂的门没有放下,有个楚国人说话后退出。楚军令尹子元以为郑国守备力量雄厚,又听说诸侯正在出兵救郑,于是就偷偷在夜里退兵了。
在现实生活中,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吃斋”与“吃素”是一回事,因为大家到寺院里吃到的所谓“斋饭”都是素食的。然而,其实“吃斋”与“吃素”是两回事,因为“吃素”简单来说就是不吃一切诸如猪肉、鱼虾等荤菜,而“吃斋”则是佛教的术语,是一种佛教行为。  “吃斋”其实应该是“持斋”,因为对佛教来说,过午不食为“持斋”,而“持斋”对佛教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是每位佛教徒都必须遵守的戒律。但由于“持”与“吃”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了汉代,有的地方甚至要一个月都吃冷食。《后汉书·左周黄列传》云:“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官府寒食禁火时,查得极为严格,常常将一根羽毛插入炉灰中,如果羽毛变焦,就犯了死罪。当然,不光是老百姓禁火,皇帝赐宴,也是冷菜冷食。唐·张籍在《寒食日内宴》中这样写道:“廊下御厨
[法新社新加坡8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的出口每年使这个国家得到成百万的美元。新加坡商人赵李诺(译音) 今天说: 他和中国每年进行200万马来亚币(66万7千美元) 的贸易, 进口缝纫机、自行车和自行车零件,这些东西在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出售。  赵李诺说: 华侨爱国,都买中国货。他又说, 除此以外, 中国货的质量和日本出产的质量一样好。  (1957年3月11日《参考消息》
我怀着无限怀念的心情写下这篇往事。抗战前文化教育最发达的省当推浙江、江苏,但这两省在抗战时期先后都沦陷于日寇之手。这时,文教最发达的省当推曾出现过“曾左彭胡”四大名臣大儒的湖南省。  当时,湖南有75个县和一个省会长沙市。为便于管理,国民政府将其划为11个专署,每一个专署设一个专员及三四个科室。同时,每个公署设立不同专业的公立职业中专一所。此外,还设立了若干公立普通中学和护士学校。  当然,除了这
彩礼是聘娶婚嫁出现后中国传统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彩礼在商周时期属于贵族婚姻制度“六礼”之一,秦汉时期,这种习俗在普通民众中流行起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最初,狩猎是生活的重心,婚姻也與此紧密相关,聘礼须用全鹿,后转变为鹿皮。逐渐地,鸟兽成为了聘礼的主要内容。后来,布帛成了聘礼的主角。据《诗经·卫
指腹婚“碰”上个贤能媳  20世纪初尚属清朝末年,湖北天门县的“诗书苑”中,曾传有“天门六才子”这一称号,我的祖父和外祖父都名列其中。不过他俩虽为诗文至交,所选的人生道路却不相同。祖父贺公侠曾求学于日本,乃同盟会会员,至“二次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中将参谋长一职。外祖父却似眼光更深远,年轻时代便无意仕途,先诗书耕读,后开馆授学,再兼开酒坊,遂成殷实大户。然而两人却曾相商,今后若生有年龄相
蔡协民(1901—1934),湖南華容县人,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参与创建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被派到福建厦门做地下工作,历任福建省委军委书记兼福州市委书记、福建临时省委书记等职。1928年4月与妻子曾志(1911—1998,湖南宜章县人。曾任中顾委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结婚。在井冈山时期,两人被称为“军中梁祝”。以下是蔡协民与曾志的三子曾春华对父母亲的片断回忆——  19
古语有“忠孝不能两全”,大概是指为国操劳者难免会忽略自己的小家。作为国父,孙中山也不例外,他一生为国鞠躬尽瘁,赢得了举国人民的爱戴,却直到去世数十年后,才取得了自己女儿的谅解。  孙婉,1896年11月12日出生于檀香山,是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生次女。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孙婉与父亲是同月同日出生的。她出生的时候,父亲正被清政府驻英国伦敦公馆囚禁。  少年的孙婉缺少父爱,12岁以前,孙婉只
狗喜欢吠叫,但其吠必有原因,因而古人特别看重狗吠的时间,并以此作为判断吉凶的征兆。如子时吠,主妇必吵;丑时吠,心烦不眠;寅时吠,财神临门;卯时吠,前程似锦;巳时吠,亲人要来;午时吠,有人请客;酉时吠,加官晋禄;戌时吠,提防生是非;亥时吠,当心吃官司等等。  古人认为,狗除了有预兆吉凶灾异的象征作用以外,还有除灾的作用。据《礼论》的说法,狗属于“至阳之畜”,在东方烹狗,可以使阳气勃发,从而蓄养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