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与统计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活动中运用记录与统计,有助于幼儿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促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更认真地思考,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借助已有记录进行反思。记录与统计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而且为课程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线索。在大班主题活动“爱心邮局”的生成发展过程中,记录与统计这一指导策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生成与发展路径一:调查记录
  
  对于信,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也有一定经验。我们开展了“你会寄信吗”“我会寄信了”等活动,并生成了集体交流活动“我收到信了”。在讨论与交流中,孩子们对邮票和信封产生了很多疑问:“信封上为什么有两个邮戳?”“邮票上的波浪线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一起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们在活动中运用的记录多为调查记录。调查中获得的相关信息是幼儿日后进行探究活动的依据。调查中产生的问题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生成的。以下就是“爱心邮局”主题活动的第一次调查活动——“你会寄信吗”。
  
  
  生成与发展路径二:操作记录
  幼儿不断迁移与重组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获得的经验,将成人的交往规则转化为自己的交往规则。
  我们开展了“信封的秘密”“邮票的秘密”“邮局之旅”“我设计的信封(邮票)”“称一称,有多重”“我给邮局起名字”等活动,并生成了制作活动“有趣的部门标记”。在活动中,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研究了邮局的相关内容,对邮局的工作人员及各部门的分工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信件部”“包裹部”“邮市”等标记的产生,“爱心邮局”的活动开始了。
  我们在活动中运用的记录多为操作记录。以下是幼儿在“信封的秘密”活动中的记录过程。
  生成与发展路径三:投票记录
  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规则。师幼共同拓展主题,不断丰富情节,不断完善规则。
  我们生成了“你会写信吗”“这是寄到哪里的信”“新年贺卡最佳设计征集”等活动。幼儿在交往中迸发新的思维火花,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使得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
  我们在活动中运用得较多的是投票记录。投票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投票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到民主和公平。教师可以让幼儿对投票中的数字进行统计和比较,给幼儿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以下是“新年贺卡最佳设计征集”活动中孩子们的投票情况。
  
  
  在“爱心邮局”主题活动中,幼儿在记录和统计方面表现出很大的潜能,然而,记录与统计的形式和方法远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种种观念与行为的转化。
  1.要让幼儿借助已有的记录进行反思,互相借鉴合适的记录方法,从而体会记录的好处。如在探索“信封的秘密”时,大多数幼儿只是对看到的东西进行简单描绘,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不具有代表性。此时教师可将个别幼儿的经验(用简单的符号来概括自己的发现)拿到集体中讨论并推广,使好的记录方法由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
  
  
  2.幼儿的记录可以帮助教师将观察重心转移到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分析幼儿行为的背景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活动。
  3.记录与统计对于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对于整合课程的实施来说,记录与统计为课程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线索。我们可从记录中捕捉新的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如在第一次调查活动“你会寄信吗”中,孩子们发现工具栏中没有“邮票”,产生了争议。接着,一场以“邮票”为主题的讨论和探究便开始了。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学活动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是验证教育理论和观念的先进性和正确性,而是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指的是通过教师实施的教学活动所达成的教育效能。    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调查结果    当被问及“一群新教师(刚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有效,还是一群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已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数年的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有效”时,人们也许会
材料准备:一次性塑料碗2只,60厘米长的粗铅丝1根,长棍1根,小纸筒2个。不干胶和透明胶带若干。  制作方法:  1.用双面胶将两只一次性塑料碗的底部相粘(如图一)。  2.用粗铅丝依次穿过小纸筒、塑料碗和另一个小纸筒(如图二)。  3.用钳子将粗铅丝两端弯成手柄形(如图三)。  4.用不干胶长条装饰长棍(如图四)。  5.将粗铅丝的两端手柄插入长棍并用胶带粘住(如图五)。  玩法:事先在地面上用
这个活动的主题是“动物朋友”。幼儿会对小鱼朋友的什么感兴趣呢?是它们的行动、繁殖和防御敌人的方式,还是跟别的动物不一样的食性或居住环境?教师应该支持并鼓励他们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假如幼儿对“鱼儿怎样游动”感兴趣,教师不妨引导他们仔细看一看:鱼儿究竟借助身体上的什么部位在游动?背鳍、腹鳍、尾鳍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认真想一想:鱼鳍像什么(船桨)?大胆猜一猜:如果没有了鳍,鱼会怎样……不管怎样,都
上午不是我主班,所以在孩子们自由玩积木期间,我坐在空位子上,准备下午美术活动的范画,很多孩子把小脑袋凑过来看我画画。等我画出轮廓时,有个孩子小声说道:“真好看!”另外几个孩子也议论开了:“濮老师画的是飞机,我坐过飞机的。”“我还见过直升飞机呢!”“还有战斗机。可厉害了,可以打坏蛋的。”我没有打断他们的谈话,继续给飞机涂颜色。孩子们则继续看我画画。过了一会儿,琦琦忍不住说道:“哇,好漂亮啊!”其他孩
摘 要: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学校探索实施融合教育,通过习惯养成教育为促进孩子的融合奠定基础;通过多元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同时,注重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为实现融合教育提供保障。由此,构建幸福家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77-
原方案的活动目标之一是“感受小动物被陌生人打扰后紧张不安的心理”,教师在活动中是通过谈话、表演游戏来帮助幼儿体验的,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这样的活动方式并不一定能够帮助幼儿达成目标。建议选择相匹配的背景音乐来渲染文学作品的意境,可以时而低沉、时而轻快,时而紧张、时而沉静,直至杳无踪迹,使幼儿耳听心动,更容易进入儿歌所描绘的情景,加深对文学作品情感的体验和理解。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刘晓东:  须重视儿童教育学学科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儿童教育改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而要做到中国儿童教育的现代化,理论工作必须先行,这其中,重视儿童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当务之急。  刘晓东说,在我国的教育学学科分类中,没有儿童教育学这一学科,只有与学制体系中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相对应的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基础教育研究等
编者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要关注儿童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关注儿童学习的结果”这一观点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对不少教师来说,要把这一观念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可能不知关注什么,有的可能不知如何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有的虽然关注了但不知如何解读观察中获得的信息,或者有的能够解读但不知如何作出恰当的回应。自2009年9月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周欣教授率领她的研究团
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运用画笔在二维平面上表征三维物体的一种造型活动。由于幼儿是从自身的思维水平出发去解决造型时面临的问题的,所以他们的绘画造型样式往往比较独特。而成人从自身的知觉水平和思维水平出发难以理解这些样式,常常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它们。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绘画造型样式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分化到分化的发展过程。教师可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理论。从幼儿绘画作品入手深入解读幼儿的造型样式
编者按: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重视”既是一种政治主张,更是一种制度建设。  2008年12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市召开了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部分市和县(市、区)作了先进经验交流。本刊选发杭州市和绍兴市两个交流材料(其中杭州市的材料已被国家教育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