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产负债表对经济危机的警示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1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揭示金融风险”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出现并在2008年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6月,加拿大统计局利用国家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的变动,分析了危机前十几年加拿大金融模式的变化,此次金融危机对加拿大的影响,以及危机未对加拿大造成重大冲击的原因。其基本的结论是,加拿大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都远小于美国,是加拿大金融和经济在危机中比美国更为稳健的主要原因。
  加拿大金融模式的变动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十几年,加拿大各部门的借贷行为已有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非金融公司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负债在下降,居民部门的负债在上升。
  1990~2007年,居民部门净负债不断上升,负债与GDP之比从1990年的68%上升到2008年的84%,反映了该部门利用杠杆投资于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趋势。资产部分的结构也有明显变化:房地产和股票的比重从1991年的63%上升到2008年的77%,同时价格波动较小的金融资产(如短期存款和债券)的比重从24%下降到14%。2000年起加拿大利率下跌,居民增加了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至2007年,70%的房地产资产属于居民部门。这意味着居民财产更多地暴露于房地产市场的突发变动,是隐含的风险因素。
  居民部门增加杠杆的同时,政府和企业在去杠杆化,金融净资产不断上升。政府债务与GDP之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达到峰值94.6%,2008年中期己下降至52.4%。如果把政府控制的社保基金净资产也计算在内,政府财政的改善更加显著,净债务与GDP之比已降至35.5%。
  2000年之后非金融公司部门一直在利用盈利偿还债务。2002~2006年,未偿付长期债券共减少了102亿加元,负债与GDP之比从1990年的54%下降到2008年的46%。从其内部看,非金融性公司部门的负债权益比也达到历史新低。
  从国际投资头寸表看,加拿大受外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在上升。2002~2007年,加拿大逐步放松养老金的对外投资限制;2005年取消限制后,养老金持有的外国证券比例达到最高点。居民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增加,也增加了潜在风险。此外,外国证券持有比重上升相应也带来了外汇风险的上升。
  与美国在贷款证券化和储蓄率上的差异
  诱发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级贷款被证券化,并伴随杠杆在金融系统扩散。加拿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率在1997年仅为5%,2007年初上升至20%,2008年底达到28.6%。2003~2008年,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数量大约是该阶段住宅价值增量的一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近一半的抵押贷款被证券化,相比之下加拿大的增长速度并不算快。
  美国出现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次级债券2007年开始违约,投资者对资产抵押证券(MBS)失去信心。加拿大的次级贷款不多,即使2008年美国MBS市场萎缩之际,加拿大的MBS仍在扩张。此外,加拿大的银行在借款人违约时收回资产的手续比美国简单,且特许银行提供的房贷如超过房产价值的80%则必须在CMHC投保,这都是加拿大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一直较低的原因。
  美国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借贷数据显示了与加拿大完全不同的变动趋势。2003~2007年美国政府部门一直是净债务人,这与加拿大正好相反;美国的企业部门有时为净债务人,有时为净债权人,但债权债务数额都不高;美国居民部门的负债则比加拿大高得多,且房地产贷款增长的速度超过了房产价值增长。可见,2007年8月之后信贷市场出现紧缩,加拿大所有部门对债务的依赖度相对较低,使之在金融危机中逃过一劫。
  2000年之后加拿大和美国全国储蓄率的差异也证实了这一点。加拿大的储蓄率在2004年即达到12%,此后企业和政府的储蓄上升弥补了居民储蓄的微小下降。美国的储蓄率从2002年开始仅在1%~2%,到2008年变为负;居民储蓄率低于1%,且企业和政府的储蓄无法弥补居民的低储蓄。因此,对外借债成为美国主要的资金来源,这也与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相一致。
  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8月凸显,加拿大的ABS(资产支持证券)市场顿时失去了流动性。投资者担心这些证券中有次级贷款,于是认为ABS都是“有毒”的。仅2007年第三季度,加拿大投资者就抛出了100亿加元的外国短期债券,之后每季度仍有抛售。汽车贷款和商业贷款支持的商业票据市场(ABCP)在2007年第四季度也缩水近100亿加元,2008年继续萎缩。相比之下,CMHC发行的抵押支持证券仍然保持着流动性。
  信贷市场流动性下降,居民部门的消费信贷首先受到冲击。加拿大消费者从特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如融资公司和消费贷款公司)获得信贷,其中后者通常用发行商业票据获得融资。ABCP市场在2007年第四季度失去流动性时,金融流量账户数据显示,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减少了31亿加元,且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继续减少。同时,银行提高了消费信贷数额,部分弥补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下降。2006年至2007年第二季度,银行的消费信贷平均为61亿加元,2007年第三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平均增加到91亿加元。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非银行机构共减少了266亿加元的消费信贷,银行共增加了240亿加元的消费信贷,银行消费信贷的比重从2007年第三季度的73%上升至2008年底的78%。但是,即使银行维持了信贷的持续增长,部分消费者还是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信贷紧缩。
  信贷市场的变化也导致外国债券市场(特别是枫树债券市场)在2007年第三季度之后的急剧下跌。枫树债券(Map1eBonds)是外国人在加拿大发行的、以加元为面值的债券,之前一直发展得很好,显示加拿大国内有资金剩余。外国债券市场的下跌相当于把汇率风险转移给了加拿大投资者,而加拿大协助发行这些债券的金融机构的利润也大大下降。与此同时,30年来加拿大投资者首次从国际金融市场撤回投资。回到加拿大的资金主要是为了寻找更安全的政府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债。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金融危机加剧,美国的危机一周内从银行间市场扩散到货币市场基金,然后又冻结了商业票据市场的流动性。由于担心债券违约,全球信贷市场很快也失去了流动性。在加拿大,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利差达到历史最高,股票市场应声下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下跌,加元创下了季度内最大跌幅。
  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各部门受到的冲击大小并不相同。2008年下半年居民部门净资产下跌了约7%,主要来自股价和房价的下跌。但与美国居民部门净资产下跌20%相比(同样来自股价和房价的下跌),则是小巫见大巫。
  加拿大政府则不断地向市场注人流动性。由于投资者从海外撤回投资并寻求安全的政府债券,政府在2008年第四季度发行了500亿加元的新债务。其中通过发行短期国债获得的联邦政府资金被存入加拿大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发行贷款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另一部分资金被注入CMHC,用以购买250亿加元的抵押支持证产券,进一步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
  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的信贷紧缩并不严重。加拿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保证了信贷的持续,只是利率开始走高。加拿大居民部门的借款(或金融负债)在2007年第三季度至2008年第四季度之间增长了12.1%,其中抵押贷款的增长稍快于消费信贷,与美国的居民信贷增长冻结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居民对金融危机引发的不确定性还是做出了反应:2008年第四季度居民现金持有数量增长了4.8%,是2000年以来增幅最大的季度。
  非金融公司部门与居民部门类似。2007年第三季度至2008年底,企业短期贷款增加了7.1%,这是因为银行提供的贷款增加了20%,弥补了其他贷款的下降。考虑到某些企业可能启用了原有未利用的信贷额度,因此实际新增信贷的比例可能要低一些。企业抵押贷款和债券也有两位数的增长。金融资产比重维持在23.5%左右,因此没有迹象表明企业在此阶段囤积现金。
  由于没有发生严重的信贷紧缩,加拿大国内消费在下滑后迅速恢复。金融危机伊始,美国信贷紧缩造成加拿大出口急剧下跌,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主要是汽车和房地产)也出现大幅下降。2008年9~12月,汽车销售下跌18.8%,现房销售下跌30%,甚至分别高于同期美国17.5%和13%的下降水平。然而,2009年初加拿大即出现了复苏:2009年3月汽车销售比上年12月增长了8.8%,4月的现房销售比1月低点增长了32%。这说明消费者信心丧失和信贷市场危机是导致加拿大2008年底房产销售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两者在2009年春都迅速得到了恢复。可见,强健的金融体系是加拿大经济在危机中避免遭受严重打击的重要原因。
  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因素提出警示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一系列金融数据显示,一个有效的、运转良好的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时刻对稳定经济非常重要。在长期低利率的背景下,美国经济体对债务的依赖不断加强,导致居民和企业的投资和储蓄模式发生变化,而事实证明这种变化给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很大危险。相反,加拿大没有出现投资和储蓄行为的剧烈变化。虽然金融危机发生后加拿大也出现了对外贸易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严重下滑,但经济体对债务依赖不严重,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没有出现崩溃。
  当然,仅分析国家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流量数据并不能预测金融危机,部门数据也不能揭示企业微观层面的高杠杆和资产负债利率期限结构的不匹配。比如,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破产及其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就无法通过分析宏观数据来预测。宏观数据也无法揭示抵押支持证券的风险是如何扩散到全球市场的。但是,国家和部门资产负债表数据可以揭示各部门的稳健性,对负债和风险态度的变化,及其如何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行为,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因素提出警示。
其他文献
一、工程概况:rn佛山市百盛达商务酒店室内外装饰工程,建筑面积共约为13000 m2,合同工期:120日历天(2007年8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工程的质量目标为:佛山市优良样板工程.施
5月24日,湛江钢铁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实际上,这只是发改委近期审批的一系列重大项目的一个。在宏观经济形势疲软背景下,发改委近期在官网公布了多个获批项目,外界猜测这是“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开始,并传出“新4万亿”投资驱动的说法。  就在湛江钢铁项目获批前一天的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涉及基础建设、消费补贴、政策性住房等许多领
期刊
7月20日上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届荷花节暨葡萄采摘节开幕仪式,在江苏省农垦云台农场有限公司“云水湾”湿地公园拉开帷幕.七月的云水湾碧波荡漾,游人如织、白鹭齐飞;阵阵荷
期刊
ESP因其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践性强,逐渐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重要地位.新建本科院校因其师资培养的资金与形式皆有限,ESP师资的培养成为一个难题.笔者就新建本科院校的
农信社生态系统包括政治生态、治理生态和经营生态.农信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政治生态、治理生态和经营生态之间的关系,加快构建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不断创新的原动力.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管理.
写下题目时我忽然觉得对别人会有点误导,因为我这里的妹妹文文刚刚读到高二.不过又想她的另一个名字叫“北大”嘛,所以就算是我的北大妹妹了.
期刊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本科院校是教师与学生探索新领域、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想、创建新理论的共同体,在教学范式上应属于“变革范式”.本文探索了共同体与教学共同体思想的产生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农信社积极承担支农主力军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及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找准金融与扶贫结合点,在金融扶贫、智力扶贫、党建
期刊
一日,卫伟来看我,说:“小恶魔,你们家的老屋给卖了,你知道吗?”我的心一阵痉挛,痛得说不出一个字。下午放下手头所有的事,决定回去看老屋最后一眼。坐在火车上,16年间的一切从眼前不断地滑过。  “你爹妈想再给你生个弟弟,先让你在爷爷这儿,以后再来接你回去。”这就是爷爷给我的解释。  我出生那年爷爷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樱桃树,说等我3岁会吃东西时,树也该结果了。期间爷爷又种了菜栽了花,奶奶原来种菜,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