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书是不能读的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教师很少读书,甚至不读书的情况,貌似早已成为社会的诟病,于是有人认为要是哪一天我们这些教师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人”的话,我们教师都能守住应有的专业操守也许会成为一种可能,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许有希望成为现实。于是有不少有识之士将自己身边志同道合的同仁组织起来读书,思考,实践,更有人到处呼吁教师要沉下来读几本书,用自己的阅读来改变自己的教育人生。一时间教师读书貌似正变得越来越时髦,不管是民间的学习组织,还是官方的考核评定,都将之纳入其中,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同时,出书更似乎成了推动“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甚至成了某些人将自己推上某把交椅,成为某个群体的“老大”甚至“开山之祖”的捷径了,当然也并不排除极个别高人瞅准了势道,利用现有的身份既谋名又牟利的。似乎扯远了。且不论是否人人动机纯正,意坚志满,勤勉笃厚,扒皮在这里只想从读书本身来扯一扯,在我看来,时下的书其实不是遍地黄金,我们一不小心,搞不好,也许读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或做了东施效颦的蠢事,非但无益,还贻害无穷,即扒皮所谓的“人身读书糊涂死”。尤其是在当下有人动辄炫耀一年读了“好几十本书”,似乎读书多少,已成高低贵贱的评判。却望了老祖宗训诫:“刘项原来不读书”,又说“信尽书不如无书”,从某种意义上看,极具反讽之意。
  刘邦、项羽从不读书,缘何成王成霸?六祖慧能,根本就不识字,遑论读书,如何留下震古烁今的《坛经》?如此看来,读书还是有讲究和说道的,否则,不读也罢。在图书市场日渐丰富的今天,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海量选择下,如何确定自己的可读和必读的书呢?
  我以为读什么书,成就什么思想。书,有可读与不可读之分,有些书根本就不能读;有些书读一两句足矣;有一些则是要读一辈子的。书,非选不能读!具体来说,我有“五不读”原则,也可以说就是“一不读”:
  东拼西凑者,不读。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抄”的前提是有方法,有智慧,有创新,有精进,而不是东拼西凑,抓到碗里就是菜。现今做教育读物也简单,拿几个所谓的“名校”“名师”,乃至于某些“成功”了“模式”“经验”反复炒作,加上三五案例,人物成长“故事”,就是一本书。过两年,再凑几个故事,变个名头,换个出版社,再来一个“新书发布”的什么的。这类的精神鸦片,就如同前几年泛滥的“成功学”“励志学”一样,同质化、空心化、虚假化最甚,书商卖的根本不是书,而是“虚名”和“妄念”,明着教你“跟某某学做学问”,实际上去操作,没人能变现,最好只好安慰自己一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以为,此类书最不能读。
  胡编乱造者,不读。有些“名家”出一本书早已经不过瘾了,总想着“重磅推出”,尽快使自己成为中国教育的“大家”,乃至影响全球的“大家”,动辄一出几卷,甚至全集。或者“曲线救国”,将书出到国外,然后再翻译进来。而我们这些“好读书”的教师呢,又往往忘了历史的经验,所谓大家名著,对一个作者而言,值得自豪的,万古流传的,不就那么一本,甚至一句,几句的东西。
  自以为是者,不读。这种书的作者多擅自说自话和自我表彰,常以所谓的中国“第一本”,“第一部”,或者“独创”“唯一”之类的词语自诩。许许多多文字原本就是他今天飞这,明天飞那,吐沫横飞,今天说这个“课堂”,明天谈那个“模式”满世界忽悠的言辞,听起来都是“课改”理念,“自主”“探究”“合作”什么的,实则也不外乎为树大旗,立山头,玩弄名词,左右世人;又或者,以煽情矫饰为能事,以博取同情为卖点,如此钻营,看似金玉其外,实则败絮其中。读来读去,最后发现,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除了自以为是的闭门造车和拍胸脯式的夸夸其谈外,还有什么?
  脱离实践者,不读。教师所读的书,一要“真实”,二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孩子,所处理的也是繁复多变的工作,因此他们读的书,必须要能“接地气”,这与学院派的研究是完全不同的。从这点上看,有些理论书本身是有益的,但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现场感”和“在地性”,也即实践指导,此其一。其二,有些书存在“伪实践”的状况,看似在谈实践举措或教学实验,实际上还是东抄西挪,胡乱编造。稍加分析,就能看出一个个“造神运动”“奇迹工厂”“大师制造”中的有悖情理之处,这又如何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一直以为,教育要回到人之常情上来,不要迷信和盲从,于是,就谈到下一个原则。
  一言以蔽之,无独立思考者,不读。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在装点门面,攫取荣誉,附庸风雅,还是在迎合检查,还是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显然,都不是。它的功能,在使人思路开阔、目光深邃、思维理性、行动有力,是人的精神支柱。这其中,人的独立性是根本前提,所以,一本好书,就应该有说自己的话,想自己的问题,践行自己的理想——甚至可以说,有时候,仅仅一句话,就足够支撑一本书的生命。所以扒皮特别认同刘良华老师的那句:“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只要你读到‘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就够了,这句话,就抵一本书。”是的,有些道理本就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的,愣是那些“说书艺人”出于生计的缘故,将武松打虎之类的故事给演绎成了几天几夜说不完的故事了。心理学上有个“手表定律”,即戴一只手表尚可以知道时间,而戴两只读数不同的表反而就错乱了。这种书做的,就是这类“贡献”:你不读还懂一点教育,读了,却反而糊涂了。因为它们根本就是从“拍脑袋主义”里走下生产线的,内容粗浅,情节杜撰,道理泛泛,语言浮夸,实在是尽“山寨”之能事。虽然满纸的调查数据、课堂教学、道德文章、名人名典,但多不过是“障眼法”——前后逻辑、内核精神、价值体系都无从谈起,倘若今天花一分气力去读书,明日必得用十分精神去“排毒”,孰得孰失?
  如果一部书句句如此,那就成了“经”,成了“典”,成了永恒。
  实际上,我们在书市翻到的书中,能教人独立思考者,能成就独立人格者,少之又少。一般都是上述四种情况,读了之后,才知道“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宝贵,所以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提出“阅读经典”“回归传统”,可能正是在这种痛苦之下的无奈之举吧。
  今天,读到一本书,若能理性的解构文本,若能间有闪光之处,若能妙手偶得一二句,就已经万幸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做出选择的重要性,可能远远大于阅读本身的重要性。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在乏善可陈、滥竽充数的时下环境中找到一处心灵栖息之地。
  所以,有些书是不能读的。或者说,书,非选不能读!否则,读之愈深,害之愈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其疗效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小儿哮喘96例作对照研究,96例患儿均采用雾化吸入治疗,随机
分析了我国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搞好农机监理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在我国,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团结,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
现有供电营业厅注重对营业厅的环境建设和设备投入,而相对忽视业务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运营分析,研究并开发了供电营业厅综合服务应用平台以支撑业务转变和营销需求。
我国传统农业发展靠着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维持了千百年,农业耕作力量一直以畜力和人力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朝着机械化方向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模仿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网络终端的安全问题,构建可信的网络终端准入控制系统,从源头防范隐患是网络安全管理的关键。本文利用
<正>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为供血区域大脑、脑干、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