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存在的河南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目前学术界并无专题研究。河南省1927—1928年在开封、新乡县、安阳市、禹县等地成立了多个中山图书馆,其中河南省立中
【机 构】
: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事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存在的河南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目前学术界并无专题研究。河南省1927—1928年在开封、新乡县、安阳市、禹县等地成立了多个中山图书馆,其中河南省立中山图书馆最为突出。该馆的前身是1913年6月创建于开封的河南通俗图书馆,1927年10月通俗图书馆改为中山图书馆,次年8月开馆。中山图书馆的开办,与冯玉祥关系密切。从1928—1935年间,中山图书馆在建筑、人员配置、机构、藏书、阅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此中因由,与认同图书馆价值的河南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的助推密不可分,这对于当今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资鉴意义昭然。
其他文献
在不使用软件编程的情况下,利用EXCEL强大的函数功能及图表绘制功能,经过一些简单设置,完成海森机率格纸的计算及绘制;并在经验频率、统计参数初值计算的基础上,绘制P-Ⅲ型理
本研究采用《自我和谐问卷(SCCS)》和《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对372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来探索特殊结构家庭子女自我和谐及幸福感现状,分析自我和谐与幸福感之间的
本文通过研究“城市的多样性”的思想来源和相关的理论问题,探究保持城市多样性的社会经济意义,及其对我国当前旧城更新的启示。
香港大学学生社团在就业服务与管理的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自我发展、个性塑造作为社团工作的中心,在就业工作理念、就业工作内容、就业服务等方面与内地高校的学生社团存在较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空间特色的衰退及对其简单化的认识问题,论述了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规律,强调应通过调研确定一个城市的空间特色,并结合南京实例,提出了调研分析方法。
根据5G关键技术特征给出了5G系统仿真场景,并提出了一种基于5G系统仿真平台的仿真建模及实现方法。运用动态仿真建模、计算资源虚拟化管理、多核并行仿真以及硬件加速仿真技
国家形象建构的整体链条中,一国公众作为主体对国家客体的多元感知形成了国家形象最基本的以"个体"为单位的主观认知存在。基于公民必然的社会人属性,每一个独立的认知存在会与
提出了旧城更新的理念、策略、目标,并结合宿迁旧城更新实例,试图从历史人文内涵挖掘、社区延续和营建方面,为以后的旧城更新提供一些经验。
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通过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对高校学风建设人文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突破了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过于强调制度建设的现状,探讨学风建设与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