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扎堆”并非都值得鼓励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扎堆”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媒体议程设置的结果。在某个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出现之后,很多媒体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本地寻找相似的新闻线索,这样既能贴近本地受众,又能参与到舆情“合唱”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舆论搭车”。
  这种“搭车”“傍热点”有一定积极意义。事实上,我们很多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最初都是由一些个案和相关报道推动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的“新闻扎堆”都值得鼓励。比如,某地出现一些很低俗的社会新闻后,也有媒体忙不迭地凑热闹,最终只会损伤媒体公信力。
  只要尊重新闻规律、遵守职业规范、关注民众的利益诉求、推動问题的解决,即使出现“新闻扎堆”也是正常现象。善用媒体话语权,让更多声音受到应有的关注,让更多问题得到正视和解决,才能写出有力量的报道。
  (易艳刚/《京华时报》)
  传媒人才的流动趋势
  1、近几年,从传统媒体里出走的传媒人才,仍将占据人才流动的主要部分。
  2、在传统媒体有多年沉淀的运营人才将会加速流失,多奔向具有前景的互联网公司。
  3、由于媒体融合的力度加大,传媒集团内部人才流动也将加剧,技术、运营,乃至数据分析等专业人才在传媒集团中的比例将逐步上升。媒体融合将促进人才结构的变化。
  4、现在的传媒集团人事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以用户为核心、以产品为导向的人才配置,将促进人事管理模式向人力资源运营模式转变,传媒人才市场价值的重估将成为必然。
  5、传统媒体虽然在走向衰亡,但具有良好福利待遇和企业文化的传媒集团,将会以市场化手法,重金吸引媒体人才回流。
  6、一些政府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和新媒体运营,包括一些企业的客户端,将成为媒体人才的流入洼地。
  7、有更多的传媒人才离职,自主创业,或者经营微信公号等社会化媒体,或者从事“互联网 企业”的创业。
  8、在强调技术人才的价值的同时,媒体对重量级的内容生产者的需求将重新成为刚需。
  9、媒体融合将改造传统媒体,随着融合的深入,人才由此及彼的流动,将不再具有上述明显的流动痕迹,成为正常流动的“新常态”。
  10、传媒人才在传媒内的利益分配机制,将会出现灵活而有效的调整。
  (王传宝、王佳璇/《青年记者》)
  媒体人更要带头抵制“网络雾霾”
  人民网舆情研究室近日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三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网络低俗语言,事实上就是网络空间的“雾霾”,看似危害不大,累积的时间长了、数量多了,就会让一部分“免疫力”较弱的网民罹患“网语综合征”,轻则变成愤青,重则心理扭曲、悲观厌世。
  新闻媒体和网站担负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要使媒体严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底线,媒体人首先要全面准确认识新闻价值,认清通俗与低俗的本质区别,坚决抵制粗鄙恶俗语言和格调低下词汇,决不为追求利润踢穿底线,也决不能以低俗取悦受众。
  用语言文字做事的媒体人,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国民文明素质,带头抵制“网络雾霾”义不容辞。
  (昇平/《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媒体如何打造自己的风格化品牌?
  只提供“精众”内容。过去,你想成为读者信息世界的一站式购物中心,现在,你只能是披萨饼的一块。所以,不要再提供概览世界的内容,而是专注于某类人群的阅读需要。《创业家》只专注于创业,延伸出黑马品牌;《商业价值》只专注于科技创新,延伸出极客公园品牌;36Kr只专注于全球创新创业公司的动态跟踪,延伸出氪空间的服务模式。
  只满足所有受众的某一种需求,而不是试图满足一类人群的所有需求。过去,一些自诩为面向高端读者的媒体,总想着成为企业家群体生意和生活的所有方面的信息合作伙伴,从管理技巧到高尔夫无所不包。其实,你要做的是,要么是管理杂志,要么是高尔夫杂志,只要对这一主题感兴趣,不同职阶、收入和地域的读者都会成为你的受众。以人群定义自己的标签,不如以兴趣强化自己的风格。
  成为强关系的社区。线上服务和线下剧场相结合。媒体只有融合了内容到社交的属性,而且还能参与交易环节,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
  打造风格化的品牌,这将是一场万里长征。面对新媒体、自媒体的洪水,传统媒体的许多比较优势都已不在,但并不需要筑一座能够抵御百年不遇洪水的大坝,而是,每天都比洪水的水位高一点点就可以了。
  (仇勇、魏寒枫/《中国记者》)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行业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活跃在新闻的第一线,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这个国家的人和事。在许许多多优秀的女记者中,柴静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上强烈的女性特质以及因此导致的诸多争议,是我们研究女性新闻工作者优势与困境的范本。  【关键词】柴静 女记者 新闻采访 细节 感性  “女人是天生的信息傳播者。”尽管在新闻实践中女性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劣势,但女性亲
【摘 要】在信息多元化、人人自媒体的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凝聚人心的导向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受到了巨大挑战,但如能坚持公信、透明和真正实现公众话语权这三个基本要素,就一定能赢得民心,使公众信服,切实加强导向作用。  【关键词】公信力 新闻透明度 公众话语权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海量般的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而敌对势力趁机加强从思想领域的渗透,妄
【摘 要】近年来,随着监督报道的增多,新闻媒体被官司缠身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在众多新闻法规案例中,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案件非常普遍。本文以农夫山泉诉《京华时报》案为例,依据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对案例进行分析,为媒体进行监督报道时避免新闻官司给予启示。  【关键词】新闻法规 名誉权 “标准门”事件  一、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始末  2013年3月8日,消费者李女士投诉称,其公司购买的多瓶未开封农夫山泉3
【摘要】央视资深评论员白岩松沉淀十年的发力之作《幸福了吗》自2010年9月7日上市以来,一路领跑图书销售市场,多次在当当网和卓越网的销量排行榜上位居榜首,引发销售热潮。本文结合《幸福了吗》的营销策略分析4C理论在图书整合营销中的运用。  【关键词】图书营销整合营销4C理论《幸福了吗》  《幸福了吗》一书中,白岩松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审视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十年来在CCTV、名利场的起伏,发表了自己对
【摘要】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来源渠道被拓宽,信息传播的内容海量化、方式多样化。然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参与者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伦理失范现象普遍等问题。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和“姚贝娜事件”报道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给新闻伦理实践带来的威胁与困惑,并就其对策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伦理客观性新闻价值透明性原则
【摘要】作为新闻生产的主体,记者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报道出现了诸多有悖于社会责任原则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责任论角度出发,以“姚贝娜事件”为例,剖析了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有悖社会责任的行为,并探讨其原因,以期引起新闻记者对此问题的关注,规范新闻采访行为。  【关键词】社会责任记者姚贝娜事件  201
【摘 要】《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向我们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它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异同。它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呼吁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去拼死抵抗技术垄断,并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关键词】技术垄断 体验 媒介生态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尼尔·波斯曼媒介批评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童年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各有各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如何使他们和谐发展,这对维持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及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要创造好的文化交往环境,就必须从人们文化交往的方式手段开始。阅读课外读物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熟悉汉文化,将汉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很好的对接,实现不同族群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文化
【摘 要】网络谣言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是在一定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是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通过不断互动产生和传播的,传受主体也在互动中发生了角色变化。为此,本文试借鉴社会互动理论,在对网络谣言传播本质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谣言传播中传受主体的社会互动与角色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谣言 传受主体 社会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当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时,
【摘要】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在我国上海举办,数百家媒体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本文以国内部分报纸为例,分析上海世博会报道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制作技巧以及语言特色。  【关键词】世博会 新闻标题 修辞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我国上海市举行,这是世博会多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也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承办的又一国际盛事,据统计共有240多个国家地区组织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