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十得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太宗赵光义雅好读书,日阅《御览》三卷,偶因政务繁忙不能竞读者,则必于次日追补之。臣下忧其辛劳而谏之,太宗则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纵览古今,劝人读书者不绝于书。《劝学诗》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贫家子弟寒窗苦读,追求的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龙门飞跃。但“仕而优则学”同样是士大夫阶层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的不二法门。时下,“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理念日渐式微,但多读书依然大有益处。开卷有益,究竟益在何处?
   一得:博闻。人生在世,选择无时不有,决策无处不在。大到团体重大决定的形成、重要战略机遇的把握,小到个人利害关系的趋避、言谈举止行为的考量,无不体现着决策的智慧和选择的技巧。在选择或决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信息。当代社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流动呈加速趋势,其中信息流处于基础地位,决定着人、财、物的流动方向和规模。美国企业家沃尔森认为: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这对管理者尤其重要,因为管理的中心是经营,经营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关键在信息。在通讯方式和传媒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获得信息的途径固然很多,但读书看报依然是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得:强识。书以载文,文以载道。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提出了“文以明道”的思想,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了“文以贯道”之说,而“文以载道”的命题则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提出的。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实践和探索,其文明成果汇集成浩瀚的知识海洋,这些知识无不通过书籍记载并流传。实践是无穷的,而人生是短暂的。我们不能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事事亲历亲为,知识和经验的获得,绝大部分是通过读书学习实现的。多读书可以增加知识量,拓宽知识面,从而大大增加我们进入新领域并取得成功的机会。
   三得:增才。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博览群书不可计数,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但书中的知识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在他作文、赋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成就了一篇篇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利用父子两代做太史令的条件,遍阅皇家珍藏的历代典籍,完成了《史记》这部被世人称为“史家之绝唱”的巅峰之作。清朝乾隆时期的大才子纪晓岚文思敏捷,深得乾隆皇帝赏识,与他遍征各地官府和民间藏书,主持编纂《四库全书》不无关系。
   四得:广智。古人云:“书犹药也,读书可以医愚”。人的小聪明多以天生,而大智慧的形成全在学习中获得。正如近代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读一部好书,能使思想冲破牢笼,获得特别的灵感。”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常年在大英博物馆读书,他普遍吸收古代和当代哲学思想,结合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五得:知古。俗话说,察今可以知古,鉴往可以知来。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有人说,读圣贤之书,可以跨越时空,进入和古圣先贤、明君良相对话交流的境界,直接接受其思想和智慧的启迪。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还可以通过对历史社会的“考察”,明晰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给今天的社会管理以有益的启示。“五帝”时代,帝喾和颛顼两位上古帝王应天时、惜地力,以调和阴阳、教化四方的思想,对当代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仍有借鉴意义;西汉文、景时期的无为而治、与民生息思想,也可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六得:入世。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无论哪家思想,都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评时政、论得失。中国人讲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集中体现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所谓入世,就是投入到尘世活动中,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入世是其本能,但在世未必都能入世,入世未必都能有所作为。所谓官有官经、商有商道、民有民风。一个成功的入世者,必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进而融入社会并对社会施加影响。读书之大利,不仅在于增长知识,还在于能读懂世道人心,给我们为人处世的技巧和智慧。所谓“假舆马者,可以至千里;假舟楫者,可以绝江海。君子非利足也,善假于物也”,只有善于借力者,才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只有急流勇退,方能明哲保身的人生哲理;“看破世事惊破胆,洞悉人情寒透心”,作者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受,亦足以为涉世不深者鉴戒之。
   七得:去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当今社会,百姓熙熙皆为利来,万众攘攘皆为利往,在茫茫红尘中,每个人都面临无法按捺的诱惑和压力,种种浮躁情绪和不安心理充斥于人们的内心,得之犹嫌不足,弃之更觉不甘,令人顾左右而茫然。如愿富贵者骄横自是,贫困交攻者无所不为。于是乎,官员的“官僚气”,商人的“铜臭气”,市民的“世俗气”,外加得意者的傲气、失意者的怨气,纷纷将一己之欲,泛滥成无节制之行。所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观上都容易使人心无所住,浮躁不安。书犹水也,可以去躁。读书是养志安神、摈浮去躁的好方法。当我们内心烦躁不安之时,执一卷在手,可养一方静气,则互相伤害之事不为,非分之事必少,则读书之益,善莫大焉。
   八得:忘忧。人生在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为政者常有宦海沉浮,经商者难免商场得失,求学者无非考场成败,誉与毁、得与失、顺与逆是人生之常态。若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每日内心纠结,愁眉不展,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能以阳光心态示人,诚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书籍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寄托和慰藉,他自称“幼而好学,老而不倦”,即使在60多岁被“下放”到当时最荒蛮的海南儋州时,“流转海外,如逃深谷,既无与晤语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一集,柳宗元诗文数册,常置左右,视为二友。”《论语·述而》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人在失意沦落之际,一书在手,宠辱皆忘,不亦乐乎!
   九得:怡情。读书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的最好方法。“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乍看平淡无奇的一句话,但若用繁体写出,并与数九寒冬联系起来,一幅“九九消寒图”跃然纸上。康熙大帝博览群书,冬至时节,他将此语悬挂殿中,入九后每天一笔,字成而九尽,妙趣横生。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但他以书为乐,高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是当之无愧的精神贵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读书中找到了“入禅式的境界”……。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用精神激起了朵朵浪花,你只需徜徉其中,便可感同身受,找到超越凡尘的感觉。
   十得:修身。中国人素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相约,而养成这样的品质,历来从读书入手。《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读《论语》,我们懂得要“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读《谏太宗十思书》,可警示自己“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古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及经验融进书中,以其教化后人。若能明其意旨,用心领会,自然会心灵净化,境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
   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世道人心的再现。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晓世事沧桑。博览以约取,厚积而薄发,其益处见仁见智,不一而足。开卷有益,读书无悔,惟善读书者知之。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经信委)
其他文献
大气细颗粒物( PM2.5 )是指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
期刊
目的 对 10 5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行改良 Duhamel s手术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10 5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均用马氏环钳行结肠前壁与直肠前壁斜行吻合术。结果  10 5例患儿均
期刊
中国企业在全世界,我们卖什么,什么便宜。一个汽车,我卖9000美金,他就卖8000美金,转眼之间就做亏本买卖:
“三合会计互助网”的经验创造于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第一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合作化时期.这个经验为毛泽东主席所首肯,并亲笔写下了至今仍闪烁着他的会计思想光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主要类型,其空间结构和发展动态对植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的研究,探索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园林植物配置健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水是生命之源,在我国面临着淡水短缺、水体质量下降等问题.在农村地区,由于缺少相关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大多都没有经
摘要: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一改过去的管理模式,逐步从过去的“刚性化”管理过渡到“柔性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的必然趋势。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层次较高企业更是对柔性化的管理情有独钟,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进行分析,以期能给各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刚性化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发病与患者临床特征和居住环境的关系.方法 纳入自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就诊的AECOPD患者352例,分析其居住环境和PM2.5浓度与AE
<正>闲暇时,我喜欢到九龙江边散步,因为那是我们家乡漳州的母亲河。漫步在江滨公园瀛洲广场的木栈道上,向西眺望,近处是犹如长虹卧波的西洋坪大桥,远处是浑圆翠绿、厚实稳重
为使老年人在这个冬天不“寒冷”,近日,浙江省缙云县实施了三项举措确保老年人过“暖冬”.rn建立困难老人关爱制度rn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独居、空巢、高龄困难老人调查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