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条件施用硫酸锌对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来源 :分子植物育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农田移栽四年生人参为研究对象,通过物联网精准灌溉系统设置3个水分梯度,即土壤相对含水量的60%、80%、90%;并在此基础上施用硫酸锌(0, 0.05, 0.5, 5 g/m2);研究不同水分条件施用硫酸锌对人参产量和质量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筛选最佳水肥组合,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田栽培人参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80%水分硫酸锌5 g/m2处理产量最高为2 977.08 g/m2,较CK提高了6.11%;90%水分硫酸锌0.5 g/m2处理和80%水分硫酸锌5 g/m2处理有利于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和总皂苷含量的积累;60%水分硫酸锌5 g/m2处理和80%水分0.05 g/m2处理土壤微生物种类较多,物种丰富度高,对碳源的利用强度也相对较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较强。综合产量和质量考虑,80%水分硫酸锌5 g/m2处理为最佳水肥组合,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其他文献
网络流行语“社恐”并未完全脱离其原初的医学定义,本质上还是一种疾病隐喻。作为一种身份标签,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认知路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个体及语境的差异性。由于击中青年群体的情感痛点,同时聚焦社会问题,这一话语迅速出圈,而话语的衍生接合实践又推动其在扩散中不断变迁。话语不仅在表征现实,也在建构现实。从“社恐”话语来看,它不仅是社会变迁与媒介技术发展的一种镜像呈现,而且其背后的积极社交
由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渠道减少、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心理压力增大等问题,"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等现象也随之出现。文章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分析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应对策略,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选用不同化学杀菌剂原药和生防菌剂(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人参菌核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比较不同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菌核形成数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高效防治人参菌核病药剂,填补人参菌核病无高效低毒药剂可用的空缺,为下一步农药在防治人参菌核病上的登记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化学药剂中氟环唑和咯菌腈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0值均小于0.0100 mg/L,其次为戊唑醇和氟啶胺,其EC50和EC
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院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前提,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中职院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中职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心理教育模式过于传统、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更新、教学氛围较紧张、压抑等。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策
在我国推进合宪性审查的实践中,“宪法精神”已然成为具有规范性的审查标准。对“宪法精神”规范内涵的确定,需要进行历史维度的考察,解读“八二宪法”的时代精神。“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从负面形成了“八二宪法”起草的社会共识。从肖蔚云、许崇德等宪法起草者的记述中可以看出,从修宪基础、宪法指导思想到宪法文本的具体表述和规定,“八二宪法”都贯穿着对“文化大革命”反面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作为文革的对立面,
在虚拟现实(VR)的视觉体验中,一方面,VR环境通过模拟“环绕光”向感知者显现的方式能影响感知者的自我在场知觉;另一方面,感知者视觉活动所具有的可逆性,能使其知觉到自身与VR环境之间的共在关系。这两方面的耦合共同促进了“虚拟在场”现象的形成。“虚拟在场”在现象学存在论的意义上表明人与数字化虚拟环境构成了一种肉身性的“交织”存在关系。这种存在关系意味着人在世存在的生存论结构能在虚拟维度得以延伸,以至
通过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对不同栽培年限的人参根区土壤pH值、电导率以及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测量,并使用分离培养基对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培养,最终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微生物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参的种植会导致土壤酸化,且随栽培时间的延长,土壤各项营养成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相同情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其中土壤真菌随栽培年限的升高其数量呈升高趋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教学素材。在“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指导下,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融合研究,力争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融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从小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志向,这是义务教育中
<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早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课作为一门培育学生理想人格、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的科目,中华传统文化理应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教师视角出发,立足中
期刊
提梁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茶壶中的重要类型,经由紫砂泥塑造并配合独特的工艺,更具艺术魅力。《天方提梁壶》取“天圆地方”之意,古穆稳重,泥绘装饰的融入增强了作品的工艺感,蕴含着创作的美学思考,具体表达作品的文化意蕴。通过对此壶的分析,从泥料、造型与装饰三大方面指出了提梁壶的工艺特征,揭示了在紫砂壶工艺的主导下所实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的审美个性与紫砂壶艺术风格的完美融合。